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盛装探病母,且看王熙凤的一万个心眼子

袭人母亲病重,欲回家探视,托人求恩典直接到了王夫人那里,这就颇令人寻味。

按说,管家婆子们回事给王熙凤,大小事务由小王斟酌了,然后再汇报给大王,基本是府里的定例。袭人虽然是“准姨娘”身份,却不能明道正公,上升不到半主的规格,这回事的婆子吃了豹子胆?还是发烧烧糊涂了?怎么就敢绕开王熙凤直接回到了王夫人跟前?

显然这不过是王熙凤的一个花马吊嘴把戏,她要把这件事推出去。为什么要推出去?大家随我慢慢道来。

1

王夫人不明就里,加上她对袭人本来就是五星好评,自然表现了超乎寻常的热心,说的话也非常有人情味。

“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命酌量办理。

王熙凤踢出去的球,王夫人又给踢回来了。

那么王熙凤如何酌量办理呢?她还是要看王夫人的表现。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就曾说王熙凤有一万个心眼子,此话不虚。

王熙凤马上传话说让袭人穿上最好的到她跟前来看看,其实就是要看看王夫人给袭人赏赐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程度?

果然袭人拾掇了半日功夫,头上几枝金钗珠钏,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一身披挂着王夫人赏赐的行头,过来给王熙凤验收了。成啊,王熙凤一看王夫人如此赏赐,都是自己经年的旧衣服,她也马上依样画葫芦,安排平儿拿了自己的旧衣服送给袭人,比王夫人给的颜色鲜艳些、款式时髦些……小王同学多会来事啊,既要跟上王夫人的步伐,又不逾越了王夫人的规格。

好马配好鞍,这奢华的旧行头出来了,那仪式自然也不能免。

只是这阵势有些太摆谱了,又是管家娘子跟从,又是几辆车随行,又是房舍要单独住宿,又是梳头洗脸的家伙等不要用外人的……王熙凤一一交代,把面子情做了十分,好像袭人不是回了母家,倒是去走亲戚一样。要知道袭人从名义上来说,依然只是个待嫁的丫鬟,像李嬷嬷说的,还可以“好不好拉出去配小子”的,还不是贾府的姨娘,出门怎么就配带着太太的陪房和伺候的丫鬟?看看王熙凤多会来事,她怎么不安排自己的陪房来旺媳妇去呢?这里面大有学问。

2

那么贾府对于奴仆们的这些丧事是如何规定的?

实在是凑巧,花袭人娘死的时候,金鸳鸯的娘也死了。

贾母如何处理这个事的呢?

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子奴才,从情感上来说,鸳鸯和贾府更有亲情感,而鸳鸯又是贾母最得力的“总管”,是贾母须臾不可离的人。可是在鸳鸯母殇的事情上,贾母是这样说的:“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走走守孝”。

可见作为贾府的奴才, “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来的,是不能去奔殇的

这是贾母的态度,按规矩来!

在权力顶峰的贾母为何不肯赏脸让鸳鸯去守孝?因为贾母知道,她在最高处,多少人都看着她呢!她如果对鸳鸯破了例,下面就会到处破例,贾府对下人的管束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说袭人的母殇,贾母曾说不知道袭人的母亲几时去世的,王熙凤马上就提醒她说是前儿袭人亲自回明了您老人家的,怎么就忘了?贾母果然就想起来了,只是没有给鸳鸯破例,又怎能给袭人破例?可见袭人奔殇,贾母是知道的,是不同意的。而王熙凤对这一切都看得十分清楚。

而袭人终于风光无限地去了,虚荣心占了上风。

3

袭人得了王夫人40两银子的赏赐,自以为很有脸面,和鸳鸯聊天时就忍不住炫耀,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王熙凤则赶紧推卸责任,在家宴上和老太太说“太太赏了她40两银子!”,却绝口不提自己赏赐了衣服车马……当然了,有目共睹,袭人出门也是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跟着,还是和王熙凤无关啊!

所以袭人的这一恩典闹得合府皆知,但是大家都知道是王夫人的一己之力。

王夫人这一破例不打紧,赵姨娘就不乐意了,因为她也摊上事了,她兄弟赵国基去世了。

大奶奶李纨就说“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李纨拿王夫人破的这个例当规矩了!

到这里,大家大约看明白了吧,王熙凤为何不肯承担“破例”的责任?把“火”拨出去,是王熙凤的高明之处。

探春就拿出册子来查看,根据记载“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家里的自然是20两,外头的是40两。 赵姨娘是“家里的奴才上位,当然只能拿20两银子的赏赐,也就是说,探春对赵姨娘的赏赐是符合规定的。

赵姨娘就开始提袭人的意见了,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没有提鸳鸯的意见!

为什么提袭人的意见?袭人虽然是外头买来的,却不是姨娘,不应该享受“外头买来的姨娘”标准,只能参照鸳鸯的标准来办理。

所以探春又补充道:“……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探春也明白着呢,也把责任推走了!

不合理是太太的事,和我无关,你有能耐,你找太太闹去?这是探春的本意。

王熙凤虽然不在跟前,却事事分明,马上派平儿来打圆场:

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度着,再添些也使得。

这就等于说,姑娘你也可以酌量着给赵姨娘添加些。

4

袭人盛装探病母,是一个华丽的脸面,是对人间亲情的讽刺,是王夫人管理的漏洞,更是王熙凤才华展露的另一个舞台。

这个小小的事件,从不同的层面折射出贾府的种种矛盾,也呈现出每个人不同的处世态度。如,因人制移的王夫人,坚守规则的老祖宗,不徇私情的贾探春,虚荣好面的花袭人,不平就闹的赵姨娘……这一幕一幕,腾挪辗转下来,我们发现,王熙凤始终是那个游弋四方、玲珑八面、满面春风的大管家,她用自己的智慧观察着、协调着、平衡着这些婆媳关系、姑嫂争纷、主仆情分,尽量把事情做得圆满妥帖,而又不落话根。

我们看《红楼梦》的故事,好像是在看我们自己:一忽儿像袭人,小小的成功忍不住炫耀一下;一会儿像王夫人,“单纯烂漫”率性而为;一会儿又像金鸳鸯,“有点苦”却道不得;一忽儿又像贾母,觉得一个公司的运营,不守规则怎么行?但是更多的时候却觉得自己是那个委屈的三小姐,秉公办事却还要遭受误解和诽谤;有时候吧,还真他妈的想赵姨娘一把,闹它个天翻地覆又何妨?回头来想想,做到事事游刃有余的王熙凤,却不得不恨自己有个日本名字——缺心眼子,嗷!!


作者红柳,本名马晓雁,本刊编辑,研读《红楼梦》30余年,痴红爱红,愿结交天下红迷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