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饱眼福!欣赏馆藏级乾隆孝粉碗
对于白玉来讲,使用强光手电贴紧白玉,对表面进行直射,并沿着玉石的表面进行平移,使其能够透光,内部的结构就能一览无余,此时可以看到玉石内部的光斑,光斑的大小决定了玉石本身的透光度,其次还要看透光度是否一致,一致就说明玉石质地、密度均匀,较好,反之则不均匀。
“乾隆孝粉”玉碗,碗的内外部有花纹,其材质十分精美,用灯光打照,整体十分通透,有玉质光感,一般来说,主要是上等和田白玉,是宫廷御用之物,也有记载祭祀之用,极少流落民间。另外,“乾隆孝粉”(实际是“乾隆年制”)因为落款是篆书有点像现代的汉字”孝粉“所以很多人称为乾隆孝粉。因其价值高,目前市场上大量仿乾隆汉白玉碗。乾隆孝粉碗,因先用上等汉白玉制成,暗刻花纹,工艺十分复杂,就算在宫廷也是稀有之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用玉史与造玉史。清代琢玉的规模、产量、种类,在中国古代玉雕史上是空 前 绝 后的。其工艺水平集历代工艺之大成,掀起了中国古代最 后一个造玉高潮,它艺术成就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乾隆玉"。而我国从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汉白玉这么高洁素雅的原料,利用这种优质原料进行雕刻的艺术创作,也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来自于历史上乾隆孝粉碗的艺术美感反映着制玉工匠的绘画设计和工艺技术水准。由于制玉过程基本是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的,因此不但要求要有很好的设计绘画水平,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加工技术。如果只设计不会加工或者只会加工不会设计,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其艺术效果。我们祖先的这种工艺美术的结合是非常成功的,而这方面的文化内涵是现代造伪者无法学到的。 其次是时代背景,生活风俗、信仰、文化意识与美学思想上的差异,也决定伪品与真品不可能等同的定论,因此伪品永远不能像真品。
乾隆孝粉碗沁色,是指乾隆孝粉碗长期在地下埋藏中玉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由于地下多种物质侵蚀以及地下压力的大小等因素长期的作用下,使乾隆孝粉碗发生了钙化,玉质内部形成大小不等的原球和冻白。由于长期处于地下潮湿环境,经毛细管作用,乾隆孝粉碗自己吐白,吐出的石灰质腐蚀自己,形成大小不等的花斑白,由于吐白的时间长短形成的钙化斑深浅也不同。再经受地下土壤所含不同元素的浸染,有的乾隆孝粉碗表面出现了各种颜色的沁斑,有些沁斑又不同程度地深入乾隆孝粉碗的胎骨。我国地大物博,地下土壤所含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各地都有所不同,如北方土壤干燥且含碱性大,所受侵蚀较南方小,沁色的部位也相应少。南方土壤潮湿且含酸性大,所受侵蚀较北方大,沁色的部位也相应多。沁色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的全沁成为“鸡骨白”、“象牙白”等,有的乾隆孝粉碗器的沁色呈现出五彩斑斓绚丽的迷人颜色。
历史上,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研讨情有独钟,不惜花费无量的精力,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搜集玉器。据记载,乾隆皇帝在爱玉方面并不是一个简略的喊喊标语,尤其在玉器的保藏和制作方面,常常亲力而为。此外,其子姓名的来历也多与玉器有关,乾隆皇帝寄玉之福分润泽子孙的希望,也足以说明其爱玉之心,因此“乾隆玉”也被称之为18世纪我国玉的代名词,是我国古代玉器翻开史上耀眼的一颗明星。 汉白玉质地坚硬洁白,石体中泛出淡淡的水印,俗称汗线,故而得名汉白玉。多为中国古代皇 家建筑、艺术品雕刻使用的名贵顶 级石料,故宫、天坛、天安门金水桥等经典建筑使用材料。常用于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 席纪念堂等和国家大师级雕刻艺术品。
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