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远去的轶事

《远去的人力车 三轮车》

小时候,跟母亲去河北黄纬路,下了两回电车,在金刚桥处雇了人力车。那时满街跑的都是这人力车,即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描述祥子拉的那种车。

等解放时,马路跑的都是车夫用脚蹬的三轮车。有一种车叫包月车、嚯!包月车、车夫都精神,车锃光瓦亮、折叠的遮阳篷洁白如新,有的车还用颤悠悠五彩缤纷的羽毛条,装饰这包月车已显其豪华,坐车的尽是富豪、小姐、太太。

我去学校上课,走独山路明德堡、在胡同口看见停着这样的车,那时京韵大鼓王小彩舞的专车;有时还看见从别处拉来的包月车,车上坐着丽人、香气袭人,估计是王毓宝、花五宝之类的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包月车很快就消失了,由于公交车的普及,人力的三轮车也不见了,到是三轮板车延续了多年,最后也被机械车给淘汰了。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目睹了交通工具巨大的变化,眼睁睁地看着人力车从眼珠子里褪去了,只剩下留在大脑里的记忆了。

《远去的车轮声》

水车、干臊车现已消踪灭绝,回忆它、似乎从遥远的地方把它重现眼前:水车是木伦车、车上是个大椭圆形的木头做的盛水器,尾部下端有个出水管,平时用木塞堵着。是用来解决没有自来水设备的用户,吃水问题的。价钱以水车带的水桶灌满为准。这种水车在当时解决了大问题,人们用起来水自然是很节约的,没有一点浪费。

干臊车意思与水车相仿、但没有盖,车尾下端有个插板,便于清理和冲洗。它是用来解决没有茅厕的用户实际问题的。

这两种车、在解放后很快就逐步消失了。

  《远去的卖东西吆喝声》

小时侯、身在屋中,不时会听到屋外胡同里各种卖东西的吆喝声,这些走街串巷的小贩们,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丰富了当时住在里巷人们的生活。

当黎明把光亮撒向人间,一天忙碌的生活便开始了。首先、进入人们耳中的是:滋呦滋呦的送水车和倒干骚车轮响,是它们揭开了一天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移动:拄着拐杖盲人、敲着堂锣,听着这声音知道算命先生来了;有时是打板的先生、喊着:相面;有时听外面的金属相震的声音、知道这是剃头理发的来了;当然、卖青菜的是天天必到、人们一听到他的吆喝声,就围拢了上来;时而、卖针头线脑的、锯锅锔碗的、修雨伞的、打竹帘子的、旧衣服的卖、旧钟表眼镜的卖、大小金鱼的、卖黄茸茸活蹦乱跳的小鸡小鸭的……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到了晚上、卖紫心萝卜的、青果的、卖糖堆的、卖药糖的、租小人书的、卖包子的等轮番上场、真是花样繁多。

这些、吆喝声反映了当时小市民生活的缩影和写照,当然、现在这些叫卖声根本就听不到了。人们住在单元房、高楼林立,出入那些超市和舶来品的商店,再也听到卖东西的吆喝声了。

《远去的许多商品》

现在有许多的商品悄悄地离开你的视线、再也看不见它们的踪影了。

1、由于城市里煤气、暖气的普及、一些商品也就退出了家庭舞台,如:煤球炉子、人工煤球、机制煤球、劈柴、烟筒、洋炉子、有烟煤、无烟煤、蜂窝煤等。

2、由于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那些笨重、陈旧的商品退出了商店的玻璃柜台,如:油布、胶布雨衣、老式雨伞、胶鞋、竹门帘、电石式的打火机、钢笔、墨水、火柴等。

3、由于智能式手机日益强大使用,如:钟表业、照像器材业、邮电通讯业等商品面临萎缩、已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诸多商品的退出和灭迹、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身边出现的智能式手机,即将出现的“机器人”等,它们会代替更多的商品功能和家庭劳务。

《远去的童玩》

小时候、像我们7、80岁的这一代人很少在托儿所、幼儿园里度过的,大都在自己家小院里、胡同里消磨时间长大的。

记得、女孩子聚在一起玩:跳房子、跳猴皮筋、跳绳、石头、剪子、布、玩线绳、迭纸样等。

男孩子玩:滚铁环、抖空竹、点小炮(一个一个的点)、过年点提灯(方形玻璃小蜡烛灯)、拍毛片、甩烟盒、摔泥罐、撞拐、弹玻璃球、挑细竹签棒、踢皮球、小皮球投篮、逗蛐蛐、集糖纸、集废邮票、捉迷藏、捉小鸡、看小人书、儿童画报等。

不知不觉幼年时光度过去了,背起了书包又去上学了,进入了人生的另一阶段。

现在的小朋友与幼儿园相伴,学外语、学艺术专长、接触手机、电脑等,他们是另样的童玩。

《远去的童趣》

像我们7、80岁的人大部分在胡同里、都赶上了那里一些儿童文化:

1、看:拉洋片。

拉洋片有两种:一种是一个人背着大木箱、木箱有两个看眼,背箱的人连敲带打、连说带唱、连拉带换。另一种是大型的两个人操作、推着车,一个人换洋片、一个人连敲带唱。大木箱是椭圆形的,三面有看眼,小孩坐在长条凳上透过看眼往里瞧,就跟看电影似的。由于它有神秘感、诱惑力强,小孩们回家跟妈妈要钱,争着要看着拉洋片。等看完后、觉得自己有上当受骗之感,因为洋片无外乎是:杭州西湖八景之类的画片。

2、吃:熟梨糕。

卖熟梨糕的有意思他推车的时候,车上的炉子上的锅里烧着滚开的热水、冒着热气,它通过锅盖的装置有个小笛、热气推动它呜呜作响,人们一听到小笛的响声,就知道卖熟梨糕的来了。

他操作时挺有意思、将活好的米粉糊,填在类似过年小孩玩的空竹器皿里(两头一样、带眼、好让热气通过),待会儿熟梨糕就熟了,扣在一张纸上,面朝上再抹些你喜欢的如红果馅的、豆沙馅的,递给你、就算大功告成了。

3、买:捏面人儿。

卖捏面人的、背一个木箱子(带抽屉的),木箱子放在地上、箱子的顶部就是他的工作台,箱子两旁伸出立板、板子顶头连一个横版、板子上打了许多的眼,便于捏好的面人插在眼里,以便购买。卖面人的手真灵巧、一会功夫便把各色面泥有序地搭配在一起,孙猴子便横空出世、猪八戒也跟着亮相,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4、买:糖画。

卖糖画的木箱带个小风箱、一会功夫便连接好一个小长方形的小炉子,在风箱的带动下,炉子里很快就旺了起来,只见卖糖画的把一个发红的铜勺里边放些糖稀,在风箱的作用下,一会儿铜勺里就成了糖汁,于是卖糖画的在箱子上(与捏面人的箱子差不多)的大理石面上画了起来。他的旁边放一个彩盘:密密麻麻地画了许多动物、彩盘上可以摇彩:运气好的、可以摇到龙、凤什么的;运气不好的:摇到老鼠、蝴蝶什么的。

5、买:蛤蟆秧子。

春末时、卖大小金鱼的浅木盆一个隔里专门卖蛤蟆秧子、价钱很便宜。他还带卖玻璃瓶子。看黑茸茸地蝌蚪在绿茸茸的水草中游来游去、给平凡的生活中带来了活泼、天真的情趣。

6、吹:糖人。

记得、吹糖人的、把麦芽糖坯放在各种模具里、坯留个细管头,他往管里吹,慢慢地打开两半的模具,等模具里的糖人冷却了,拿出“糖人”便吹好了,然后用稀糖把“糖人”粘到细棍上,就可以出卖了,同样也可以吹出“米老鼠”等各种形状来。

现在除蛤蟆秧子自己去开洼里寻觅外,拉洋片的、捏面人的、糖画的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只有在年、节的古文化街上能看到它们。

(0)

相关推荐

  • 宁静致远

      作者近照 作者:邵煜涵    初二(10)班 指导老师:史桂琴 生活,一面回味,一面继续. --题记 暮色四合. 下了晚自习,我背上沉重的书包向家走去,不由得想起数学还有一道压轴题未解,默得十分差 ...

  • 潮汕孥仔的回忆——“老猴糖”

    糖塑,是一项古老的民间手艺,以麦芽糖为原料捏制成各种动物或人物造型,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可食用.唐宋古籍早有过"糖供"的记载,糖品是用于祭祀的供品.传说,糖塑的祖师爷是刘伯温,已有六 ...

  • 糖人杰:我是二型糖友,集中回答糖友问的十个问题,你有问题吗?

    糖人杰:我是二型糖友,集中回答糖友问的十个问题,你有问题吗?

  • 怀念!怀远街头那些传统的老行当,你还记得几个?一起来重拾童年记忆

    大新闻: 微信又㕛叒改版了~ 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最怀远],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 点击上方 "最怀远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q ...

  • 答应我,一定要看到最后! #翻糖蛋糕 #翻糖人偶 #蛋糕 #中国风

    答应我,一定要看到最后! #翻糖蛋糕 #翻糖人偶 #蛋糕 #中国风

  • 纪录片《糖人》解说词

      (解说)    我有时喜欢扫街(一些街景),而最近我记录下这样一些情景.  (解说)  在人来人往的花溪桥上,一棵大树下,坐者一位老人(远景).老人已经70多岁了,看起来比较微胖.一只手拿着勺子在 ...

  • 杂文:唐山大地震轶事

    1976年7月28日天还没亮,我正躺在床上酣睡,突然.我被惊醒.透过房门的玻璃,往外一看电闪雷鸣.听声音西了哗啦好像是下暴雨!我.马上感觉不对,感觉身子在颠.不对!是地震!以前不少人说天津要地震. 我 ...

  • 杂文:我的轶事(看:天津歌舞团的演出)

    天津歌舞团的西乐演奏水平也不低,每次演出都有管文琳的小提琴独奏和杨某某的中提琴的独奏,可惜在那个年代,因为人们欣赏水平的关系,每次演出的掌声不很热烈. 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一年.我看了:天津歌舞团的 ...

  • 杂文:我的轶事(看:“内蒙古乌兰牧骑演出团”的演出)

    上个世纪六.七十我看了一次"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演出团"的演出. 那段时间.中央各大媒体对乌兰牧骑纷纷报道:他们不辞辛苦为牧民们演出.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qu ...

  • 杂文:我的轶事(看:天津民族乐团的演出)

    天津的文艺团体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尤其是民乐方面更是如此.像:笛子演奏家刘管乐.笙演奏家闫海登等其演奏水平在国内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其扬琴.锁呐等方面的演奏水平,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 我看了一 ...

  • 杂文:我的轶事(看“杂耍”)

    解放初期.杂耍和说唱艺术混在一起演出. 杂耍:有的节目在舞台上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如: 喷火:演员嘴里喷火.做出各种动作: 吞剑:演员张开大嘴.活生生地把亮闪闪的宝剑吞了下去,嘴外面只留下剑柄: 耍大刀 ...

  • 杂文:我的轶事(看“话剧”)

    人民剧场.是天津人艺演出话剧专用的场地. 天津人艺演技高.水平好,惊动了北京人艺历届导演.都到这里指导过. 人艺培育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如:严美怡(耀华毕业).马超(后当天津戏校校长).路希.孔祥玉 ...

  • 杂文:我的轶事(看“评剧”)

    解放初期.南市的黄河戏院.成了蹦蹦(后为评剧)演出的专用场地. 由于.蹦蹦演现妆戏,剧目演得快,深受人们的喜爱. 解放初期.我看过她们演出的<枪毙袁文会>.<烟花解放记>等节目 ...

  • 杂文:我的轶事(看:京剧)

    小时候.随家父去了不少的戏园子,看了不少名家的剧目. 那时.比较有名气的演员都在"大舞台"演出.像:唐芸生(坐镇东北地区).白玉昆.李铁英(坐镇华北地区)等. 那时剧场内秩序非常地 ...

  • 杂文:我的轶事(打家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买家具很难买.木料也很难弄,大立柜要票,不知得等到何年何月. 不少人自己打.我也当了一回业余木匠.在弟弟的协助下.划线.破料.刨.凿.传.终于打出了:床.立柜等. 家具打好后.要传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