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方,治肾暖脾,脾阳肾阳均得补【一点资讯】
不少人体内有湿。身体的湿气多了,会像阴雨天里没晒干的谷子,慢慢化热,形成湿热。湿热最初可能停留在中焦脾胃,随着地心引力,以及时间长了脾胃扛不住,湿热开始下注,肾便成了驻扎地之一,导致阳痿、痛风性关节炎、四肢痿软等病症的产生。
这是脾不好影响到肾最直观的展现。反过来,肾不好,存在于左肾右肾间的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会导致清阳不升,这一点在五更时分表现最明显。其时正为阳气生发之际,清阳升不起来,便只好往下走,腹泻于是产生了。这就是中医所称的五更泄泻。此病藏于肾,治宜下,而不宜治中。四神丸专攻此病。
方由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四味药组成。用肉豆蔻补脾,用补骨脂五味子补肾阳,再用五味子止泻,吴茱萸燥脾温中,药少力专,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以至温补固涩之力强,效用如神,故名四神。
此方以脾阳根于肾阳为依据。同样以此理论治病的安肾汤,看到四神丸出现,也踱着步,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出场了。
安肾汤是《温病条辨》卷三的方子,对于湿邪久留,脾阳耗损,肾阳也虚的,最适合。
处方:鹿茸,葫芦巴,补骨脂,韭子,大茴香,附子,茅术,茯苓,菟丝子。
上药用水八杯,煎煮成三杯,分三次服。病久怕服汤药的,可用上药二十剂制成丸剂服。
主治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受影响,功能弱者。不仅可用于湿病日久而脾肾阳虚者,也可用于内科杂病中属脾肾阳虚的阳痿、不育症等。
一般来说,脾阳亏虚可见面色萎黄,四肢清冷,食少不化,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肾阳亏虚则可见身寒怕冷,腰酸膝软,滑遗阳痿,夜尿频繁。
如脾肾都阳虚,则水湿不易运化;而水湿过多,又可反过来伤及脾肾之阳,以阴寒内盛为特征。需温补肾阳,兼以健脾化湿。
用方上,大凡肾阳虚衰的,必须温补督脉,所以用入督脉的鹿茸为主药,入阴升阳,保护诸阳之气。另配以补肾药材附子、葫芦巴、韭子等,轰轰烈烈添柴火,温补肾中真阳。
附子味辛温,性烈,喜欢到处走动。遇上寒邪湿邪,不将其赶得远远的不罢休。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为诸经引用之药。
葫芦巴性温,味苦,归肾经。为滋养强精药,用于阴痿、遗精及早泄。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用。但它的力量终究逊色于附子,故补火仍须兼以附子、茴香等药同用,方能有效。
韭子是韭菜的种子,有补肝肾、暖腰膝、壮肾阳,以及固精缩尿的功效。与菟丝子、补骨脂等补肾壮阳之品配合使用,更可固精,止尿频。
菟丝子平补肾肝脾。补骨脂补肾又补脾。脾胃健运,有利于湿浊的运化和消除。
再以芳香入阴之品大茴香,抵下焦而升阳。
至此,脾阳得到肾阳的温煦与照拂,运化功能便开始发挥,活力大增。
整个过程,就如肾这个灶膛内的柴火熊熊燃烧,将锅灶(脾)之中的米谷煮熟。所以,脾的运化功能,须有命门之火的推动才能正常。
这也是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田之火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脾胃)自治理论的由来。
以上只是补脾阳的征程里走出的前几步。在农村用过柴火灶做干饭的人都知道,饭要煮熟很容易,但要让米饭软硬适中,口感适宜,就需在锅中之水沸腾后,用小火慢熬。否则水分两下就会熬干,成为一锅焦饭。于是利水渗湿的茯苓撸起袖子上场了。
茯苓祛湿时,不温不燥,不寒不热,性子很平和,不伤正气。不仅利湿,还是行气的,以舒缓磅礴的药力推动体内的气机,自上往下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下焦以二便排出,使水液不再停留,祛湿的韧性与力量不可小视。
在米饭将熟未熟之际,还需来一把猛火,蒸腾干最后一点水份,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才算大功告成。这时候燥湿健脾的茅术也撸起袖子上场了。
茅术即苍术,既是芳香化湿药,又因有明显的苦味,是苦温燥湿药。能如烘干机一般消除中焦的湿浊。
至此,煮米饭的原理成功移植到用药上,米饭香了,脾肾也均安,安肾汤使命完成。
本方之所以称为安肾,是因为肾以阳气为本,阳气之本充足,则肾自然得安,功能能够正常发挥。而因湿邪导致脾阳消乏,影响到肾阳,以致功能弱的人,也可在本方的治疗下得到改变。
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