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吃花生了?科学家发现花生替代部分精制谷物,既不长胖还改善心血管代谢

适量摄取花生可以降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很多人担心吃了花生容易长胖。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组首次通过临床营养干预研究发现,花生替代等能量的精制谷物制品,可以在不增加体重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代谢综合征的逆转率。该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营养领域权威期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坚果,花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多酚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其价格在“坚果一族”中也相对便宜。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适量摄入花生和其它坚果能降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而过多摄入精制谷物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然而,用花生替代精制谷物是否能有效地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国内外一直缺乏临床干预的研究数据。

所谓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比如腹型肥胖、血糖偏高、血压偏高、甘油三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代谢综合征是导致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与此同时,代谢综合征也是逆转或遏制发展为临床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要窗口。”林旭研究员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用花生替代等能量的精制谷物制品后,是否会长胖呢?

在由林旭研究员牵头、与哈佛大学科研人员合作的这项营养干预研究中,博士生汪荻、副研究员孙亮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临床营养中心的帮助下,招募了224名志愿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对于中国人的标准(其中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这些志愿者被定义为具有代谢综合征或高风险(腹型肥胖还伴有一项代谢综合征其它风险因素)。

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花生干预组(共113人),或对照组(共111人)。在12周的干预过程中,志愿者每日在午餐和晚餐前一小时,分别食用一小袋28克的轻盐烤花生,或与烤花生等能量的白米糕。每日的花生和白米糕能量均为1392千焦耳,约占每日摄入的总能量的20%。志愿者均被告知,可以维持他们之前的膳食习惯和体力活动水平。

通过比较两组志愿者在干预前后的数据发现,花生干预组代谢综合征的逆转率是对照组的2.33倍。花生干预组高风险个体的风险因素数量降低比例为23.1%,高于对照组的14.3%。“这意味着,一些代谢综合征志愿者经过12周干预后,指标趋好,不再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林旭说。

尽管花生脂肪含量较高,但12周干预后花生组志愿者的体重比干预前呈边缘显著降低。“花生组志愿者的体重有降低趋势,这意味着,每日用适量花生替代等能量的部分精制谷物,可以在不增加体重的情况下,改善高风险个体的心血管代谢风险。”林旭说。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黄海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