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2)......建水古城
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县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称。
建水是一座古城。它和昆明大理同样历史悠久,然而它既不像昆明那样繁华喧嚣,也不似大理那么声名显赫,它只是它自己,默默无闻地藏在滇南的群山一隅。
朝阳楼由四十八根顶天立地的巨大木柱和无数根粗壮的梁椽榫卯相接成坚固防震的木构架,顶起三重檐歇山大屋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大气磅礴,蔚为壮观。朱红色的城墙高大厚重,上窄下宽,稳稳地托起上层建筑,浑然一体,高大雄伟。城楼正面清代书法家书写的“雄镇东南”四个大字,每个字约两米见方,笔力遒劲,高悬在屋顶之下,更显城楼气势非凡。城楼背面悬挂着拓印的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的狂草“飞霞流云”方匾,使朝阳楼威武雄壮之中又增添了潇洒飘逸的灵性。
建水朝阳门与北京天安门相比,多了一重檐,但是大同小异,形有别而神相通,虽不比天安门那样神圣,然而比天安门早建了28年。建水人都说,建朝阳门的是师傅,建天安门的是徒弟。敢把朝阳楼排在天安门之前,试问天下能有几何?
建水古城,古称临安,自古就是滇南重镇,早在唐代建城,元朝时儒学兴起,明清两代文风兴盛、商贸繁荣,经过几百年的文化浸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拥有独特的古宅、古井和古桥,如今漫步老城,依然可以领略昔日“滇南邹鲁”的风采。老城的古建筑很多,有精美门头的深宅大院数不胜数,漫步老城,好在城中知名的景点也是欣赏优秀古建的好去处。古城正门所在的朝阳楼是建水古城的地标,这座气派的古城门比天安门还早28年,有三层城楼,比天安门还高一层,城楼正中的“雄镇东南”显露出昔日的荣光。
从元代起,建水人打出多少口井,不可胜数。据统计,至今城内尚存128口。 它们,静静的安身于建水的大街小巷,默默无语,不竭的向人们奉献着玉汁琼浆,忠实的关注着历史仓桑,发散着古城边儒文化的奇异芬芳。 它们,是古城建水深情的眼晴!
建水有名的古井,不知何年何人,概括为一副工整对联: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六大名井,除水色泛紫的红井,大跃进时被掩埋,其余所幸皆保存至今。
建水古井之最,自然是被称作“滇南第一井”的溥博泉,俗称“西门大板井”。
西门豆腐,软糯嫩滑又劲道,驰名云南省。制作不必用卤水,直接用大板井水做成酸浆,点制即可。
西门豆腐,是用纱布,一块一块包好定型成方块状的。坊主王丽,每次称4.6两碎豆腐,作十块之量,让工人们包制。豆腐可有各种烹饪方法。然建水人最喜欢烧豆腐,即是将豆腐一块块在火架上烘烤。当两面金黄,圆鼓时趁热而食,又香又糯,美味无比。我吃了非常好吃。
当我们悠闲地漫步在古街窄巷,左转右弯不辨方向,绕来绕去不知身在何处,突然眼前一亮,与一个漂亮的花门楼迎面相撞的时候;
当脚步入临安府署,站在大堂之前,读着两侧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的楹联,明白“民情虽有顺逆从修齐治平可造盛世”、“官品本无高下能公正廉明才是清天”道理的时候;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翰林街,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园内宗祠、居室、园林皆富丽堂皇,有“滇南大观园”之美誉。主体建筑分为住宅和祠堂两部分,呈“纵四横三”布局,是建水典型的并列联排组合式民居。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仿佛“迷宫”一般。
另一个让建水人引以为傲的是建水文庙。说起来建水文庙比朝阳楼还古老——修建朝阳楼的时候,孔老夫子的神位已经在文庙被供奉一百多年了。
全国文庙成百上千,唯独建水文庙独一无二。其独特之处在于:一是它规模宏大,除了山东曲阜孔庙,它是全国最大的文庙。建水文庙占地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有一池、一坛、一圃、二殿、二庑、二堂、三部长、四门、五亭、六祠、八坊,“殿堂门庑,圣贤肖像,刻雕藻绘,金碧辉煌”,“遂成一观焉。
二是它最神最灵,自从建了文庙,尊孔重教,建水便人才辈出,仅仅明清两代即出文武进士111人,举人1273名,在当时云南的科举考试的中榜者中,建水(临安府)竟有半榜之众,故有“临半榜”之说。
傍晚来到建水十七孔桥(双龙桥),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这座桥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感受着那一份厚重和深邃、沉浸在美好和欣慰之中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保护过城楼,保护过寺庙、保护过古桥、保护过老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