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要塞 八关九隘话沧桑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巩固边防,云南巡抚陈用宾在今盈江、陇川、瑞丽边境要塞设八关九隘驻兵防守。

  八关分上四关和下四关。上四关是神户关、万仞关、巨石关、铜壁关;下四关是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万历二十三年(1595),设蛮哈、陇巴两守备统领八关。蛮哈守备统领上四关,陇巴守备统领下四关。

  八关据险而立,易守难攻。

  神户关:位于今盈江县盏西老关城,原为控制茶山、古永、威缅、迤西等要道。据《腾越厅志》载:“台周三十丈,高三丈,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一所。古关门洞深七丈,宽一丈,高一丈三尺,左右有墙,各高九尺。”今古关遗址砖石犹存。

  万仞关:位于今盈江县勐弄乡政府南1.5公里的山顶。据《腾越厅志》载:“台周三十丈,高二丈八尺,楼高七丈三尺。”时关址城垣、石基尚存,台周近110米,用毛石和卵石砌成,中有宽、高约3米多的城门道遗址,仍清晰可辨,城楼台基上残留镌刻着颜体大楷书'天朝万仞关'字样匾额一块,已断裂为数节,经拼接后仍较完整。”

  巨石关:位于盈江县昔马乡白岩坡,从昔马乡政府步行一小时即到。其关建在山顶石岩上,居高临下,昔马坝子尽收眼底。原为控制户岗、迤西之要道。今遗址尚存部份城砖、瓦砾;山顶几块拔地而起的巨石上枕着一面高二丈、长十多丈的土坯墙;有镌刻着“天朝巨石关”的匾额两方,已断裂为数节,经拼接一方较完整,一方残缺不全。

  铜壁关:原设在今腾冲城西南540里的布岭山顶,是控制芒哈、海黑、芒莫之要塞。据《腾越厅志》载:“城垣台周二十丈,高二丈二尺,楼高五丈四尺,公署二所。”清初向东内移50里,内移后所辖边境未失。新关址设在戛渎山,即今盈江县铜壁关乡雪梨寨附近。距遗址约200米处,是明万历年间所设守备驻防公署故地,其西北侧是留守署,有遗井一口,存有石壁一方,上镌“大清乾隆三十九年右营中军”和“龙王神位”等字。原城楼东侧道旁立有高约一米、宽半米的石碑一块,上刻“天朝”二字。

  铁壁关:原设在今腾冲城西南540里的西等练山。清道光年间将关址移到今陇川县邦外乡垒良村西部的板凳山上。1885年中英会勘时,将西等练 山一带划入缅境。

  虎踞关:设在原陇川地区的邦抗山,今缅境洋人街之西班候山,距陇川县城章凤六七十里处。

  汉龙关:设在原瑞丽地区南部的芒棒山,今缅境南坎东北部的拱卯山。1885年中英会勘至汉龙关时,在关址掘得“龙关”二字残石匾额二块,关之石门犹存。该地后来被英国人占领。1960年中缅划界时才与南坎一并划归缅甸。

  天马关:设在原瑞丽、陇川交界三角地内的西邦欠山上。明天启《滇志》卷五载:“天马关在西邦欠山上,台周二十六丈,高二丈三尺,楼高四丈四尺,有公署一所,控制勐广、勐密、勐曲等要路。”由瑞丽市弄岛出缅境15公里至曼允,再走一天行程,就到“哈布新蚌”(意为石头为界的地方),即为天马关关址所在地。据说现在还有一丈多高,周长三个人才能合抱的界碑,顶部有印,还有汉字。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下谕在铜壁关、铁壁关等关内,择沿途要地设立比关口小一个等级的隘所,分别在今腾冲、梁河、盈江、陇川境内设置九隘,由北至南分别是古永隘、滇滩隘、明光隘、大塘隘、支那隘、猛豹隘、坝竹隘、衫木笼隘、石婆坡隘。后来又增设了茨竹隘,但时间不长。九隘无永久性建筑,立木为栅,定员守卫。前四隘在腾冲境内,后五隘在德宏境内。

  我国现仅存盈江县境内的上四关,1987年盈江县人民政府在上四关各立一遗址石碑,并上报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