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记 | 曾被忽视的教育,却是学校“金名片”

记忆回到二十多年前

早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

国家愈发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方针,诸多地区的劳动教育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自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来,我国劳动教育体系业已初步形成,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但我们同样看到,一些青少年虽能脱口吟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但实则“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甚至存在不会劳动、不愿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以劳动为耻的现象。

劳动教育被淡化、被弱化,甚至被形式化,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这是对劳动价值缺乏理解的表现。

中华文明发轫于农耕文化,千百年来,国人在价值取向上有着底线的共识:不稼不穑是可耻的,勤勉耕作是光荣的。这种朴素的劳动观,成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观之,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辩证统一。体力劳动仅仅是劳动教育的一环。

根据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

学校该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课?

家庭、社会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借助王府学校北京校区、运城校区的案例,你将找到适合你的那份答案。

NO.1 源头活水:劳动启蒙桥上“四个最”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不亲身参与劳动一环,哪能切身理解这“四个最”。

走进王府贝格幼儿园(运城)

你必将惊讶于一大片的园内种植区,一年四季各有颜色。在这里,王府娃与自然亲近,跟随老师的指导,在各班的“责任田”内,悉心照顾每一株绿色,观察它们如何被栽种,然后破土发芽、开花结果。浮于“纸面”的劳动种子,也在这儿落地生根,生长于王府娃的“责任田”内。

葡萄、杏、樱桃、向日葵、西红柿、甜瓜......独特的王府种植清单与四季挂钩,与本地农业种植文化相连。

毫不夸张地说,北方能种的蔬菜、果树,在这里都能见到,让这群王府娃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在体验劳动的乐趣中,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珍惜劳动成果。植物结出来的成熟果实,更是他们与家人、好友分享劳动喜悦的重要见证。

你看,他们亲自处理食材时认真模样,又哪里舍得浪费呢?

此外,针对幼儿园阶段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和规律,王府贝格幼儿园(运城)特别增设了食育课程,以身体发展、自然认知和文化传承为理念,从认知、能力、感知、文化四个方面建构课程目标,既丰富了王府萌娃的成长生活,又能引导其健康饮食,养成好习惯。

NO.2 劳动形态多样化: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机制

劳动教育与德育密不可分。或许,一次劳作承载不了这么多内容,但我们期待每一次劳动与体验都能让儿童找到自己的劳动坐标,即学会生存、积极生活、丰富生命、享受生长。

在王府学校(运城)

劳动教育可以是独特的课程设计如垃圾分类、职业体验,或是德育主题活动周,或是节日特别活动,又或是社区服务实践。形式丰富多样且系统化,使劳动教育内涵不知不觉地渗入学校教学,让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融入

▲在王府生物课堂中融入中国三千余年的“泡菜文化”。学生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从视觉、味觉及触觉等方面体验实践,仔细观察、记录和思考乳酸菌无氧发酵的全过程,探究乳酸菌是如何控制发酵过程,并抑制其他菌类和微生物生长。

书本上的生物理论被搬到了实际生活,亲手实践的知识总是被记忆得更加牢固。这样的特别体验更让学生懂得:即便是一餐一饭,虽看似简单却处处需要技巧与知识经验,饱含制作者的辛劳。

家庭劳动教育的巩固

如果说学校教育为师生创造了热爱劳动的氛围,那么家庭教育便起到了重要的巩固作用。王府家长可谓是得到了学校劳动教育理念的真传,不论是由学校发起的特别活动,还是家长与孩子的劳动约定,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编辑

▲感恩主题活动中,王府学生亲自下厨,为家人献上“爱的表白”。学校、家庭通过多形式的双向合作,使劳动自然发生又充满乐趣,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换位思考、用劳动服务于他人后的幸福感。

劳动教育“升级”,学生与社会更好“链接”

劳动教育,是让被教育者回归自然、完成社会人的角色塑造的“良药”。更具体而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是提高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细化落实到每一位同学身上时,就是“个人的事情自己做,他人的事情帮着做,公益的事情争着做”。

什么是公益?公益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做哪些公益?

“我能做的不多,但力所能及的我一定不遗余力。比如为您敲敲肩、揉揉手,推您四处走走。”这是2019年王府学校(运城)学生在拓展课程中第二课堂上的真实表达。

关爱身边的人与事、传递温暖与正能量,尽己所能回报社会与国家......每一种关爱都是公益。不用刻意细究,它就在那里;也无需语言修饰,只用情感传达。

NO.3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破解,让他们自觉将日常生活与理想追求紧密结合,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远大理想和个人目标,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劳动不是让孩子放弃现有的生活条件,故意回归物质匮乏的年代,而是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通过劳动学会平等待人,尊重劳动。同时尊重劳动的教育也是一种权利教育、责任教育,更是感恩教育,使人思考并体会到:如何将知识经验转化成价值,并去帮助他人。

王府学校不乏由学生自发形成的公益社团组织,他们正用自己的行动和理念,感染身边人,如传承般,将公益理念在王府校园间互相传递。

▲例如,2019年12月王府学校北京校区高中部公益社团COSY成员,面向中小学部学生分享了社团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社团来帮助其他人。COSY社团通过策划不同的公益活动如义卖、夏令营等,让社会更加关注并共同帮助服刑人员子女。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劳动,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不能缺位。

最后用一句高尔基的名言与各位共勉: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