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51| 文化之旅1:城区篇(王万然+林丹华+陈辚+石磊)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美景就在身边
——文化之旅汕尾市区采风笔记
·王万然
2015年3月29日上午九点,四十多名作家聚集汕尾市城区政府大院,除了林丹华和王散木、雷激分别来自汕头和东莞外,其他的都是来自汕尾本市各县(市、区)的本土作家。
年初,我们报社到各县区召开副刊作者座谈会。第一场在城区,我提议在全市开展“文化之旅”活动,目的是调动作家挖掘本地文化的积极性,其次是通过作家的笔触广而告之宣传海陆丰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环境。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元海兄“点赞”,他认为城区可以搞四场活动,一场在市区,另外三场分别到捷胜、红草、马宫。继而,我们又与其他县区宣传部达成共识,约定由他们选定路线,报社邀请市内外作家参加,可以采用长短线路结合与人员多少结合的采风方式。
天气正好,虽然是九点多了,但头上一片雾霭,最适宜旅游。
在区委宣传部刘元海、陈美初、吕业群三位部长带领下,我们乘坐渡船到对面海沙舌,一块刻有“白石头村”的石柱跃然眼前。十年前,旅港太平绅士曾炯坚先生回乡捐建了积美苑。我曾光临并胡诌了一首顺口溜:“白石头村赏绿榕,蓝天碧海乐融融。金风竞渡千帆褐,墨客挥毫万瓣红。”我们一行到了新港村委会楼顶观光。左边是茫茫大海,因为雾大,看不到碧蓝的天,但苍茫一片,海边一色。中间就是沙舌。沙舌由品清湖出海口泥沙堆积而成的,是汕尾港的天然屏障。沙舌出去二十多海里就是公海。几十年前,沙舌曾经被海啸打断,在省有关部门支持下,两侧堆积大石块,才成为现在的样子。右边就是市区,从入海口到海军码头,桅樯林立,岸上高楼栉次鳞比,二十多岁的汕尾新兴城市一派山海湖城的景象。以前我只知道对面海是白石头村,但不知道村委会叫新港。据自称“六零后”的罗镲和黄吉庆介绍,白石头村原来叫白蛇头村。沙舌也不止眼前一条,还有一条在品清湖里面的水底,另外一条在白石头村外面的水底。所谓白蛇头,因为这里演绎着“牙工蛤牯蛇”的传说。牙工就是蜈蚣,蛤牯就是青蛙,它们与蛇构成相生相克的食物链。蛇吃青蛙、青蛙吃蜈蚣,而蜈蚣是蛇的天敌。秀丽的风景,配上神秘的传说,那才更有魅力。我抢过黄吉庆的手提喇叭对大家说,黄吉庆是汕尾日报的老作者,他曾经把原汕尾镇的所有街道都写出来,在汕尾日报发表,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挖地三尺把所在地的人文历史都挖掘出来。
我们漫步到了沙舌,哗哗的潮声迎面而来,从山下往沙舌尾看,沙滩上面砌起了石堤,上面种满有“绿色长城”之称的木麻黄。我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用舌头亲吻沙舌,就是舌吻了。当然,没有谁会傻到用舌头去亲吻脏兮兮的沙滩,但大家都会用鞋底去亲吻湿润润的海沙。
回到海滨路,乘车前往凤山妈祖庙。凤山祖庙我去过多次,但几乎没有一次是完整的。这次我们从前面的小巷进去,从戏台开始,按照前后顺序参观,然后登山。这时,城区委许昌林副书记来汇合。罗镲在凤山顶上指着品清湖说,品清湖底有一条赤龙,其实就是沙堤。我很诧异城区的干部都受了普通话影响,把“妈祖”讲成标准的普通话,而我还是很顽固,坚持把“妈祖”读成“马祖”,因为“妈”在河洛话(闽南话)有两种读音。读阴平的与普通话同音同义,即母亲。河洛话读阴上的普通话没有这个义,即祖母及以上的女性祖宗,如老妈(指父母的祖母)、老祖公老祖妈(老祖宗);女性神仙,如七娘妈(七圣娘)、妈祖(闽粤港澳台沿海地区保护渔民的女神林默)、妈宫(妈祖庙)、妈屿(汕头市地名);另一种是泛指女性:妈人生(指没有男子汉气概的男人)。海陆丰以前许多男人的名字带有“妈”字,以求吉利。汕尾市有个马宫镇,估计原名应该是“妈宫”,金门、马祖的“马祖”原来就是“妈祖”。窃以为,妈祖的“妈”普通话应该读“马”才有道理。
从妈祖广场往东拐,坐船过仅有几十米远的小岛村。据说有人搭建了浮桥,但浮桥不见,有个桥型的铁架靠在酒家一边。过渡后听说,白天浮桥影响船只通过。自汕尾建市二十七年来,我虽然经常看到小岛,但从来没有去过,曾经有打算叫城区新闻秘书带我去采访,但迟迟没有行动,这次文化之旅,满足了我的愿望。品尝了鲜美的海鲜以后,我们向小岛腹地进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名广东省第二造船厂的广东省汕尾造船厂,目前已经是今不如昔了。过了船厂破旧的宿舍到了村委门口,海边有一条小沙舌。左转拾级上山,一块假石兀然眼前,刻着一个大大个的草书“厽”字,大家兴致勃勃猜测,究竟是“山”字还是品清湖的“品”字。罗镲解释是三个山,代表凤山,及与凤山相邻的鼎盖山,和与鼎盖山隔海相望的小岛山,而小岛山的面积比凤山和鼎盖山总面积还多三分之一。上山一路石阶,天气已经很热,还没到半路,就汗水淋漓。这时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爽。出汗能把一身臭汗排泄出去,人会很舒服。另一个“爽”就是到了山顶,有一凉亭,放眼四望,品清湖粼粼波光围绕小岛,从鼎盖山到碧桂园,沿湖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比起凤山顶上看到的旧房子屋顶,更有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的气派。
第三站是三马路,欣赏骑楼文化。从友谊路转入三马路,两边都是骑楼。到了关帝庙,金碧辉煌。关帝庙与其他庙宇完全不同的地方是:大殿前面不是建钟楼、鼓楼,而是刀楼、印楼。理事会黄光生理事长从关帝庙的历史与汕尾三马路的形成侃侃而谈。妈祖是汕尾平安的福神,而关公是汕尾商埠的财神。一百多年前,三马路还是一片海滩,有次,坎下城关帝庙的关公像巡游到了这里,轿夫放下休息,忽然狂风大作,大雨磅礴,再也抬不起来。耆老们认为关公想在这里落座,便对着关公像祈拜,暴雨停了。他们把关公像留在海边,搭起了棚竂,后来就成了关爷宫,平常汕尾人说的关爷宫就是这个关帝庙。再后来就是潮汕人来这里经商,客家人来这里打铁,慢慢,慢慢汕尾海滩就成了一个墟市,民国时期已经有“小香港”之称。在关帝庙不远处,还有一个妈祖庙,叫安美祖庙,经常有台湾香客朝拜。摄影家王贵一踏进祖庙,赞叹太漂亮了。因为占地小,祖庙采用回廊构建,一进大门,整个人都置身于琉璃瓦的金碧辉煌之中。三马路我走过不少次,从来没有进过祖庙,关帝庙也是因为参加开光庙会才去过一次。在祖庙对面戏台旁边一条小巷住的“七零后”诗人庄汉新感叹道,我就在前面住了几十年,今天还是第一次来过。我们总是花钱花时间出外旅游买罪受,但是,美景就在身边,就是视而不见。就像三马路的骑楼文化,本地人是很少感受到的。平时我们不是匆匆而过,就是慢吞吞地左顾右盼购物,那会去欣赏英式百年历史的骑楼呢?抬头一看,只见三马路两边不少二三层还保留了西式建筑,值得今后再来慢慢品味。当然,百年骑楼而今正被商家蚕食,不少商铺用货架、货物占据骑楼,有的用铁栏把骑楼围起来成为自家庭院,最霸道的是砌墙安门,把骑楼吞噬。这真让人愤怒和疼心,给惬意的文化旅游带来一片阴影。如果能加大打击违规建筑的力度,保护、修葺骑楼,还文化于历史,三马路便能成为旅游和购物旺地。
三马路出来就是文明路圆盘,旁边是汕尾的老车站,人们习惯把文明路叫车站路。我们在此乘车前往坎下城。
两三年前,为了保护坎下城明城墙,市政府下大力气拆除城内破坏城墙的违章建筑。我也经常路过坎下城,但二十多年来从没有进去一次。这次真是天赐良机。据吕业群副部长介绍,坎下城建于明代,是目前广东保存最好的两座水城之一。当然,沧海桑田,昔日的水城今日已经是城中城了。大家对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大截城墙很感兴趣。元海兄说,城墙原来有五米高,现在剩下三米。从南门进去,城内基本是现代建筑,没有一丝古味,唯有孔子庙和武帝庙依稀在诉说文武之道。蔡金针问:“这里怎么叫‘孔子庙’?”我也纳闷,推测可能以前庙宇倒塌,人们只记得是孔子庙,后来重建的时候就起名孔子庙。武帝庙座落于孔子庙后面,就是三马路关帝庙的总部。孔子庙后面、武帝庙右边山上有不少石头,当年粤军总督陈炯明在坎下城建兵工厂,把山顶开辟为公园,引来文士赋诗题词。不少摩崖石刻使作家们流连忘返,踩着杂草与题刻亲密合影。穿过民居,到了都城隍庙。罗镲兄说以前金锡都在坎下城,这个城隍比地府还大。我纠正了他,古代每个城都有城隍庙,“都”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最多也是县辖下的大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海丰县设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廊、龙溪八都。明嘉靖三年(1524年),析龙溪都与潮阳县大坭都、惠来都、酉头都和隆井都一半置惠来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初五,析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自此便有海陆丰之说。1988年3月,惠阳地区撤销,分为惠州、东莞、汕尾、河源四个地级市,海丰析汕尾、东涌、田墘、捷胜、遮浪、红草、马宫七镇建汕尾市城区,陆丰析原属吉康都的河田、河口、上护、新田、水唇、东坑、螺溪、南万八个乡镇为陆河县。在汕尾建市前,香洲公社早就合并到汕尾镇。建市后不久,汕尾镇撤销,分为凤山、香洲和新港三个街道。从城隍庙往前,就是东门永安门,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城门的风貌。
按原计划,市区之旅到此结束,只是之前业群极力向我推荐福缘寺,看时间还早,福缘寺中巴也下来等候了,便决定去福缘寺“参禅”。业群兄说福缘寺是市区最高的庙,大鹏山就在它脚下,市区风景一览无余。我想到铜鼎山,经常去爬,但没有见到寺庙。站在铜鼎山上,因前面有高山阻挡,看到的市区也是小部分。他说不是铜鼎山。既不是铜鼎山,又不是大鹏山,那究竟是什么山呢?尽管在汕尾呆了二十六七年,我还不知道福缘寺在哪,真是孤陋寡闻。带着疑问上到华园小区旁边的一部中巴,中巴前面贴有“福缘寺”三个红字。虽然中巴有点像拉客的中巴,但一个寺庙专门配有中巴,说明已经是不简单了。汽车直开到了看守所左转,在林伟华中学拐向山里。业群说,车可以开到福缘寺,但离山顶还有一段,只有爬上山,你们才有大收获,要不会很后悔。山上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不便问,也不想问。探秘,也是旅游的一个目的。车逶迤而上,到一个拐弯处,开到正在平整的平地上,原来福缘寺的师傅在那等候。往右前方看去,有一个水库。这是传说中的琉璃径岭水库?再往上一点,一座新建的庙宇拔地而起,这是福缘寺无疑了。后面就是我熟悉的,经常上去的铜鼎山,几个发射塔立地顶天。我眼尖,看到大殿上面的圆月,便拿过喇叭告诉大家,现在是日月同辉。师傅邀请我们喝茶,元海兄说人多不便,还是上山吧。上山开始一小段是挖土机碾压过的山路,再上就没有路,师傅带队往左边低处走,而蔡金针踩着乱石杂草飞奔而上,我也不服老,小跑跟着,气喘吁吁到了山脊才停下来,眼前不禁一亮,汕尾市区尽收眼底,便打开镜头咔嚓拍照。扭头一见,蔡金针已经到达了山顶。
山顶是林立的石块,高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多。山顶眼界更加开阔,往南放眼,汕尾市区座山朝湖,心旷神怡。左边远处几栋依次排列的高楼,那是碧桂园。碧桂园更左的地方,有白色建筑物和桥墩形状的,应该是高铁了。碧桂园往右,就在我们不远处的左前方,有一座低矮的山头,挡住了市区一小块,当然是大鹏山了。大鹏山把市委、市政府大院及市供电局、司法局、检察院、法院及信利电子厂都挡住了。山这边的几栋整齐的建筑物及四方形空地,就是汕尾职院。职院前面是军分区、看守所、逸挥医院、市公安局。有人问,报社在哪?整片白色建筑物中间有一小块绿色,肯定是奎山和奎山公园了,报社就在旁边,不过,报社才七层高,比起周围东方花园、阳光花园及三十层高的名门御苑,要辨认就很难了。右前方沙舌清晰可见。镜头往脚下拉,几栋楼房,周围空荡荡的,那是林伟华中学无疑,再往右是琉璃径岭水库。看来,汕尾市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再右,被旁边一个比我们站着的山头还高的山挡住了,市区的东边也差不多就到这里结束,右后方就是铜鼎山。问道这山那山叫什么山,业群说他也不知道,估计都叫叫琉璃径岭吧,过去汕尾去海城,要挑担从这里经过。后来我询问他人,也答是琉璃径岭。地图显示,从市区经琉璃径岭到深汕高速埔边出口,是一条直线,而海汕公路却拐了一个大弯。十年前听说市委市政府有讨论过打一条隧道拉直汕尾到海丰的距离,如果当时修建了隧道,那么,这条隧道就在我们脚下。
真的兴奋极了,确实像业群所说,不枉此行。这时候,大家也顾不得福缘寺了,拿着相机、掏出手机,摆出各种甫士,开开心心地留影、合影。我打开全景镜头,一下子就把汕尾市区景色全部拍到一张照片上。美景,就在脚下。
2015年4月1日星期三鸡鸣之时完稿于汕尾
(2015年4月5日《汕尾日报》)
(《政务风景》2015年9月第三期)
(《汕尾文艺》2015年11月第四期)
(《源流》2016年02期)
参加汕尾城区 文化采风行
·林丹华
像奔突的地火造就莽原喷溅的奇观
民众心搏的火星交织成科学文明的春晨
顺应时势适应新常态领路人的雄才大略
构筑一幅汕尾现代文化都城新宏图
《汕尾日报》日日折射流转岁月的风华
日报“副刊”展现波澜壮阔千帆竞发的雄姿
市内外文化人共商如何刻画时代腾飞
深入采访,探寻5千年历史发展文化的基因
我——一个来自汕头特区的诗人
感受汕尾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
惊喜钟灵神秀的城区吹响创文的号角
鸟语花香不断点赞吉祥如意的家园
汕尾和汕头是南海岸边两座兄弟城市
我们有幸见证实现中国梦嬗变的历程
愿疾走的笔尖能赶上都城前进的步履
用记录发展的文字诠释自己寻梦的人生
致汕尾骑楼
·陈 辚
徜徉于市区三马路
石板在脚底下发出清脆的声音
两旁的骑楼破旧又美丽
人说你建于民国时期
是一种西欧风格
人说你改建解放初期
始建风貌因风雨消磨渐变
不再有当年的富丽绰约
如今与你相遇
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你沧桑披身,繁华落尽
我想你在这里站立很久
你是这片土地的一页斑驳的历史
如今我与你相遇,
你向我报以一瞬间羞羞的笑容
目光相触,让我陷入一种空灵的联想
用一缕目光,一份沉思去焊接时间的空隙
点燃一份抵达你心灵的智慧
跟你对话,默然无语
只愿从此,你苍老,质朴的风姿
在这石板的街道上站成一道亮丽风景
给我一份古色弥香的记忆
多年以后,若我再来看你
如果你不再走进我的眼里
只在我记忆里闪现
我将忧伤,心思的战粟
不仅为你的消失
也为今天的相遇
还有那一朵开在你窗口的花儿
重谒凤山妈祖
·石 磊
早春二月,经过了几场春雨,原野长出了新绿。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光里。汕尾日报社和城区委宣传部组织作家采风,故我有幸重谒凤山妈祖。18年前,我慕名前来凤山妈祖旅游区,记得是跟几位老师而来,那天下着雨,来去匆匆,不尽人意。后来,一直没有再上过。这次,重谒凤山妈祖,却是有另一般的收获与感触。
车沿着滨海大道奔跑,承载着人们喜悦的心情。不到一刻钟,苍翠欲滴的凤山出现在眼帘,柔和的阳光洒在凤山上,香烟袅袅,盛开的木棉花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是耀眼,一树火红。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拾级而上。清脆悦耳的鸟鸣不绝于耳,沿路的风景,美不胜收。
凤山不高,谈笑之间,我们便登了上来。妈祖石像直耸云天,我仰望着妈祖,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深深地向妈祖鞠了三个躬。身处圣地,很自然地虔诚起来。极目远望,品清湖的潮声,随着海风时急时缓,节奏轻快。湖光山色、新城美景,尽收眼底。我静静地站在妈祖像下,周边的嘈杂声充耳不闻,两眼凝视着大海,那思绪早已随着香烟飘向远方;穿越时空隧道,我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妈祖是大海的一位女神,有潮水的地方几乎就有妈祖。妈祖这位和平女神,给沿海百姓带来吉祥、安康、幸福。妈祖崇拜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其它民间信仰所未曾有过的。许多民间信仰中往往有威严,有震撼,有明亮,有崇敬,但似乎都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亲和力。妈祖信仰正好蕴含一种朴素的亲切,这种内在的虔敬与善良,产生出巨大的魅力,并凝聚成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大爱。而这种爱,在不断地扩散、深入人心,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海陆丰人崇拜妈祖,信仰妈祖,渊源深远。在海陆大地,只要听到妈祖的名字,人们就会肃然起敬。
妈祖,这位神奇的女子,从出生到去世,只在世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短短的二十多年,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妈祖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升天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妈祖,这位伟大的女性,从去世到今天,在世上默默守望了一千多年。这么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根深蒂固扎在人们的心中。她守望的是人类大爱——母爱;人类大德——扶危救世;人类至善——与人为善。
历史中无数的繁荣与沧桑,铸就了历史不息的承传。有关妈祖的故事,我从小就听了很多。在海陆大地,妈祖的许多故事传得神乎其神。海陆丰人出海、出远门,不少人都会先祭拜妈祖,祈求妈祖保佑平安,成了人们的一种依赖与寄望。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尤其妈祖的诞辰,祭拜妈祖的场面就更加热闹非凡了。这么多来,人们祈求妈祖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盛况都是十分隆重。可见妈祖在海陆丰人的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啊!汕尾是一个台风多发地区,过去,几乎每年都有台风登陆,自从凤山妈祖的石像建立之后,多年不见台风登陆。也有多次说要在汕尾登陆的台风,最后跑得无影无踪。所有的这些,人们都归功于凤山妈祖的显赫……
海陆丰人民为感恩妈祖的大恩大德,善男信女慷慨出资。于1994年,建立了一座妈祖石像,像高16.83米,“有凤来仪”被评为“汕尾八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
“照相,集体照相……”
一声呼叫声,把我远飞的思绪拉了回来。我也很想和大家在妈祖像前合影留念,于是快步走了过去。
凤山妈祖是汕尾人民的保护神,这无疑是汕尾人民的福气。但愿凤山妈祖永远屹立于海陆丰的大地上,成为海陆丰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拉到底部有赞赏
2015年4月
5日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58
转自:汕尾日报15.04.05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49|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续)【陈炜鸿+何桂梅+巫国明+曾玉仿】
文学看台47| 沈木荣:记录陆河的一段历史——序罗新焕《闲话陆河》(评论)
文学看台44| 拼诗:郑海潮~PK~叶爱琼~PK~陈少平~PK~柯宜超
文学看台43| 钟锦烽《王婆的敬老院生活》~PK~李济超《酒后的男人》
文学看台42| 彭涌波的散文: 爱意涌动里的忧患意识(评论)
文学看台40| 彭颂声:教师节痛悼被枪毙的龙山中学教师陈耀汉(诗词)
文学看台39| 孙雄:善从家乡风物提炼出意蕴来——序蔡金兵《伸向远方的路》(评论)
文学看台36| 拼诗:林国全PK王晓忠PK陈辚PK林凤燕PK翟营文
文学看台33| 黄俊杰:美丽的诗心——序刘信杰《渔港风月》(评论)
文学看台26| 龙晓初 ~PK~ 郑海潮 ~PK~ 王珏瑜 ~PK~ 施良壮
请别吝啬手指头,按下下面的二维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