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序】之十一《语文教学芹献集》序
《语文教学芹献集》
作者 周永沛
作者周永沛 ,江苏省特级教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任江苏省吴县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代表作为《漫话板书格》、《文言文的判断句式》、《略谈供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春蚕〉艺术三题》《陶渊明伟大论》等论文和《阅读训练之路》《延伸作文示例》《中学作文万题典》等专书。在长期的教坛生涯中,总结出了一套板书教学法,提炼出了一种语感教学论,对于作文教学和古汉语研究也颇多新见。
钱 梦 龙
钱梦龙,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校教材审查委员,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八十年代初提出并倡导的“三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以及“三式”操作模式——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著有《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教师的价值》等多部著作。
《语文教学芹献集》序
钱梦龙
周永沛君以近著《语文教学芹献集》书稿见示,并承谬爱,嘱写小序。写序委实不敢当;但想到因此可以成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得以先睹为快,便欣然接受了任务。
记得王蒙曾主张作家走“学者化”道路,语文教育界大概受此影响,也有人提出了“学者型语文教师”的概念,并举出一度当过中字国文教员的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诸前辈作榜样。这意见是不错的,但榜样似乎找错了人。准确地说,朱、夏、叶、吕几位是不折不扣的学者,有的还兼作家,他们毕生的活动和贡献,主要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算不得“学者型语文教师”。树他们为榜样,总使语文教师们在“高山仰止”之余,难免有“望尘莫及”的疏离感。“学者型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教师,他们与一般语文教师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学问的根抵和研究的志趣,都高出于侪辈而绝无“教书匠”的习气;或者说,他们在气质上接近于学者,但他们确实又不是学者而是语文教师。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他们是一个高而可攀的目标,一种经过不懈努力都可以达到的境界。
不必求诸远,我以为永沛就是这样一位“学者型语文教师”,这是我读了他的这部书稿以后对他的一个新的认识。
我和永沛相识多年,交情也不浅,可由于彼此都忙,虽然每年都有见面的机会,但都聚散匆匆,未获深谈,因此对他了解不深,只是凭他特级教师的头衔和不俗的谈吐,揣想他肯定是一位“有水平”的语文教师,至于怎样的“有水平”,便不得而知了。现在,这部书稿向我具体展示了永沛的真实水平,也加深了我对他的钦佩之情。
全书由“理性思索篇”“实践操作篇”“编辑报道篇”“小语研究篇”四个部分构成大的框架,据我看,其中“理性思索篇”是书中最有分量,也是最有理论深度的一个部分,永沛的学者气质也在这一部分中显示得最充分。它包含以下六个专题“作家研究”“板书研究”“教材研究”“汉语研究”“写作研究”“复习研究”。从全书的框架构成和这些研究专题看,作者探索的触角几乎伸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其研究兴趣之广泛可见一斑。
当然,研究的广度须有研究的深度作支撑。缺乏深度的广度是毫无意义的。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涉猎虽广,又有何益?永沛可不是那种徒以兴趣广泛自炫的浅薄者。我看书中的每一个专题,凡进入他的理论视野的,往往都能得到不乏创意的阐释。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能尽举,这里仅以“作家研究”中的《陶渊明伟大论》一文为例。
从题目看,永沛以“伟大”论陶渊明,就有点出语惊人。陶渊明虽然是一位对后代影响很大的诗人,但历代对他的评价高低不一。钟嵘《诗品》把他的诗列为“中品”,排名远在列为“上品”的曹植、刘桢诸人之下。刘勰的《文心雕龙》仅在《隐秀》篇中有半句话(“彭泽之豪逸”)涉及陶渊明,而即使这半句话可能也是后人伪托的,因为它出现在被很多学者认定为伪托的《隐秀》篇的“补文”之中;可见陶渊明的诗根本没有引起刘勰的注意。直到唐代,陶诗才开始受到重视,北宋以还,迄元、明、清三代,仿陶、注陶、评陶的诗文、著作之多,大有与李、杜并驾齐驱之势。但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文学界在某些理论的影响下,对陶渊明的评价并不很高。鲁迅虽然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但那是针对俞平伯“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反说的,连词句也移用了俞的原文,这跟直截地说“陶渊明伟大”或“伟大的陶渊明”毕竟有些不同。因此,永沛此文专从陶渊明的“伟大”立论,甚至提出“屈陶李杜应该同列”的观点,确实是很需要一点胆识的。当然,他的观点未必会得到普遍认同,但作为一家之言,却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我是很赞同永沛的观点的,倒不完全是出于个人对陶诗的偏爱。窃以为,屈原、李白、杜甫都是开创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则能在屈之瑰丽、李之雄奇、杜之沉郁以外,独辟新的审美领域,以冲淡真淳的风格与屈、李、杜相颉颃,并成为山水田园派诗人之宗,把他与三子并列而为四家,是当之无愧的。
一般语文老师遇到这类句子,即使看到两者用词上的小小差别,多半忽略不计,当然也分辨不出两者不同的表意作用。且看永沛怎样辨析的:
这两句话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写到的广武君李左车之口。李左车原是赵国的谋士。韩信打败了赵军,俘获了李左车,以师礼待之,并向他征求继续攻打燕国的意见。李左车向韩信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首先肯定韩信接连取得胜利的功绩,说“若此,将军之所长也。”很显然,这句话是要强调韩信的功绩。就是说,谓语是这句话强调的重点,因此,用了"……,……也"式判断句。我们读这句话时,句法重音应该落在这个谓语里强调的主要词语“长”字上。接着,李左车又分析了韩信不能立即攻打燕国的原因。他说“若此者,将军所短也。”作者在“若此”二字之后加一“者”字,是为了强调“此(指代上文说的原因)”字。我们读这句话时,句法重音则应前移到“此”字上。这表明,这里强调的是主语。另外,第二句话的谓语去掉了一个“之”字,读起来,谓语没有第一句的谓语平稳,目的也是为了帮助突出主语。
辨忽微于毫芒,察迹象于疑似,永沛的汉语研究每于此类细微处见精神、显功力。
然而,永沛不是一位只在书斋里埋头“做学问”的人,因为他是语文教师而不是学者;他做学问、搞研究,大半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他为之倾注更多心血的,始终是他所钟爱的语文教学。我虽然未曾听过他上语文课,今后大概也不大会有听他上课的机会,因为他升任吴县市教科室主任多年,已经不上中学讲台了,但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心目中他还是一位并未脱离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而且凭直觉确信他是优秀的语文教师。记得多年前曾与章熊老师闲谈时议论过一个问题:语文教师优秀的标志是什么?当时谈到了哪些标志,记不得了,但有一个标志两人都认为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判定一名语文教师是否优秀,首先要看他是否具有独立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我们所说的“独立”,不但指理解和处理教材时能够独立思考,无所依傍,而且还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乃至形成富于个性的教学风格。不知道如今老熊怎么想,反正我仍然是这个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高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成果和读写听说能力。为此,教师自己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这是检验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首要标准。那些一旦离开“教参”就寸步难行,面对课文自己都昏昏然的语文教师,怎么能使学生昭昭然,其教学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当然有很多条件,但首先在这一点上必定是“过得硬”的。现在读了永沛的这部书稿,更加确信我的直觉没有错:他确确实实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本书中大量有关教学研究的文章,以及“实践操作篇”中的教案、练习设计等等,都可以为我的判断作佐证。
一部严肃的书稿,得以付梓、问世,必有其自身的价值。本书为语文教师贡献了作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作者谦虚地自称为“芹献”),自然有它出版的价值。但我以为,本书还有着另一种隐性的价值——它以作者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所留下的印迹,告诉读者: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要走向优秀,走向成功,应该有怎样文化素养、怎样的知识结构、怎样的研究志趣、怎样的敬业精神……
我想,这对语文教师,尤其对青年语文教师,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现身说法。
陈 曦
陈曦,中学高级教师,魏书生老师首位导师制学生,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自育自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语文十大年度人物,南阳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作文指导报》《教育时报》《作文周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二百多篇文章,编著出版《初中古诗文讲译练》四本专著。2018年编著的九年级《古诗文讲译练》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人教社作为配套教材在全省新华书店发行。作为“自育自学”讲师团成员,应邀到多地讲学。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主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