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人生:点点滴滴不留执着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要求对方怎么样,而应该退一步想一想自己为对方做了什么。尊重对方就应该体现在你的一举一动中,哪怕一句话,只要是诚挚的,都就是最人性的。
昨日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对过去空流泪、徒伤悲,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消沉了意志,浪费了精力。而不可及的明日,太空洞缥缈,不可捉摸。正确的方法就是关注现在,把握当下。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作为,不负此生。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地丢弃,还是意外地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
如果,我们眼里只有目标,只有彼岸,只顾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全然忽略了岸边弱柳扶风的闲情雅致,天空飞鸟云朵的曼妙情怀,远山峰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人生一旦偏离最初方向,被虚荣掩饰,让浮华蒙眼,到头来我们收获的很可能就是一把眼泪,一声被暗礁伤害的叹息。
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健康;如果成为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好好吃一顿饭、欢喜喝一杯茶,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价值多少?“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身是“觉悟”。
面对讥毁,对治烦恼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持一颗不动心。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你的错,遭到讥毁那就是你应当付出的代价,反省自己、改正错误;而假的就是假的,既然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就无需理会,更不必放在心上,生气、难过、发怒。
现实不是励志片,成功并非必然结局。如果只是片面崇拜成就,那么我们追寻成功的历程必然充满着盲目与不理智。这些曾经鼓舞着我们前进的号角声,会幻化成为成功路上的陷阱,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跌倒。
仁者的无敌,不是因为仁者可以打败一切,而是在仁者的眼里,根本就没有敌人。敌人不过是自己心念中的影像而已。朋友不能教给我们的东西,敌人却可以教给我们,敌人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回报以更多的感激。所以,真的仁者,不是没有对手,是不把对手当对手,而当成磨炼自己心灵的师友。
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人根本不曾有,多数人是失败的时间多,成功的机会少。但若记取教训,不断重新出发,失败也是成功之母。不一定要财富增长、名位攀升,经验本身就是成功的条件,人格成长、品格提升,岂不是成功?做事做不成,做人也成啊!
短暂的人生,就像月光落在岩石上,月光辉映下,那碧玉般清妙的岩石姿态,虽然不会常在,但它的美妙,却惊人地装点着丛林大地。在短暂的人生中,只有善于把心安住在体味和向往美好的人,才能听闻到这种清寂无声的天籁。>> 现代德育
每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产生占有的倾向。在被爱的时候,希望得到对方所有的注意,不希望他去爱其他人。我们想控制他,主宰他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在美善的感情关系中,如果过于执著,爱与被爱都会成为灾难。占有的爱与独裁无异。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
微笑会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和喜悦,会让我们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人也许不能拥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拥有这份快乐,我们那充满法喜禅悦的微笑也能够点燃别人心灵的明灯,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
凡走过的必留痕迹,努力过的也会留下汗泪交融的印证,无心踏花的马蹄,不是还留有清香吗?人和人的区别在于发掘和休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干将莫邪爱剑如命,精心地锻造,精心地淬火,精心地拂拭,炽烈的眼睛注视着手中的剑,盼望它炉火纯青,成为天下第一,所向无敌……倘若人人能以如此心态检点自我,刻苦用功,我们心灵的殿阁会随风而生阵阵清凉。
年轻人总是有很多妄想,那些妄想想来想去,转了几百个圈,最后还是转到最初的想法上。实在一些,找到正确的目标,就不要轻易改变,好好地做下去。不要犹豫,每反复一次,就是对时间的一次浪费。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每个生命都是伟大而庄严的,佛法告诉我们,看透一切并不是生命的本质与目的,无为也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信任那个更大的力量。那个更大的力量,就是当下的力量,我们皆出自于她。生命是具体的,生活是细节的,你的社会由你身边的人组成,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体贴、周到和谦卑,保持与周遭人物的和谐,让他们感到快乐,而不要因为不留意而伤害到他们。
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团团转,决定用手捉它上岸来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伸出手打算把蝎子捧出水面,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有人问寺里方丈现在还有佛吗?答:有。问:什么样的人是佛?答:一、说话不急不慢;二、吃饭不咸不淡;三、遇事不怒不怨;四、待人不分贵贱;五、得失很少分辨。问:就这么简单?答:就这么简单。问:那不都成佛了?答:我至今还很少见。>> 现代德育
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心近,顺眼。有着温暖真实的质感。
欲望常在告诉我们,成功才是生存的一切,生命的顶点位于成功之上,我们舍弃根本,不顾一切地追逐它。我们是生命的主人,却很傻,践踏了一切去追求成功,以为了解了生命的真谛,却常在恍惚中不识本末。
1.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2.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境随心转。3.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4.厚德载物,有容乃大。5.知错能改,善莫大焉。6.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7.随心、随缘、随性,万法归一。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9.众生皆平等。
生与死,此岸与彼岸,短暂与永恒,绝望与希望,有限与无限,都是永恒的矛盾,永恒的命题,科学永远解不开如此终极的方程式,我们需要一个灵魂安放的地方,需要令心灵宁静明澈的家园。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运用禅。禅的智慧给我们烦乱焦急的心洒下一片清凉,呼唤起我们内心最柔美最博大的情怀,将我们生命安放于此岸即是彼岸的超脱中。
真正的修心者都明白,修心之难,难于上青天。人,安心易,立命难,心安了,心命又往何处安?人,沉心易,静气难,心沉了,心气又往何处沉?人,澄心易,涤虑难,心澄了,心虑又往何处澄?人,正心易,诚意难,心正了,心意又往何处正?人,清心易,寡欲难,心清了,心欲又往何处清?。
一位教徒去朝圣。山路难行,他已气喘如牛。他前面有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背着一个小孩缓慢前行。他同情地对小女孩说:“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惫,背着那么重的一个小孩”。小女孩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重量,但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的弟弟。”智慧不分先后,也不在于身份。爱不是负担,信仰也不会是负担。
人间何处无风景,只因是我们太匆忙,容易忽略周围的细微事物,其实生活的细枝末节往往隐藏着许多美好。最美的风景,也只是存在于纯净的心灵之中。只要用你美丽的眸和真诚的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一切。而这一切也必然使你的生命充满感动的快乐。找寻美丽,自身也会变得美丽!
幸福和快乐,不是指财富多、地位高,历史的帝王可谓富贵到了极处,真正幸福快乐的帝王有几人?所以真正幸福是什么?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你就幸福,你就快乐;身心清净,没有忧虑、牵挂、烦恼、妄想、执着,随缘而行,应缘来做,做过即了,再无烦恼挂心头。
做职场彩虹族:我们能在工作、生活中寻找最佳平衡点,每天生活都如彩虹般健康;他们工作、生活两不误,会有意识为自己减压,注意均衡营养,主动抵制不健康食品;他们坚持锻炼,确保睡眠充足,定期体检。总之这类人遵守一种“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快乐享受生活”的生活原则。
人类是因为有情爱才生到人间来的,情不重不生娑婆。人活在世上为了情爱,常常苦乐参半,为情所苦,为情烦恼,所以处理情爱一定要有方法。用慈悲来升华感情:爱的升华就是慈悲。一般世俗的情爱如果能够升华为对众生的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就更完美了 (现代德育)
世人都害怕痛苦、逃避痛苦,总是想方设法使它不产生,但这些方法却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痛苦,致使世人永远不能脱离苦海。佛陀的方法,是认识痛苦、面对痛苦、战胜痛苦,最后必定能断除所有痛苦。
人的一辈子:有实权时,就做点大事;有虚权时,就做点善事;有小权时,就做点好事;没有权时,就做点实事;有人搭理时,做点公益事;没人搭理时,就做点家务事;动不了时,就回忆开心往事。一个人一生虽不能保证不做错事,但应当尽量不做傻事,最起码不做坏事。其实人这一辈子就这回事!
学习佛法时,明理如同双目,实行如同双足。若不明佛理便修行,就像无目之人乱走一样,很容易误入歧途;若只会讲道理却从不去做,则如明眼人没有双足一样,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所以,“知”与“行”必须相结合,不然,就会“学佛一年,佛在心间;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大乘行者应“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虽知胜义实相远离四边八戏、无有取舍,但在二取执著消失之前,都应谨慎取舍善恶。正所谓“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大乘基道果之道即是:入定时安住于空性,积累智慧资粮;出定时观诸法如梦如幻,并依上供下施等行,精进积累方便资粮。
有很多人不懂,不知道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往往害自己,对他人也不利。我们常说用错了心,为什么会用错了心?还是迷而不觉,觉决定不会。这里面最重要的,学佛一定要把我放下。你看见思烦恼里头,见烦恼第一个是身见。六道凡夫哪一个人不执着身是我?肯定就有自私自利,这是六道凡夫的通病,第一大病。
选择什么装进自己心里,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心里装着别人的错误,就会到处用放大镜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无利于自己;心里装着善良、宽容、感恩,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他人的一切不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瓦解冰消。所以,人生是苦是乐,关键看你喜欢与什么相伴。
人生的初衷一旦偏离方向,被虚荣掩饰,让浮华蒙眼,心境就会变得复杂,最终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和劳累。生活不需过多的绚烂,生命终究将归于平淡,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让灵魂归于成熟稳练。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未尝不是活着的至高境界。
亲戚的两个孩子在室外玩耍,看着天上的云彩,一个说象老虎,一个说象狼,说着说着两个孩子都被吓哭了。这些形象都是出于人的想象。云层本身并没有什么,由于人的感情丰富,产生了幻景。空间本身就是虚空,人为了本能的需求,不断争取生存空间。要真正想扩大自己的空间,关健是少些私心放大内心世界。
为什么要希求解脱呢?就像将毒药放入甜食中,吃的时候暂时感觉安乐,但终究要感受大苦。同样,善趣看似乐,可其结果却是堕入地狱,所以智者怖畏善趣等同地狱。一旦了解轮回唯是苦因苦果,便知轮回中不可能有真安乐,内心就会有所转变,开始真正步入寻求解脱的修行之路。有智慧的人希求解脱是必然的。
1、懂得绕道行走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2、严厉的批评,是为了让赞美更有意义。3、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能力是一种灾难。4、无言的沉默或者简明庄重的姿势,比大发脾气更有力量。5、虚伪的眼泪会伤害别人,虚伪的笑容会伤害自己。 >> 现代德育
我们可以说,只要了悟真理,就会带来证悟的成就。根据了解真理的程度,我们能在证悟的阶段上进展,这叫做菩萨的证量,如果一个孩童被戏剧的恐怖怪兽所惊吓,我们可以带他到后台,去看卸妆后的演员,除去他的恐惧。相似的,如果你能看见一切现象的背后并了悟真理,你就会解脱。即使这位演员只拿掉了面具,恐惧也就相对减少了很多。相同的,如果一个人局部地了悟真理,也就会有相就的程度的解脱。
真正珍惜生命的人,应当懂得享受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而不是在盲目的占有、比较、竞争中消耗生命。在忙碌中保留一份闲暇,使心灵获得更自由的空间。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轻安自在。
现在很多人,小事不做,大事做不了,结果什么也没有做成。不管是小事大事,家里的事还是家外的事,个人的事还是公家的事,都是一种缘分。遇到了,有这个机会了,就应该珍惜。不去混日子,样样事都好好做,用心来做,这就是修行!
人性有两种单纯:一种是原始的单纯,表现为生命之初,我行我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表现为生命真正成熟之后,返璞归真,返老还童,“从心所欲,不逾矩”。生命由简到繁,见证生命的灿烂繁华;再由繁到简,明了生命的真正要义。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如果我们能够分辨心及觉性,因而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究竟的见地会渐渐清楚。即使内在觉性现在还不清楚,就只要不让心散乱于外,即可行;因为觉性就在心的甚深处。
思想乃是明觉的游戏,生于明觉,返回于明觉。认识明觉是思想的根源,就等于是认识了思想根本就不存在生、住、灭。尔时,思想再也无法侵扰我们的心灵。
一旦我们追逐心念,我们就好象狗咬木棍,每次我们丢木棍出去,狗就穷追。假如我们替之以觉悟之智而观察,心之根源,我们会看到每个念头生起和消融在本觉的空间之中,从而不引发后续的念头,就好象狮子,他不追逐棍子,而是面向投棍子的人,对着狮子,你只能投一次棍子。
倘若我们的心安住于明觉,不思考过去、未来,不攀缘外物,不陷于心思,安住于本然的安逸,在此状态,不需要铁腕或力防来停止我们的思想,“菩提”是指——心灵单纯的本然。一旦认识这“纯然”,我们应不费力的心之当下来维护它,然后我们会了解内在的解脱——无需阻念或畏惧念头破坏我们的禅修。
虚空就是圆满,圆满就是虚空。大圆满就是当下虚空当下圆满。无缘圆满即具足圆满。虚空即藏,藏即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