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第30届书博会专题【书博会作家访谈】王玉珏:为困境中的人寻找亮光和出口

王玉珏:我创作的素材来源基本上都是自己周围的生活,但它仅仅也就是素材而已。生活和素材有时候是一回事,有时候完全是两回事。具体到我所生活的城市济南,它的一些地名建筑之类,我常常直接拿来用到了小说中,这种就地取材,主要还是源于直觉和喜欢,因为我觉得,济南这座城市的气质与我小说的气质非常契合。济南是非常典型的北方城市,它偏沉稳、内敛,有烟火气,遍布人情世故,如果是与人结交,我也更愿意选择这种气质类型的朋友。说到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我们如何书写城市的问题。我们书写一座城市,当然它的地域特征、风土人情是一方面,它的历史发展变迁,也是一方面,但更为主要的,还是一种对其气质的书写。北京有北京的气质,南京有南京的气质,成都有成都的气质,济南有济南的气质。这是最难把握的,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书写。之前的创作,我比较偏爱和局限于个人经验的表达,近几年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我开始有意识地离开自己的生活,尝试着把目光投向远处,比如军改、城镇化进程、农民工返乡潮、乡村振兴,试着关注那些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人物和故事,比如企业家、将军、乡村底层小人物。越来越意识到,对一个作家来说,阅历和视野确实很重要,写作其实就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一种角逐和较量,智力和智慧的较量,阅历和视野的较量,人情世故的较量。这些方面,你必须要尽可能地高于读者才行。这确实是一件毫无办法的事情,你不经历一些人和事,不到达一定的年龄和人生阶段,不亲历某种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你就无法书写那些自我之外的生命个体,因为你没法去感同身受,没有那种虚构能力和代入能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构,尤其是文学意义上的虚构,真的不是完全依靠想象力,更多的还是凭借练达的人情,以及对生活真相和人性真相的深刻洞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