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和你说害怕时,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安慰,而是告诉孩子很正常
文/红衫羽歌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经常会对你说:
“妈妈/爸爸,我害怕!我不敢睡觉,你能陪陪我吗?”
“ 妈妈/爸爸,我们家里有怪物,太可怕了!”
你听完后是不是马上安慰孩子:“别怕,妈妈/爸爸在,没有怪兽,勇敢一点!”
但是,说再多类似的话都无济于事。
我家6岁的孩子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我当时也是这么安慰他的。但是不管说多少次,孩子还是害怕,晚上上厕所都要我陪着。
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比起安慰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恐惧的是什么,从哪里来。
前几天朋友推荐的一本有意思的绘本,说的就是孩子害怕的故事。
这本绘本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叫《听说你家有怪物》!
看到这个书名,很多孩子就乐了。
这本绘本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讲的是一个叫卢多维卡的小姑娘,她养了一只叫豆豆的猫。
她发现晚上的时候,家里就会出现很多怪物。但是到了白天,怪物就不见了。
难道天亮了,怪物都去吃早餐了?
这本绘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带我们走进一个孩子的想象世界,最终帮助我们发现,所谓的怪物,其实并不可怕,只是家里的物品。
原来,面对恐惧,安慰会显得苍白无力,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面对。
所以,当孩子和我们家长说害怕时,他们首先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接纳孩子的胆小。
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和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害怕的故事。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时候。
色彩对比
这本绘本看完,我的第一个感受是:色彩对比强烈。
我们可以看到,小姑娘卢多维卡介绍自己时,画面是五颜六色的。黄色的裙子、红色的猫、绿色的树,就连房子,也是色彩斑斓的。
而到了晚上,画面则是暗色的,大多是黑色和深蓝色。
同样的,晚上的时候,怪物是黑色的。
但是白天的时候,发现所谓的怪物,不过就是家里的物品组合而成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色彩对比呢?
我觉得,这是通过色彩对比告诉孩子:看着很可怕的怪物,其实并不可怕,只是家里随处可见的物品。
亮色和暗色对比,更具有视觉冲击,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
孩子的想象世界
孩子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记得曾在网上看过一些孩子写的诗:
“每次下雨时,我都出来陪你玩耍,可你却把我弄得脏脏的。”
网络图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
网络图片
任何事物,在孩子的眼里,都可以变得富有诗意。就连天上的云、地上的树叶,在孩子看来,都是可爱的动物。
我曾经问过孩子:你经常说害怕,到底害怕什么呢?
孩子回答:怕脑子里想的?
那你的脑子里想的啥啊?
孩子哭喊着:我不说!说了我就更害怕了!
后来,孩子才告诉我:他害怕黑夜里的一切,自己的影子、衣橱里的衣服、衣帽架上的物品,还有怕挂在床头的浴巾等。
这些在他眼里,都可以变成可怕的怪兽。
以前我真的不理解,看完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我才明白!
那我们该如何让孩子摆脱这种恐惧呢?
其实,我们只需要让孩子明白:他们害怕的东西不存在,其他的交给时间。
和恐惧和平共处
故事的最后,卢多维卡竟然也变成了怪物,我家娃管她叫飞猫大嘴怪。
你看,尖尖的耳朵,两个大翅膀,还有白森森的大牙齿,这真是太可怕了!把卢多维卡的猫咪都吓得都炸毛了!
其实啊,这只是关灯后,床上的卢多维卡。
小绘本,大道理。看完绘本,我们应该有哪些思考呢?
当孩子说害怕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平时不要恐吓孩子。
我们也不要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
家长发火的样子在孩子看来,就像是一个大怪物。
就像是《俄罗斯奇遇记》中,小头爸爸发火的样子在大头儿子看来,就是一只喷火的大怪兽。
二,不要掩盖孩子的恐惧。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害怕,就会嘲笑孩子,说“男子汉怕什么”“这个你都害怕”等类似的话。
这样做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三,不要任由孩子恐惧。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害怕的是什么,如果孩子无端恐惧,家长不应该让孩子一直处于害怕中,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恐惧的来源。
就像是绘本中的怪物,其实就是家里的物品,没必要害怕。
也许有人会问,看完这本绘本,孩子就会不怕黑了吗?
不一定,也许还是怕黑。但是,至少会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想象出来的。比如怪兽、妖怪、鬼怪等等。
最后,与其安慰孩子不要害怕,不如让孩子学会接纳,接纳自己的胆小、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和恐惧和平共处。
那么,终有一天,孩子会自己走出恐惧,摆脱内心的枷锁。
跳舞的怪兽也很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