入冬后泡脚,点燃人体第2个太阳!但泡脚有门道,学会冬天不生病
泡脚泡的好,不比吃药差
其实,泡脚的功效一直被我们小瞧了。
很多人泡脚,其实就是图个舒服,觉得泡完脚暖暖的,有助于睡眠,完全没想过它还有养生治病作用。其实泡脚泡的好,功效真的不比吃药差。
现在很多患者病就是从脾胃开始的,或者久病导致了脾胃失调,此时口服药物,正是用了身体的短处,药本反而吸收的很少。
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身体的外面,从经络,把药物运送进来,效果要好很多,这种外治的方法,我们叫做药物的经皮吸收,效果也很好,现在国际上也研究,很多药物是否能经过皮肤吸收,这是药物的发展方向之一。
初冬泡脚,点燃人体第二个太阳
冬天来临,精致的养生人一定要做好一件事——泡脚。
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脚踝以下便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堪称人体的第二个太阳!泡脚可以刺激脚上穴位经络,温补阳气,滋阴补肾,把这个太阳点燃,照亮全身:
(1)温补阳气,解决手脚冰冷!
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入冬后越来越多灸友反馈手脚冰冷。寒则凝,气血凝滞就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
这个时候泡脚,一个是可促进出汗,可让外界入侵的风寒湿气随着热汗排出。再一个是可以依靠泡脚带来阳气,通过足底丰富的穴位传递到经络,消退的阳气得到补充,“阳消阴长”的状态得到打破,阴阳相济,气血生生不息!
(2)引火下行,润肺濡肠!
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泡脚时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起到润肺濡肠的功能。
深秋初冬寒冷多夹杂干燥,人易阴虚上火,此时泡脚,可化解下肢寒气,激活气血运行,同时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足底,引血归源,清降虚火,对调理艾灸后上火也很有效。
(3)滋养面部,泡出好气色
泡脚可以帮我们把清凉滋润的肾水引到头面上去,坚持泡脚,我们的皮肤不会干燥。
泡脚可以促进周身的血液循环,让我们拥有令人羡慕的好气色。
泡脚的时候在水里放几个玻璃球,还能按摩脚底,起到调和五脏的作用。
有的朋友脚泡着泡着,痘痘就少了,皮肤也红润有光泽了,甚至身体也好了很多,效果简直比面膜还好。
泡脚好搭档来了
1、生姜驱寒
方法:取一大块生姜,用刀拍扁或切片,再加一勺盐煮开后泡脚。
功效: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适宜外感风寒,怕冷怕风,周身肌肉酸痛。
2、桂皮温肾阳
方法:取桂皮15克,加水煮沸20分钟后泡脚。
功效:桂皮在中医上具有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属温里药,可缓解肾病引起的浮肿。
3、红花活血化瘀
方法:取红花10克,用沙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浓缩液去渣,倒进泡脚桶里加适量热水。
功效:红花,性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关节痛症、痛经的人群可尝试。
4、夜交藤助眠
方法:取夜交藤50克,加水煮沸20分钟后泡脚。
功效: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作用。血虚、神不守舍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尝试使用。燥狂属实火者慎用。
5、五味子补肾宁心
方法:取五味子20克,加水煮沸20分钟后泡脚。
功效: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常用五味子泡脚能让人心神安宁,调节神经功能。有利于人体脏腑平衡、调畅气血、经络通畅。
泡一桶好脚,也是有门道的
1、泡脚时间不要过长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女性泡20分钟左右就行,体质寒湿的时间可长一些,即泡到头顶微微出汗就可停止。泡的时间太长,出的汗太多会伤到人体阴液。
2、泡脚时间以晚上最佳
21点之前泡脚,助力足少阴肾经藏精补肾气,也有利于体内血管扩张,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清理心脏周边保修,便于入睡。
3、泡脚以没过三阴交最佳
不管泡脚的盆有多高,最起码要保证水位没过三阴交,对此穴有着很好的刺激作用,等于间接温煦按摩三阴交,对保养肝肾脾都有好处。
4、泡脚最佳水温是42度
泡脚水温太高,双脚血管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水温太低,又起不到补充阳气的效果,所以水温在38度—43度之间为最佳。
这些人打死也不能随便泡脚
泡脚虽然好处一箩筐,但以下这几种人还是别轻易泡脚。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极易被烫伤。另外,水温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情的恶化。
2、心脑血管患者:高温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时间内增加了心脏、血管的负担,有加重病情的危险。
3、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患者:需要治愈后才能泡脚,否则易出现伤口感染或加重病情。
4、妊娠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5、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脑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足底受到刺激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6、饭前饭后1小时内别泡脚: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