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 悬空寺
第三天开始,我们包车去看大同浑源县的恒山和悬空寺后,一路南下,下午去应县木塔和净土寺,最后抵达朔州市区。联系的郭师傅是个退伍老兵,跑包车业务都十多年了,性格热情直爽。一见面就跟我们说,因为五台山西台有塌方,西门关闭,从五台山台怀镇南门出来到佛光寺或南禅寺都比较远,争取明天把那两处看了,所以今天必须得抓紧,争取这天下午把朔州崇福寺看了。我也询问他雁门关景区因塌方关闭的事,同时有朋友临时推荐广武长城(之前没有做攻略,没了解),他也爽快地答应明天可以去看旧广武长城。
悬空寺,座落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地震各种灾害侵袭,依然坚挺不倒。依照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是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唐代诗仙李白称其为"壮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为”天下巨观"。整个建筑占地152.5平方米,总体三部分,由禅院和南北二楼组成,大小殿阁40余间,最大的不足36m,可为建筑奇绝,小巧玲珑,各类塑像80多尊。寺内供奉“释"、"道"、“儒”,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空寺闻名已久,在电视上、书上都早已看过,但是不亲眼见到,还是有些误解。以为悬空寺在恒山上,在同一个景点大门进去,结果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分两处收门票。看电视上的近镜头,觉得悬空寺挺大,离地也不怎么高。其实看下面的图就知道,寺庙在大山映衬下,是相当小的,修建时最高离地100多米,因多年河床淤积,现在离地也有40多米高,站在仅容一人走动的木板过道上,往下看还是胆战心惊的。悬空寺门票25元(进园,可站在楼下看),讲解费30元,但是登临寺庙要100元。据说马上要迎来1个月的维修,景区关闭,待国庆节再开放。又据郭师傅说,已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在国庆节后,不再对游客开放登临,以后不能上楼了。庆幸我们来得太及时了。
车开到金龙峡上方
两山相夹狭窄处是近来政府为了避免洪水对山体和悬空寺的影响,在上游建了水库拦河坝。据说曾经山洪很厉害,问讲解,最高水位达到多少,她说不知道。
看这张图,就可见悬空寺有多小。悬空寺历经多年不倒,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悬挂于翠屏峰山壁凹形处,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徐霞客赞“天下巨观”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
寺院以西为正,大门向南。整个悬空寺分成三个部分,最南边寺庙是建在石头垒起的平面上的,长不及10米、宽不过3米的长方形寺院。背崖处是一排整齐的二层楼殿,下层是和尚食宿的禅房和念经的佛堂,其中一间现已作为风景区管理处的值班室。上层是寺之主殿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的脊顶,还各有4间配殿(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均榱桷翚飞,负崖危栖。寺院南北两端还各配有一座正方形钟鼓楼,悬空突出,相互对称,内置悬梯,为上下通道。
下图中间和右边两座楼才是真正的悬空,分别称为南楼和北楼,均有三层,两楼相连的木栈道是北魏遗留下来的。为了游览方便,规划了一个单循环换线,从大雄宝殿外的禅院进入,进钟鼓楼北楼,进入南楼一楼,沿石壁过道(新凿的,原来没有)到北楼一楼、二楼、三楼,再返回进木栈道,到南楼三楼,下二楼回到大雄宝殿。
钟鼓楼北楼内部屋顶
站在南楼一楼回看钟鼓楼北楼
南楼一楼为纯阳宫,下图为纯阳宫外屋檐结构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这些竖立的柱子是近年新加的,过去没有。承重的就是嵌入石壁的横柱,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据说石壁内柱子的剖面为一梯形,内大外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