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徐新洋的“特异功能” 》

徐新洋的“特异功能”  

终于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徐新洋。和文友石兄一起,在这个气温愈来愈低的冬天。
新洋兄所在的大冶市果城里徐太湾打造得如公园般亮丽,其中的民俗文化一条街更是古香古色,气势恢宏,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震惊。美中不足的是,偌大的一条街居然空无一人,未免显得有几分冷清。即便是在徐太湾原居民区,因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加之逐渐富起来的村民大多在城镇买了电梯房,多数人家也是关门闭户。为打听新洋兄的家,我们沿村庄转来转去,只发现其中一家门前坐着两位老人,且在根据老人指点仍未找到其住所后,我们只得返回原地,烦请其中一位老人带路,才最终如愿以偿。
与整个村庄的冷冷清清相比,新洋兄家倒是显得比较热闹。其年迈的母亲和村中几位老人在前屋打牌,还有几个小孩在旁边嬉闹着。新洋兄就在后房。我们进去时,他正躺在床上蓄精养锐。
别看我们和新洋兄都是第一次见面,可相互间在大冶市作协、在本埠报刊、特别是在本埠多个文学微信群早已神交已久。只作简单的自我介绍,他说认出了我们,对与他一样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的石兄,更是感慨不已,并一个劲地说,想不到石兄居然如此年轻。
其实,石兄最近刚刚办理退休手续,比新洋兄还大一岁。
新洋兄给我们的印象,同样令我们震惊。此前,我们只见过新洋兄的照片和许许多多记者采写他的文章,知晓新洋兄因患脑瘫,并留下后遗症,全身关节僵直,四肢枯萎变形,只能躺着或站着看书和用筷子敲打键盘写作,且照片中的他多少显得有点颓态。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也因此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他应该是一个不善言辞、且有几分忧郁的人。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洋兄非常健谈,非常乐观,且一直是满面笑容,丝毫看不出有半点忧郁、半点萎靡、半点颓态。
要知道,就在我们去拜访他的当天,新洋兄因糖尿病导致视网膜模糊,在医院住院治疗6天后,刚出院回家,其手腕中还残留有输液时沾贴的胶布。见我们到来,新洋兄非常兴奋,坚持要从床上起来,我准备去扶他一把,他谢绝,自己用床边放着的一根长长的竹杆反复顶在墙上,非常吃力也非常熟练地从床上下来,然后一直站着,和我们侃侃而谈,谈他的身体状况,谈他此次住院的一些见闻,谈文学创作,谈人生观,谈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我用余光搜寻着他的生活、写作环境,墙上装贴着一张“宁静致远”的书法条幅,堪称是其人生追求的写照;紧挨着其床头的五屉桌上摆放着一个电脑显示屏,键盘就放在床沿,紧靠五屉桌一侧,旁边放着一根支撑他起床用的长竹杆,桌子靠床的一侧另有一根如筷子粗细的小竹杆。不难想像,新洋兄是如何躺在床上,坚持用小竹杆敲打键盘,从事文学创作的。这是多么的不易,又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一路坚持下来,并促成他成为在当地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残疾人作家,成为让人景仰的“黄石楷模”。
他见我看得入神,并不停的拍照,就对我说,其实,这没什么,习惯了也就成为自然了。他说得轻巧,可听得我却饱含泪花。
“笔墨续写生命路,坚韧不拔追梦人”。新洋兄的毅力和坚持,还有他的淡定,让我感慨万千。
新洋兄的房间里还堆满了三样东西:一是他已看过和正在看的书刊杂志,二是他已吃完和尚未吃完的药物,三是他收到的各种档次、各种类型的荣誉证书、聘书。
见桌面上有好几本近期的《微型小说选刊》,我对他说,这本杂志我曾征订过好几年,现在没征订了。没想到新洋兄却说,他从1987年起一直征订到现在,坚持了30多年。我感慨说,怪不得你的闪小说写得那么好,原来功夫在诗外呀。他很谦虚地应道:那是你过奖了。
我若有所思,询问新洋兄,你的小说多以第一人称出现,很多故事情节写得像真的一样,你平时又很少出门,那么多感人的素材,是哪来的呢?石兄替他解释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他每天在坚持读书学习,在思考,何愁没有素材呢?新洋兄补充道,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别看我这里很凌乱,但村中一些留守老人都喜欢来我这里玩。从与他们的闲聊中,就可捕捉到不少素材,哪怕他们所说的一句话,有时也能激发我的写作灵感。
我们边天南地北地聊着,我边翻阅他那堆积如山的“红本本”,其中大多是他的闪小说作品获奖证书,还有好几本是“生命之歌”公益网站征文评委聘书。我也曾受聘该公益网站,当过好几年的征文评委,深知这项文学公益活动其工作量之浩繁,想不到本系残疾人作家的新洋兄也是评委,也参与到了残疾人文学创作公益活动中来,我们就此话题聊了好一阵,我对新洋兄也更肃然起敬!
我们又聊起了稿费收入和为何走上文学之路的话题。新洋兄说,我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赚稿费,我是被逼到“屋角落”了,才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没有这点兴趣爱好和追求,像我这样的身体,不知能否坚持到现在。石兄感慨道,有高雅的兴趣爱好、高雅的精神追求,对身体肯定有好处。并安慰他说,像你现在的精神状态,还活三、四十年应该没问题。
新洋兄接应道,其实我对生死一直看得比较开,所以我平时比较开朗、也比较乐观。接着,他给我们讲了最近住院时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女医生对她的护士们说,徐老师有一种特异功能。护士们听了,如丈二和尚,纷纷询问这位医生,欲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位医生卖关子说,他的“特异功能”其实就两个字——乐观。
说着说着,新洋兄笑了,我们也笑了,且笑得都很灿烂。
2020年12月1日

刘家云,1964年3月生,鄂州市人,大冶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省作协会员、杂文学会会员、检察文联文学学会副主任委员,黄石市散文学会副主席,大冶市作协副主席。近些年主要从事杂文时评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出版个人作品集2本。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相子美文 | 卢圣虎读书会:我们一起怀念“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简介:李相文,笔名相子,男,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阳新县十大名师.阳新县作协主席.读后感杂志专栏作家.著有散文集<庄子与鱼>.<一起去看海& ...

  • 【林氏字辈】2168-湖北黄石大冶市四棵乡柏家咀林家湾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曲水流觞 | 鄂东诗人小辑

    曲水流觞 天空浩瀚如海,掉在湖面上 他放下工具坐在船头,点上一支烟 光阴在水面氤氲成一朵莲花 鄂东诗人小辑 文 | 林柳彬等 卷尺 / 林柳彬 摩托车冲过了一个街口,又一个街口.我来了. 站在郊区灰尘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   一瓢瘦水,从远古一路流来,流到盛唐,流进诗仙李太白的笔下,成就了诗人的千古绝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诗人眼里,庐山瀑布实在是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老屋与老人》

    老屋与老人 老屋门前的院落长满了青草,还有杂乱无章的灌木,连门口三个石级的石缝间也不例外.   清明时节,春雨绵绵,石级湿滑.舅舅掏出特地带回老家的钥匙,在表兄的搀扶下踏上石级,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没办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寒风中的紫薇》(外一篇)

    寒风中的紫薇 不再招蜂引蝶,连鸟儿也懒得光顾.就这样孑然一身,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顾影自怜.   光洁的躯干,不着半爪皮囊.光秃秃的头顶,不见半根枝丫.就这样裸露在寒风中,任风吹雨打.霜冻雪欺,&qu ...

  •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恩师如母》

    恩师如母  1983年"5·1"节,于我而言,不是"节"而是"劫".3岁丧母的我,又在这个节日到来前两天失去了父亲."5·1&qu ...

  • 【黄石作家走乡村之“南山头采风”活动】刘家云的随笔《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

    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 一 这是我第N次爬上南山头.和诸多文友一起,以采风的方式,过一次别具一格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一到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广场,一文友就指着广场右侧巍然矗立的烈士英名墙一处,兴奋地告诉大家: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小小逸趣园》

    小小逸趣园 逸趣园是个园中之园,它栖身于黄石团城山公园的一隅.走进公园大门,沿湖滨步道行百米左右,左侧依山,循石階上行数十级有一简朴的石门,门右边嵌有一方青石刻有"逸趣园"三字,笔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也说饺子》

    也说饺子  读了王建福老师的"饺子"很是过瘾,他把饺子各种做法说了个遍,好比吃了一餐饺子宴.满足之余,还觉得再想说点什么--   先说饺子馅,王老师把各种馅料的配制滋味都说到了,遗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臭味香投》

    臭味香投 记得黄石饭店刚落成不久,那街口也是一个热闹场地,每到傍晚,总有两三处炸臭豆腐的小摊位,一张矮桌子,几只小櫈子,远远的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炸臭豆腐的"香"味,这时你会情不 ...

  • [黄石文坛]朱云岳的随笔《榴红中秋》

    榴红中秋 中秋是个丰收的季节,除了田里金黄的稻谷,地头饱胀的玉米,树上的桃.梨.苹果.葡萄也压弯了枝头.这时让我想起了石榴,连忙去水果店买了几个,那圆中略带方的果实,光润又泛着红晕,女儿很小心地切割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