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探亲琐记(三)

本文作者:谢江


1

1

探视密友,欢声笑语忆当年

吃过晚饭,我悄悄走出宾馆,一个人漫步在中旗街头,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来到政府办公楼前的广场。广场上有好几支队伍在跳舞,从翩翩舞姿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快乐,阅读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在广场的东南角还有几个中年男女,用手机蓝牙连接音响放着时下流行的歌曲

科布尔入夜以后,漂亮的街灯搭配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在祥和的草原音乐中我似乎身入仙境。科布尔变化真大,大得我不敢相认。魅力的科布尔夏夜,真的让我流连忘返。

次日大家要各奔东西了,陈德贵和甫守信回集宁,武炳成回和林,朱德智应朋友邀请要去黄旗参观那达慕,我也要进行我的下一步安排——和在科布尔安家的村里老乡聚会。

我拎着行李箱走在宾馆的走廊和大家告别时,一个身着记者背心的人,迎面走来,“您是北京知青吧?”“没错,有事儿吗?”“您是叫谢江吗?”“是啊,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我是您的忠实读者,我叫××,我经常给您留言,我能和您照张相吗?”和人家相片照了,可却把人家的名字忘了,就记住他的一句话:“想当年是我父亲去北京接你们来中旗的。”

离开宾馆,我去了最好的哥们儿武仲英家。我们下乡到东营子那年,村里也回乡了五个乌盟民族中学的学生,武仲英是其中之一,和武仲英相识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呢。

武仲英,拍摄于欢迎午宴

刚下乡没多长时间,我们就和武仲英他们几个成了好朋友,几乎每天在一起侃大山。有一天聊起我们学校,武仲英说:“你们学校我去过,还在那里住过呢。”

这可是侃得没边儿了吧,“吹牛逼呢,我们学校在哪,有什么特征?”“你们学校有一个标准足球场,五个篮球场,还有学生宿舍,还有果园对不对?”

倒是都说对了,不过也许是听说的呢?“你啥时候去的,谁接待的?”“大串联的时候北京接待站给我们分配到你们学校的,接待我们的人中有一个人只有一只耳朵,好像是高中班的男同学。”

没错,武仲英回答完全正确,尤其是那个搞接待的人特征明显,再有他们少数民族的衣着也很特殊,那时候北京街头见到穿蒙古袍的就像看熊猫一样的稀罕。

武仲英他们确实去过我们学校,如今我们又来到他们村里下乡,这就是缘分啊。有了这种缘分我们的关系更铁了。

那时候冬天大南沟下来的河水在东滩结了很大一块冰场,武仲英又给我们拿来他从学校借来的冰鞋,在村里我学会了滑冰。

下乡时我们带了一台手摇留声机,只有很少的塑料唱片,都是样板戏和革命歌曲。武仲英又去学校找来几十张过去的老唱片,《渔光曲》《夜来香》《跳舞经》《花好月圆》《天涯歌女》《红河谷》......听这些唱片我们很早就学会了唱“黄色歌曲”,这些唱片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到武仲英家的时候又见到了几十年未见的宝音格勒,他也是回乡青年,为了吃饱肚子,他入赘去了纯牧区库伦公社,我们几十年未见面了,这次能再见面由衷地感到喜悦。

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没有到外面餐厅吃饭,选择在武仲英家吃涮羊肉

在武仲英家还见到了已经82岁的甫哥都老大哥和他夫人贺秀英,哥都82岁了,眼不花耳不聋,烟照抽酒照喝,并且各项指标都正常,还是那么健谈,尤其是村里几十年前的事儿他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我与82岁的哥都拍摄于欢迎午宴

“哥都大哥,你的身体咋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哪有什么秘诀,我就是遇事儿不发愁,四清那会儿把我从医院开除回村当农民,我也还是每天乐乐呵呵的,我知道愁也没用,后来落实政策,一切不都好了。”

“听他胡说呢,他是懒,不做营生,队里苦重的活儿他都不干,就会给供销社送个猪羊什么的。”“没错,玉娃说到点儿上了。”大家又像以前在村里一样和哥都开着玩笑。

“老谢,我吃好了,一会儿回村,你啥时候回去,提前给我打个电话。”玉娃站起身戴上帽子准备走了。“再陪我住上一天吧,明天我们一块回村。”“那可不行了,坐那个玩意儿屙不出个,再说都出来两天了,我先回去等你。”

“谢江晚上到我们家坐坐吧。”“贺大姐,今晚不行了,我有安排了,我会尽量安排去你家,我还要和哥都大哥好好聊聊咱们村的故事呢。”

1

话别离,情谊长存

今晚我是准备去韩大姐家看望病中的姚老师的。正好武仲英和韩大姐住在一个小区,晚饭后我去韩大姐家坐坐看望身体欠安的姚老师。敲了好一阵门,没人答应,我想可能是韩大姐在外面有应酬。没过多久接到韩大姐电话:“谢江,我现在在凉城女儿家,姚建业肠梗阻了,女婿是医生看病方便些。不好意思没能安排好你的生活,请你见谅。”

“韩大姐,为了接待我,您辛苦了,姚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又因为参加欢迎我的宴会,吃得不合适病倒了,给您添麻烦了,您也要多保重身体,再次感谢您。”

能在古稀之年与十几年未见的老朋友欢聚一堂欢歌笑语,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在我离开科布尔之时,再次感谢韩玉峰大姐、陈德贵大哥、武仲英大哥......感谢所有的好哥们儿,在此写一首小诗纪念我的科布尔之行:

人生路匆匆地走过,

认识了你我。

相聚一起的日子,

故事很多。

人生有一种缘分,

我们不曾错过。

无论你走到哪里,

不会忘记你,

不会忘记我。

以后的路还有很长,

不在一起的情谊,

不会忘却。

不论你我离得多远,

我们会常常想起。

既然是乡亲、好哥们儿,

相互鼓励让我们好好活着,

记住常想你,记住常想我,

好好活着,我的好哥们儿。


该文作者为本平台特约撰稿人,出生于北京市,曾经在中旗下乡,现居北京,退休人员。

(0)

相关推荐

  • 父亲的“至理名言”|华西都市报

    六月的阳光特别的"严厉",总让我想起已故的父亲,想起他的那句平朴的话,不,那句"至理名言".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只有12岁,懵懂无知.父亲留下的那句" ...

  • 陈社英丨大姐婆

    我们关中这个地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直至解放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女人出嫁后是没有名字的.女人在当姑娘的时候叫小名,出嫁以后被叫做"某某姐",比如"大姐"" ...

  • 付登华:二十年回乡探亲琐记

    枸杞文学 我的家在重庆城西北青木关镇的石老翁山东坡下.一九六一年,我离家到西安上学:五年后,从西安交大毕业到西电公司工作.至今,近二十年里,我先后回乡探亲多次,每次都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些 ...

  • 回乡探亲琐记(五)

    本文作者:谢江 了解乌兰哈页村民现状 车马大店往东就是公社卫生院,马大夫.贾大夫,石大夫.荣大夫两口子都在那里,时常会想起他们.听说马大夫回了河北老家,贾大夫故去了,石大夫两口子都去了集宁,石大夫当过 ...

  • 回乡探亲琐记(四)

    本文作者:谢江 1 1 回乡忆当年,感慨万千 这次回中旗探亲,我是有备而来,准备好好写写离开十六年后老朋友聚会感人的场面,写写科布尔.乌兰苏木.辉腾梁的变化. 旅途以及到集宁看到朋友的心情.感慨写了: ...

  • 回乡探亲琐记(二) ​

    本文作者:谢江 1 魂牵梦萦,再回科布尔 汽车驶出集宁市区,向北驶上一条平坦的柏油路.放眼望去,柏油路像一把利剑把远处的山峦一劈两半. 望着远处的平顶山,不由地想起五十多年前第一次踏上这条路的情景.那 ...

  • 回乡探亲琐记(一)

    本文作者:谢江 1 踏上列车,望穿回乡路 踏上北上列车那一刻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我睡意全无,怕打扰旁人休息,我闭眼躺在舒适的卧铺上想着故乡的一草一木,想着那里善良的人们.知青都说下乡插队的地方是第二故乡 ...

  • 桐花簃琐记 三 | 漆吴

    61.曾习经官京师时,寓所在丞相胡同,庭下有海棠数本. 62.北京樱桃斜街,名妓赛金花旧居于此. 63.林语堂曾有顽疾,费子彬为之疗愈.费氏故武进名医,后居香港,尝集龚定庵诗句为一集,名为古玉虹楼集定 ...

  • 故乡琐记(三则)

    王国庆/文 2月13日,即农历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我和妻子陪女儿就坐上了南宁至郑州的1268次列车,前往故乡长沙参加艺术类高考. 火车是下午6点29分始发的.经过近16个小时的奔波,第二天(也就是1 ...

  • 随笔||读书琐记三则

    读书琐记三则 一句名言让你知道一个人 记住阿克顿名字的人可能不多,但记住他那句名言的人肯定不少:"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真可谓一句名言,天下尽知,人们记住了这句 ...

  • 上海琐记—蔡尚都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三(5)班

    少年文学院走读上海系列之1 上海琐记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     三(5)班   蔡尚都 上海并不陌生.小时候去游玩过神奇的极地海洋公园.这次,我背上背包,拖着行李箱,乘上旅游双层大巴车,第一次离开爸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