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书香染华夏——汪占革书法作品赏析
【艺术简介】
汪占革,号愚盦,别署虚静斋、三百悟石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书画院专职书画家。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书法篆刻展览并获奖,其中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展览三十余次。获奖入展情况主要有:全国第七、八、九、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第二届兰亭奖展,全国第五、六届篆刻展,全国第五、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第二、三届篆书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第四届“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作品成果展。荣获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大赛铜奖,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提名奖,黑龙江省第十、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群星奖”金奖,多次参加中日、中韩艺术交流展,曾在广东、浙江、山东等地举办个人展览,有十余篇论文在专业报刊上发表,二OO四年被授予首届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出版多部《汪占革书法篆刻》作品集。
砚边随想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出之为文字。文字者,可以为意声之迹也”。书法艺术是在实用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严格地说,在古代并没有专业的书法家,历代长于书法者,无非是将实用书法“玩”得更为得心应手的行家里手。聚线成字,聚字成篇,书法创作者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是对传统法帖技法形态的传承,得其“古意”为先务。二是建立起“个性”语言为创作理念。入古出新,是自然的法则,是对传统资料的有效升华。在书法创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及审美取向,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段,去展示书法线条笔墨韵律,从而进人“裁取率由,我塑我境”之境,而这一切又与自身的字外修养密不可分。
而今早已过了天命之年的我,时常游历全国各地。执单纯初心,访师交友,只为开胸襟增阅历,文艺寻源,乐此不疲。因常恐艺固未得因年而进,故在闲暇时,独守书斋,或金石与毫素齐作,绳墨共刀笔同操。或览案头碑帖古迹,品古今华章,岁月流年,莫敢荒疏。回想自己的从艺过程,总是感慨良多。初始兴趣,继而专攻,至今从事专业,苦乐同参。好在多年的磨砺与积累,心生平常,已经非常享受这种生活。
今应师友之嘱,将拙作示与同好,深表致谢,并借此请与师友方家多多教言。
庚子夏汪占革于虚静斋
贵在虚静 业广为勤
占革是位业精于勤且很有思想的人,他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印坛保持那种泰山崩于前神态自若的冷静,实属不易。
他有一种过人的胆识和执着,只要确定了自己的艺术取向后,便义无反顾地去刻、去写。少言多行,一任作品去说话,能真正体现出率真与豪爽,找回了失去已久的魏晋风度。
当今的印人,大多先攻书,书成后再刻印,故其作品多书意而乏刀感和金石气息。甚至有些人在形成某种风格后,即以篆刻去体现去书风,殊不知篆刻之微妙与瑰奇并非书法所能体现得出。其方寸之间说包融的世界既能博大到“无限”,又精微至毫发,以刀仿笔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占革在艺术的选择上,是先克篆刻而后攻书法,也可以说,是先精做而再广大。这种取向亦见他灼见之处。
书法艺术的流程是先由甲骨文的刻,再到后来的写。先精铁笔而后通毛笔。这样便抓住了源头。故而,占革不但印刻得精彩,其书法更精彩,屡次在国展获奖,成为书界的后起之秀,可谓“书印双奇”。
占革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具有拒绝纷扰,十余年寒窗萤火,铁砚磨穿的精神。正是基于此,其作品才有了自己的风骨和生命。摹仿、抄袭、摈溴,“十年磨一剑”式的苦心经营营于两三方印的作法绝非真治艺者,所谓英雄本色即是以一以贯之的精神去表现出自家门径。
占革的自家门径很特殊。他的印章能在“古”中找到品味,能在新中反映出思想。胆大心细,沉着痛快。在刀法和构图方面表现的极为突出。他的书法则沉醉于令人心神摇曳的青铜时代,雄浑高古,气韵生动,既有金石气息,又有草意,深得天真烂漫之意趣。
占革为人笃信忠厚,恪守尊师重艺之道,其艺品源于人品,卓尔不凡,是当今书法和篆刻界的翘楚精英。
今其推出精品力作结集出书,实为一件快事。请我为序,我虽才力甚薄,却是深谙占革者。聊书短篇,虽未尽言,尚可达意。愿占革能保持一片冰心,艺事不断精进。
乙酉夏,葛冰华于冰城一隅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