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一场浪漫主义的春秋大梦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在感受古代服装纹饰的魅力。
为什么浪漫主义永远不死?原因很简单,人类做不到脚踏实地地活着。
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常年受人追捧,它代表着以一种积极入世,最主要是务实的方式来诠释生活;另一方面,脚踏实地是如此令人厌恶,因为这代表了某种最“低级”的人生选择,即放弃诗意地栖居,对形而上的一切表示拒绝,对天真烂漫心生嘲讽。
从各个角度来看,中国近年来盛行的古风热潮无愧于浪漫主义的典型范式。浪漫主义是一种遐想,古风则是当代对古代的遐想。
古风之所以在当今中国成为热潮,除了逐年增长的GDP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古风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反差。古风是诗意的,它能让当代年轻人轻而易举地在自己3000元一个月的合租房里实现对“远方”的追求。
而无论古代的中国是否真的更为诗意,都不耽误人们对它的想象。人们善于美化过去,当过去离现在千百年,一切就变得浪漫不已。尽管我们无法像古装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凌波微步,在竹林中像猕猴一样跳跃飞翔,或者在冬日下午5点便早早睡去,将精美的瓷质夜壶当作五谷轮回之所,我们仍然期望获得古风中的美感。
现如今,美感的获得毫无障碍。年轻人在上万元的汉服包裹下走向三里屯,一边目光坚毅地快步向前,一边细心聆听是否有街拍摄影师按下快门;上一秒还在和着黑人说唱音乐的节拍摇头晃脑,和幻想出来的homie(哥们儿)进行饶舌大战,下一秒就沉浸于古风音乐的丝竹绕耳,就像驻足在雨后的江南河畔。
古风之美,美在自然缱绻,对于中国人来说,古风和我们的情感形式高度统一。
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时间里,西方文化塑造了几代人的价值观、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但在四十年之后,中国人似乎猛然惊醒——只有自己的,才真是自己的。
西方人唱不出京剧的精髓,德文版的唐诗宋词多少显得古怪而唐突;反过来也是一样,说唱音乐始终属于纽约布鲁克林肮脏的街头,透纳笔下的云不会出现在内蒙古,就像香奈儿只能诞生于巴黎。
而古风,只能来自中国。不论是服饰、文学、绘画还是音乐,中国传统审美都洋溢着松弛、柔美又狂野的质感。
汉服将中国人潇洒而矜持的精神气度彰显无遗。(图/河南卫视官博)
以汉服为例,这种服饰将中国人潇洒而矜持的精神气度彰显无遗。汉服通常采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年轻人追捧汉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且这种美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论传统文化多么璀璨,人们喜欢它无不源于这个简单的原因。现如今,穿汉服的人群不断扩大,“同袍”正变得普遍。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超六成的汉服相关企业注册于近5年。2018年及以前,我国汉服相关企业一直平稳增长。2019年,汉服相关企业新增数量与注册增速均达到峰值,当年新增相关企业数量超1000家,同比2018年增长173%。
这个数字令人惊愕。原因何在?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认为,浪漫主义不只是浪漫,而是自由的核心要素。“浪漫主义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它是对独特细节的逼真再现,比如那些逼真的自然绘画;也是神秘模糊、令人悸动的勾勒。它是美也是丑;它是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拯救社会的工具;它是有力的,也是软弱的;它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它是纯洁的也是堕落的,是革命也是反动。”
总而言之,浪漫主义如此丰盛,以至于它是一切,又不是任何。俄裔美国作家安·兰德则认为,浪漫主义的要义在于选择的权利。
的确如此,古风代表了浪漫主义一次小范围的胜利,预示着年轻人正在做出选择。要知道,没人甘于做“社畜”,更不会有人情迷“996”;当北京六环外的房价都变得遥不可及时,不如在你我20平方米的豪宅里做一场春秋大梦。
所以,浪漫主义不是不死,而是它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