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房颤冠心病 两方合力效更强

吴鞠通( 1758 - 1836),名瑭,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后专事医学,学验俱丰,既是一位温病学理论家,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温病治疗大家。吴氏生当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的家乡一带,传染病时常流行。因此,吴氏对温病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日益增多。他的学术思想渊源,是师承吴又可《瘟疫论》的理论观点和治疗经验,对前辈叶天士的温病理论和经验尤为推崇,在与传染病频繁流行的斗争中,广泛得到群众的信赖,声名亦振。18世纪末,他游学京师,曾参与抄写校阅《四库全书》工作,得阅吴又可《瘟疫论》,深受启发,适逢京师暴发传染病,经治者每多良效。由于他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逐渐产生了整理自己医疗思想和经验的愿望,终于1798年撰成《温病条辨》一书。《温病条辨》是一部重要的中医著作,作者“仿仲景《伤寒论》作法”,亦一条一辨,一方一证,方证对应的论述了温病的辨治,从而创立了温病的方证与辨方证论治体系。

当代名中医张文选的老师刘渡舟先生、赵绍琴先生、孟澍江先生、王正宇先生,以及名医江尔逊先生、朱进忠先生等前辈用温病方治疗杂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精通《伤寒论》经方运用而又善用温病方。

在近年来出版的《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一书中,张文选中医就讲到了一则用温病方和《伤寒论》经方联合运用,治疗冠心病、房颤的医案,本文选录于下,供读者参考——

刘某,男,67岁。2005年7月1 9日初诊。

素有心房纤颤、冠心病。最近先后突发左、右肺肺大泡,两次住院手术治疗,出院后心房纤颤增重,自觉心脏颤抖,诊脉时见左胸部颤动,牵掣上肢与手也抖动不停,难以平静下来让医者诊脉。下肢凹陷性水肿,小便不利。气喘气短,不足以息。消瘦,眼眶深陷,面色黧黑。脉结代、滑数,舌光绛无苔,舌面水滑欲滴。本案病情复杂,舌光绛无苔、心悸颤动为阴液大伤,肝风内动的三甲复脉汤证;舌面水滑欲滴、面色黧黑、小便不利又为水气不利的苓桂术甘汤证。从辨方证的原则出发,用此两方合法化裁。

(炙甘草)

处方:炙甘草12g,生白芍10g,生地黄10g,麦冬15g,麻仁10g,阿胶10g(烊化),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鳖甲20g(先煎),龟甲20g(先煎),红人参8g,桂枝15g,茯苓30g,白术15g,苏叶10g。6剂。

2005年7月26日二诊:心悸颤动大为减轻,小便通利,水肿见消。脉结代、滑数,舌光绛无苔,舌面仍水滑欲滴。上方合入猪苓汤法,加猪苓15g,泽泻15g,滑石20g。7剂。

2005年8月2日三诊:心悸颤动进一步减轻,小便比前通利,但下肢凹陷性水肿未减?阴囊水肿,气喘。脉结代、略数,舌光绛无苔,舌面仍水滑欲滴。从下肢、阴囊水肿辨证属鸡鸣散证,用三甲复脉汤合鸡鸣散加减。

处方:炙甘草10g,生白芍10g,生地黄10g,麦冬15g,阿胶10g(烊化),生牡蛎30g(先煎),鳖甲20g(先煎),龟甲20g(先煎),红人参8g,紫苏叶10g 槟榔10g,陈皮10g,木瓜10g,吴茱萸10g,桔梗5g,生姜5g。7剂。

2005年8月9日四诊:服此方水肿大消,喘气、心悸、颤动得到控制。

仍用此法坚持治疗3周,水肿基本消退,病情稳定,嘱停服中药。

◎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文章均来自作者原创,如发现侵权,欢迎举报。其它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