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天下第一福”,看康熙如何忙里偷闲练书法
字是工具,也是心性。品字读人,以史见今。
2020年初始,祝大家幸运常伴,鸿福永驻!今天我们来品个“福”字和它的创作者。
▲天下第一福
人称“天下第一福”的“福”字是由康熙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寿辰祈福所书。奇在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
此外,这个“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此福字右半部又很像王羲之 “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恭王府福字碑
▲恭王府福字碑
艺术的角度见仁见智,这个“天下第一福”也是周恩来在重修恭王府项目中发现并命名的。但康熙作为“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平定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发展经济,哪一件都错综复杂。平头百姓如我等尚且时常觉得焦头烂额忙到飞起,日理万机的皇帝怎样做到忙里偷闲练书法呢?
明确目标,主动向学
1661年康熙登基时,距离清兵入关不过17年,少数民族政权迫切希望能够获取汉族精英阶层的认同并吸收汉文化的精华,书法就成为康熙的一个切口。为塑造自己的儒雅之气,康熙采取的最重要举措便是致力于研修文学和书法。
▲康熙帝画像
康熙晚年说,自己“政事稍暇,颇好书射”,实际上书是用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实则维护满蒙关系。
目标明确,一点儿不浪费时间。
学习不怕晚起步
康熙自幼的老师不赞成他分散精力在写字上,直到康熙十六年平定三藩后,康熙意欲将书法作为拉拢汉族士人的方式,才开始正式选善书文官切磋学习书法。此时他已22岁。
▲《行书五古诗》轴,清,康熙书
释文:乾坤名转盛,千秋独此心。自觉吾曹外,宁别有知音。
此作笔法婉转虚和,风度舒展飘逸。想来康熙皇帝在挥洒翰墨之际,心情颇为轻松,故运笔格外流畅自如。
专设场所名家陪练
历史上不乏热爱书法的皇帝,如南朝梁武帝萧衍、亲自为王羲之作传的唐太宗,但只有康熙专门以学习书法的名义新场所——南书房。挑书法好的大臣如张英、高士奇伴读,给加薪分房子,特赐紫禁城内的官邸方便传召值班。
放弃午休临摹学习
有记录的几次书法学习都是午时,而这个时间按常规是午休的。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午时,上赐观内府珍藏王羲之真迹三轴……
午时,上召臣士奇至懋勤殿。上临摹王羲之《乐毅论》小楷。"
▲《仿米诗》轴,清,玄烨书
康熙皇帝临帖不拘于一家,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均用心追模,对米字的把握颇见功力。此幅临米之作,清劲俊逸,颇得米书三昧。
闲时读帖
命近侍杂取晋、唐、宋、元、明人字画真迹卷册,置榻上。或详其世代爵里事实,论其是非成败美恶之迹,且阅且语。
临帖五年日渐成熟
二十一年(1682年)以前,康熙帝基本处在描摹研习他人书帖贴的阶段,其后,他的书法渐趋成熟。在后来的40多年里,他书写不辍并频频颁赐亲书诗文、碑文、匾、榜、扇等给臣下或所经之地,这成为康熙帝**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条边望月诗》轴,清,玄烨书
释文:雨过高天霁晚虹,关山迢逓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柳条边望月。
玄烨此书在学董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意趣,书法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朗匀称,体现出闲适、自然的情趣,代表了其书法艺术成熟时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