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风土人文】童华池 ‖ 郫县话里的“讲”

郫县话里的“讲”

童华池

1959年,我读完初二,学校暑假举办夏令营,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学习收发电报。我看过著名影星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觉得收发电报很神秘,很有趣,就报名参加了。

我们的教练是一名来自重庆的年青军官,姓王。王教练第一次与我们接触,就和我们开玩笑:我刚到郫县,就发现,你们郫县人(今成都市郫都区)都喜欢“讲”——什么“讲好看”“讲好听”“讲好吃”“讲好耍”,等等。你们都喜欢“讲”,都会“讲”,我还不一定有你们会讲;要是讲得不好,讲希望你们多多包涵!王教练寥寥数语,即道出了郫县话的一大特点,且利用了谐音双关,话中有话,余味不尽。讲得我们大笑不已。接着又学我们说“讲好吃”。郫县人说“吃”,一是重重的卷舌,二是发的音是古语中的入声,显得很土气。王教练说“吃”,发音不到位,引来又一阵轰堂大笑。王教练的言谈,引起我们浓厚兴趣,一下缩短了我们与他的距离。

王教练“幽”郫县人一“默”的“讲”,确实曾是郫县讲流行的方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郫县人开口闭口都是“讲”。此“讲”不是“讲话”的“讲”,不是“讲课”的“讲”,不是“讲卫生”的“讲”,不是“讲礼”的“讲”,不是“讲价”的“讲”,也不是“讲武”的“讲”,而是作为一个副词在使用,相当于“很”或“非常”的意思。

“讲”可直接修饰形容词,如:讲热,讲冷;讲贵,讲相因;讲快,讲慢。

“讲”加“好”,组成“讲好”之二字短语,相当于“很好”,“非常好”。再修饰动词,如:讲好吃,讲好看,讲好听,讲好耍。“讲好”之说,尤以“讲好吃”使用频率高。这与郫县的大环境有关。

郫县位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曾是历史上的“上五县”“温郫崇新灌”中之一。更与“金温江”关联,以“银”质紧随。丰饶的物产,聪慧的邑人,造就了诸多美食。

“讲”加否定副词“不”,组成二字短语,再修饰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或能愿动词与一般动词组成的短语。如,讲不安逸,讲不想去,讲不耐烦,等等。

“讲”还有一种特殊用法:“讲”加上“鸡X”,组成三字短语,再修饰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如,讲鸡X讨厌,讲鸡X懒,讲鸡X费,讲鸡X好吃。值得说明的是,“鸡X”本是怪话,郫县话谓之曰“杀撑”或“说话带把子”,但与“讲”组合起来后,男女老少都在说;习以为常,就不认为是怪话了。

“讲”了一大通,还是回到当年的夏令营。

开营以后,王教练给我们讲授了电报的常识,指导我们从单个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的发送学起,然后,再学发单个的汉字,最后,学发简单的句子。发报的逆过程,则是收报。比如,“王”字的电报码是3769,要把它发给收报一方,就要分别发四个数字——从0到9,每个数字发几个长音短音,是事先定好的。收报,则根据四组不同的长音短音,判断出是哪四个数字,再译出单个的文字。单个的文字再组成句子和成段成篇的文字。

开天辟地,第一次过那种新奇的夏令营生活,兴奋至极。王教练教得讲耐心,我们学得讲起劲。

我们有幸参加的同学都讲满意。没有参加的同学大多数都讲羡慕。夏令营结束后,王教练被正式调到郫县工作,不用说,他早已接受了“讲”。

几年后,王教练在郫县不仅向众多的青少年传授了收发电报的知识和技能,还找到了讲满意的伴侣——我们同年级一名姓范的女同学。范同学在郫一中毕业后,有机会在母校的教务处工作。

成都市郫都区望丛祠(郫都区摄影家协会 供图,来源:四川日报)

转眼间,距那次夏令营,已过一个甲子。60年时间,人世沧桑,郫县的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变化里边,就有郫县的语言。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由于大量郫县人到县外各地求学、工作、旅游,大量外地人到郫县求学或购房入住——仅一个团结镇,就有数万名大学生。这样交流的结果,老郫县话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同化。最明显的是“白、黑、热”和“吃、日、十”等“重口味”字的发音。很多郫县方言土语,已很难听到——包括本文所讲的“讲”。而原来“穿城九里三”——成都核心老城区的语言,对老郫县话变化的影响最大。

再说电报,在全球范围内,上世纪80年代业务达到顶峰后,已于十多年前谢幕。

这一切,都是随历史的潮流而动;唯有记忆,成了永恒。

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童华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