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开盘即破发 小米股价到底怎么了?
今天小米终于迎来了赴港IPO的时刻。7月9日消息,小米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16.6港元,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35%,惨遭破发。截至发稿,小米股价报16.54港元,下跌2.71%,以此计算,小米总市值为3701亿港元。
面对小米在上市首日就惨遭破发,雷军却显得非常淡定。他指出,因为最近大势不好,短期股价出现波幅并不是最重要的,长期价格才最重要的。小米过去8年有起有落,但特别顺。这次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把公司做好。
不过,业内专家则表示,目前香港资本市场的确不太景气,但小米的估值颇受争议,雷军之前把小米的发行价定在17元/每股,但实际上还是有估值偏高之嫌,外界预测小米上市首日将会破发,最终还是应验了。
可能有人会问,小米成立这8年来业绩增速惊人,今年一季度,小米手机全球销量排第四,同比增长87.8%,而像小米这样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登录港股市场,为啥投资者一点面子也不给,直接用脚投票,让小米股价处于破发境地呢?
对此,我们认为,小米股价破发港股不景气并非主因,背后应该还有更深层次原因需要分析。
首先,投资者至今还没有弄明白,小米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而据雷军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出,小米主要应该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的互联网公司。
但是,小米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智能手机的销售,要说它是互联网公司实在有些牵强。这次股价首日即破发,说明投资者并没有认同雷军的说法,更偏向于硬件生产厂家的定位。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手机销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机部分分别贡献其总收入的80.4%、71.3%及70.3%。而作为对比,互联网服务分别贡献小米总收入的4.9%、9.6%及8.6%。
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这一形式有所好转。智能手机营收占比进一步降至67.80%,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则增至9.43%。不过,这不到10%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与接近70%的智能手机营收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
再者,被小米雷军所倚仗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润虽然远高于智能手机业务,但毛利润逐年下滑,似乎也看不出有厚积待发的潜力。招股书显示,其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2015-2017年依次为64.2%、64.4%、60.2%。
另根据招股书数据计算,2015-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占总比分别为77.0%、58.1%和39.3%。显然,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毛利润下滑,使得投资者更不看好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
再次,小米在研发投入上面存在严重不足。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3月,小米研发费用分别为15.12亿元、21.04亿元、31.51亿元和11.04亿元,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26%、3.07%、2.75%和3.21%。
在很多投资机构看来,这样的研发比例不仅是低于同一类型的格力和美的等硬件企业,更与其自己定位相似的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巴巴相差甚远,而研发投入研发的长期不足,很容易影响到小米和其产品的创新能力,更是会给小米将产品和服务推到国际化形成掣肘。
最后,小米虽然这些年发展得不错,但国内外涉嫌侵权抄袭之声不断。不仅是格力的董明珠说小米雷军抄袭,而且前些年爱立信在印度起诉过小米,称其涉嫌侵犯爱立信的8项专利技术。为了达成和解,小米最终答应在每台设备向法院预缴约合10.12人民币的前提下,小米才可以在印度市场销售搭载高通芯片的智能手机。
实际上,小米也是一家科技型生产企业,也拥有不少的自有专利技术。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已经提交23000多项专利申请,其中包括国内3600多项授权专利,海外也已经注册了3500多项专利。但是面对海外的众多专利壁垒,小米还是应该通过增加专利技术的投入,来避免发生各类涉及专利侵权方面的纠纷。
从中长期来看,小米股价会否重新振作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小米需要继续扩大互联网服务营收规模,向投资者证明其互联网公司的定位是正确的。二是,能否打开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今年小米曾表示要派遣更多精兵强将到全球各地去开疆拓土。三是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要大幅提高,避免发生涉嫌侵权抄袭的投诉发生。而唯有如此,小米股价才能真正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