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侯主父列传(二)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史记》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精彩异常,是我们所熟知历史的根源。主父偃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最后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向汉武帝投书指摘时弊,且看结果如何呢?请看《<史记>研读》第377章:平津侯主父列传(二)
主父偃(?~公元前126年),齐国临淄人。他开始学习的是长短纵横之术,晚年学习《易经》《春秋》和百家学说。他曾经游学于齐国的很多儒生中间,没有人对他厚遇。齐国的儒生们相互排斥,他不被在齐国所容纳。主父偃家中贫寒,向人家求帮借贷无门,只好向北游学到燕国、赵国和中山国,仍然没有人对他厚遇,他经常处在饥寒交迫中。公元前134年,主父偃认为天下诸侯再没有值得游说的人,就西行入关去拜见卫青。卫青多次向汉武帝进行推荐,但汉武帝没有理会。主父偃逗留在长安很久了,本来就不多的钱财全花光了,王公大臣和宾客们大多厌恶他,主父偃主动投书汉武帝,作命运的最后一搏。主父偃早上投出书信,晚上就受到了汉武帝的接见。他的提议共有九项事情,其中八项关于律令,一项关于讨伐匈奴。他的建议书中说:“臣我听说过明主不厌恶真言劝谏,以便广采众议,忠臣不敢逃避重罪诛杀而直言劝谏,所以制定实施的政策才没有疏漏而功流万世。现在臣我不敢隐藏忠心、逃避死亡,特意献上我的愚计,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仔细听听我的意见。”“《司马法》中说:‘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已经平安,陛下亲自制定《大凯》乐章,春秋两季进行狩猎活动,诸侯们春天训练部队,秋季修缮武器,这都是没有忘记战争临近。何况发怒兴兵是违背大德的,兵器本身就是凶器,战争是政治的最后手段。古代的君主一怒,肯定要伏尸流血,所以圣王对发怒非常节制。那些动不动就用战争作为解决问题手段的,最后没有不后悔的。”“当年秦始皇凭借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成为一统,其功劳比肩于三代。但他在最后仍然一心再取胜,想要进攻匈奴。李斯劝谏说:‘这个事情不可以。因为匈奴没有固定城郭和居住地,也没有需要守卫的财产,他们迁徙起来就像鸟儿飞走一样,现实中是很难制服他们的。如果派轻兵深入其境,部队的粮食必定断绝;如果携带很多粮食跟随,这些辎重运输也很有限,结果也会与事无补。我们占领了匈奴的地域不能得到益处,降服了他们的百姓也不能役使后守卫领土。想战胜他们肯定要进行杀戮,这不是百姓父母应当做的事情。最后肯定导致疲惫中国,让匈奴人高兴,这不是长远的长策。’秦始皇不听,随后派蒙恬率军进攻匈奴,开辟土地一千多里,把黄河作为边境。但匈奴人的土地都是盐泽卤地,不能生长五谷。秦始皇随后征调天下男丁守卫北河。前后暴兵露师十多年,死者不可胜数,最后也没有越过北河前进。这难道是说天下人口不够众多,兵革不够完备吗?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秦始皇又下令天下百姓转运粮草,从黄县、腄(音chuí,锤)县和琅邪等郡靠海的县城起运,一直转运到北河,往往运输三十钟粮食最后才能运到一石。即使男丁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的粮饷需求;女子竭力织布,也不能满足军队的帷幕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无人供养,路上死去的人一个接一个。大概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天下百姓才开始起来背叛秦朝。”“到了高皇帝平定天下后,攻占边地,听说匈奴人聚集在代谷外面,想要派兵进攻。御史成进谏说:“不可以。匈奴的习性,他们平时就像兽聚鸟散,和他们作战就像对着影子搏击。现在如果陛下凭盛德进攻匈奴,臣我私下里认为很危险。’高帝不听,随后率军北进到达代谷,果然有了后来的平城之围。高皇帝很后悔,派刘敬到匈奴缔结和亲条约,然后天下才没有了干戈之事。所以兵法说:“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国当年的常备军达到数十万人,虽然有覆军斩杀擒获匈奴单于的功勋,但最后和匈奴人结下了深仇大恨,战争所得不足以弥补天下的花费。最后导致上虚府库,扬威外国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并不是件什么好事情。匈奴人难以制服,也不是一时一世的事情了。他们恣意盗窃劫掠,这是他们的生存职业这是天性让他们这样做。从上古到虞夏殷周,从来没能用法律制约他们,只把他们视为禽兽类加以畜养。现在陛下上不借鉴虞夏殷周的传统,下不借鉴近世的得失成败,这正是臣我最担忧的地方,也是百姓的疾苦所在。所以战争持久下去就会发生变故,常年劳苦就会有人考虑变局。假如边境的百姓苦于征战愁苦而生出离心,将吏在外相互怀疑而与匈奴勾结,这会导致尉佗和章邯那类的人实现私心。何况秦政之所以不能推行,就是因为权力被这些人分割,这就是政治得失的效果。所以周书中说:‘安危在于君主发布的政令,存亡在于君主对臣下的使用。’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多加留意后深思熟虑。”
黄其军作于2020年11月15日(古历庚子年十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