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上的各式英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邱医生: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和复发风险全靠它!

作者简介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65篇,累计影响因子约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40篇,累计影响 因子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文*术篇》、参编《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首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等 。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可后台留言,也可及时获得更多抗癌科普。

更多问题,可以直接咨询邱立新医生。

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皆可添加邱立新医生私人微信,进行肿瘤咨询,能帮到您是我最大的荣幸~

Photo by Martin Damboldt from Pexels

正常情况下,每一位肿瘤患者都会被要求做各项检查,但是对于大部分家属而言,最终拿到手的报告上的内容,并不都是能看懂的。可能会在报告上发现一一连串的英文字母,乍一看字母都认识,连在一起却不知道是代表着什么意思,某度搜一下,找半天也不一定能找到完整的解读。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而言,这些看起来估计就像一些奇怪的符号,最多就会看看中文部分,对于英文部分不会深究,拿给医生,听医生的解读就可以。那么这些英文字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与肿瘤的治疗又有什么关系?今天邱医生就带大家来探一探各项报告中的玄机。其实,这些报告中的英文字母,都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息息相关。

1.病理报告中的玄机

在医生圈内流传着一句话:肿瘤确诊的“金标准“是病理。由此可见,病理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显著地位。

当医生拿着病理报告说,告知是高活跃的肿瘤还是低活跃的肿瘤性质的时候,很多患者也会表示疑问,这个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我怎么没看到报告上有写呢?

图片来源:网络

就像上图这个病理报告,医生做出的结论,其实是参考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化英文部分指标的。各个癌种对应的免疫组化不同,这边就简单介绍两个较为常见的:

Ki67

Ki67单克隆抗体是在位于德国Kiel市的一所大学建立而得名,它是一种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其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在细胞增殖中是不可缺少,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总体而言,Ki67免疫组化染色能较好的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后和指导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Ki67数值越高,说明细胞增生越活跃,肿瘤生长越快,组织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对化疗也越敏感,所以Ki67可以用于肿瘤的检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判断肿瘤活性

通过Ki67免疫组化染色,使Ki67和其他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相结合,可将大部分G0期以外的细胞标记。一般而言,除细胞周期的G0期外,在每个有丝分裂期都可检测到Ki67,尤以M期为最高,可直接、敏感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较全面地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检测结果中Ki67的阳性率越高,说明该样本中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越高,肿瘤生长越快;而G0期细胞自然就越少,组织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

判断预后

Ki67的阳性比例常与细胞死亡的频度成正比,细胞死亡越多,患者的生存期常越短。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细胞死亡越多,就会迫使周围细胞不断进入生长期,进入生长期的细胞越来越多,肿瘤生长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复发转移就会越来越广泛,患者病情就会越来越重,生存期就会越来越短了。所以,Ki67是一个预后不好的标记。

判断治疗疗效

从治疗的角度来看,对肿瘤化疗敏感的常是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那些处于G0期的细胞一般对化疗没有什么反应。所以,Ki67比例高证明肿瘤中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较多,这样的肿瘤往往对化疗更为敏感,化疗的效果比Ki67比例低的更好。

总的来说,Ki67阳性表达率越高,说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越强,恶性程度就越高,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也就越高,预后也就不会太好。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Ki67阳性表达率越高,证明肿瘤中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细胞较多,对化疗更为敏感。所以,几乎所有的癌症,在做病理的时候都会检查Ki67,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等。

以乳腺癌为例:

在乳腺癌原发病灶较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UICC分期较晚者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高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

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Ki67与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因此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大,转移的机会高,预后差。

CD56

CD56是一组相关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在胚胎发生发育以及神经细胞的相互联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CD56阳性的癌比CD56阴性的癌更具侵袭性。CD56抗原主要表达于神经元、星形细胞、施万细胞、NK细胞和小部分活化的T淋巴细胞。此抗体在以下肿瘤中阳性表达,包括肺小细胞癌、间皮瘤、类癌、胰岛细胞肿瘤、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胰腺肿瘤、Merkel(梅克尔)细胞癌、肝细胞癌、某些肾细胞癌、某些卵巢癌、某些子宫内膜癌、甲状腺滤泡和乳头癌、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瘤、少突神经细胞胶质瘤、视网膜母细胞癌、NK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瘤和肝脏的窦组织细胞。CD56在以下肿瘤中阴性表达:鼻咽癌、黑色素瘤、脑膜瘤、结肠癌、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Ewing肉瘤。此抗体主要确定神经外胚层来源的肿瘤以及肺小细胞癌诊断。

2.治疗中多次复查的指标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肿瘤标志物的动态随访,可以帮助患者发现肿瘤进展迹象,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医生就会让患者复查肿瘤指标。常见的几个指标有:

CEA(癌胚抗原)

与CEA相关的癌症种类非常多,包括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支气管癌、胆管/胆囊癌、宫颈癌、甲状腺癌……

AFP(甲胎蛋白)

AFP虽然也可以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较高浓度,但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疗效检测。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清NSE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0%升高),目前,NSE已作为小细胞肺癌重要标志物之一。

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会在出现前列腺癌时明显升高,对早期无症状前列腺癌的诊断很有意义。但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PSA水平升高,当良性病变解决后,PSA会逐渐趋于正常值。此外,肛门指检也可能使PSA升高。

CA类癌抗原(CA125、CA19-9、CA15-3、CA72-4等)

CA125:常用于帮助诊断卵巢癌,尤其是卵巢上皮癌。在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能出现异常;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不同的肿瘤,复查的肿瘤指标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又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当出现肿瘤指标升高的时候,很多病友就会随着指标的升高而恐慌。因为,在大部分人眼中,肿瘤指标是一个预后预测因素,该指标的升高,意味着疾病有可能转移复发了。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在专业的医生眼中,肿瘤指标的升高是一个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的现象,肿瘤指标的升高并不意味着癌症“正在”或是“可能”卷土重来。我们不能通过一次简单的肿瘤指标异常,就判定疾病正在恶化。在实际的医生工作当中,我们往往会通过对肿瘤指标的动态监测,来间接了解肿瘤的实际变化趋势,因为这种检查方便又快捷。如果出现短期内肿瘤标志物迅速升高或是持续性升高,那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是仅仅通过肿瘤指标判断病情,是非常不准确的,要想更加准确的了解疾病的实际情况,还是建议再借助影像学的检查,包括内镜、CT和核磁共振等,这些检查手段可以让医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病灶变化情况,帮助医生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也有部分例外,比如临床上会碰到的“生化复发”。对于这一类肿瘤,肿瘤指标的异常升高,就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的。主要是在前列腺肿瘤当中,如果出现PSA或者是FPSA进行性上升,往往意味着不太好的情况,尤其需要注意。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实体肿瘤来说,肿瘤指标的变化仅能作为一个参考,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导出任何结论,出现了某一次肿瘤指标的异常,也不用过于恐慌,但是,为了判断病情、防治肿瘤复发,定期复查确实必不可少。

3.肿瘤紧急刹车——抑癌基因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万物既相生又相克。肿瘤增殖迅速,势不可挡,也有惧怕的东西——抑癌基因,它是扼住肿瘤命脉的关键所在。健康的人,抑癌基因时时刻刻为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保驾护航,一刻不停地监督着身体各个细胞的状态,一旦发现正常细胞的DNA受损时,就会调控一系列的下游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衰老或凋亡,阻止其进一步恶化甚至发展成为肿瘤。

抑癌基因有很多种,其中P53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正常情况下,P53 基因每天的工作就是兢兢业业的制造培养P53蛋白调控细胞周期启动,来管制身体里的坏细胞,控制坏细胞的四处流窜。因此,P53 基因还被誉为基因卫士。当P53基因突然撂摊子不干了时,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就会失去节制。就像是推倒多米诺骨牌中的前几块一样,打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间的平衡,恶性肿瘤就此发生。但是,肿瘤的发生,是从一个癌细胞开始的。

到形成米粒大小的肿瘤,大约需要 8—10年,此阶段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再从米粒大小发展成杏仁大小,仅仅一年左右时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发展到晚期只需要 3—8 个月。前期如果能够通过各项检查发现身体的异常,就可以及时阻止肿瘤进一步恶化。

所以,通过检测P53基因是否发生变异,从而进行预测和评估癌变的风险,对肿瘤的早期防治提供超早期的预警,对日后进行肿瘤预防及健康管理均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从防癌角度出发,以下人群建议做P53抑癌基因检测:

有癌症家族史或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

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

环境污染(如雾霭、排放尾气)较严重地区的人群;

有慢性炎症或癌前病变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熬夜者,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导致肥胖者。

对于已经患癌的人群,通过定期检测P53的突变程度,也可以帮助判断手术后有没有复发。在放化疗前后进行P53含量检测,通过含量变化,还可以了解肿瘤治疗的效果。且,P53抑癌基因的检测相对方便,只需要5滴指端末梢血,不会有各种影像检测的射线辐射,也不会受到患者身体条件的限制。

Photo  from Pexels

以上就是较为常见的一些报告中会出现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的一些“英文字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