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游戏到凌晨,妈妈却说“游戏救了孩子”?!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游戏方式,进行社会交往和认识世界。

一开始,大家玩得是纸牌扑克、捉迷藏、丢手绢这类游戏。

随着网络发展,逐渐演变成手机游戏、电脑游戏。

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指出,

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

9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使业余时间更愉快,

约7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带来幸福生活的能量。

孩子想玩游戏,其实是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

在BBC地平线系列纪录片《电子游戏真的有害吗》中,西蒙尼·库恩博士做过一个实验。

她随机将48名志愿者分成2组,一组安排玩超级马里奥64,另一组什么都没玩。

库恩博士发现,玩超级马里奥64那组志愿者,大脑中有3个区域的活动增加了。

而这3个区域的活动,被神经系统科学家称为大脑的可塑性。

简单来说,玩家通过玩电子游戏,大脑可塑性增强了。

库恩博士还提到,电子游戏除了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练习人们的导航能力。

可见,网络游戏除了能给玩家带来快感,它还有不少潜在的好处。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游戏《我的世界》,它被称为“线上版乐高”。

国外很多学校,还将这款游戏引进到课堂教学中。

这款游戏之所以让人痴迷,基于它独一无二的创造力,玩家可以通过里面的物品和方块,创造出任何自己喜欢的场景。

网络游戏本身并不是“野兽”,优质的网络游戏,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之所以痛恨网络游戏,

一是因为担心游戏霸占孩子学习时间、孩子玩游戏会结识到不良朋友。

另一方面,一些暴力、色情的游戏充斥在网络世界,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引导。

例如,游戏中打杀、暴力等桥段,会令孩子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混淆。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一名13岁男孩沉迷于“吃鸡”游戏,模仿游戏中“跳楼”的桥段,深夜从自家阳台坠亡,实在是令人心痛!

可往往发生这些悲剧时,家长首先只会声讨游戏。

事实上,家长更应该思考的是:

为什么有的孩子玩游戏却不会影响学业和生活?

有的孩子却通宵玩游戏,刷你的钱充值买装备?

甚至是因为游戏,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放宽眼界,看到整个时代的背景。

游戏,已经是今天这一代孩子难以逃避的现实。

从一两岁开始,孩子们就开始与电子产品密切接触了。

他们能轻而易举地学会打游戏、看pad、看手机,这给今天的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

2020年第一季度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打游戏的人数已超过了6.5亿,

其中,上班族和学生的比例可能占到一半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内心无力的孩子,会特别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其实,无论是网瘾、烟瘾、酒瘾,还是迷恋其他东西成瘾,都是孩子内心软弱无力的表现。

家长要清楚,孩子越迷恋游戏的世界,就越说明——现实世界,让他感到匮乏。

为什么非打游戏不可呢?因为他别无选择。

游戏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满足了他所缺失的成就感、存在感、价值感。

对孩子而言,他的自律性、意志力还不强,而游戏反馈又过于及时,游戏中的激励和回报过于迅速,孩子无力招架,他的精神领地很快被游戏产品侵占了。

有些孩子在打游戏时,其实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他心里有羞愧、内疚、自责,甚至是负罪感。

但他就是放不下游戏,他是一边痛苦,一边打游戏。

当你理解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感受到他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身不由己后,

你就觉得他没有那么坏、没有那么可恨,

你也就没有那么愤怒。

认知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找到抓手去帮助孩子。

NO.1

刘刘:

只要家长能面对,

孩子自然就被教育了。

孩子沉溺游戏,与家长关系糟糕有关

家长关系糟糕的表现:

1、冷战。氛围僵化,家长压抑的情绪,经常会发泄给孩子。

2、抱怨多。这是因为沟通不顺畅。

3、吵架频繁。

为什么和家长关系糟糕有关:

1、逃避。孩子不舒服,就会本能的逃避,麻痹自己。

2、孩子认为自己不重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健康的三元关系是孩子站在前面,父母站在孩子后面,给孩子支持和爱。当家长被情绪裹挟时,会向孩子求助,抱怨,孩子为寻找安全位置,不断站队,甚至讨好和外求。

3、孩子从家长身上习得的逃避模式。面对冲突,孩子不知道怎么面对,就学会了逃避。只要家长能面对,孩子自然就被教育了,不用告诉孩子怎么去沟通等。沉溺游戏只是逃避的一种方式!

NO.2

Sunshine:

孩子沉溺游戏,

与家长关系有关。

孩子沉溺游戏,与家长关系有关。

沉溺游戏的孩子,家庭中父母关系多表现为糟糕的状态,或是冷战,抱怨,或是争吵,甚至离婚的边缘,为什么有关?

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本能的逃避。

第二,孩子认为我不重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第三,孩子习得了逃避模式,不知道如何面对冲突。可见家庭关系的和谐,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NO.3

霞:

本能的逃避,

游戏是逃避的首选。

孩子沉溺游戏与家长关系糟糕有关,

健康的三元关系是健康家庭的模式。

孩子沉溺游戏有三种

1、本能的逃避,游戏是逃避的首选。

2、麻痹自己,认为自己不重要,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放弃家中寻找就到游戏中寻找。

3、孩子也习得家长的逃避模式,躲在游戏中。

NO.4

王杨:

看到了就是转念的开始,

继续学习继续精进自己。

孩子沉溺游戏:

  1. 本能的逃避;

  2. 价值感低;

  3. 习得逃避模式。

我家老大是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沉溺游戏,到五年级矛盾冲突升级,一度和家长很对立。

自己经过学习之后,才慢慢看到这是因为我在老大二年级下学期时怀了老二,加上老二小我无心无力照顾老大,对老大陪伴和耐心少,硬逼着老大去独立去坚强去独自面对。

看到了就是转念的开始,继续学习继续精进自己。

NO.5

王超:

只有父母关系好了,

才会有空有精力关注孩子,

孩子也才能有安全感和位置感。

孩子沉溺游戏与父母关系糟糕我太认可了。

2020年上半年我自己状态不好,孩子爸爸也无能为力,

经常沉迷游戏,夫妻关系紧张,

孩子也成了最叛逆的阶段,

被我们逮着好几次半夜玩游戏。

所以孩子的情况是父母关系的一面镜子,

幸运的是我们调整较快,孩子也很快复原。

确实游戏是一种逃避麻痹和从父母习得的处理方式,

本质上只有父母关系好了才会有空有精力关注孩子,孩子也才能有安全感和位置感

而不用充当和事佬和判官,从而可以安心做自己。

2020年下半年我的状态得到了极大的调整和改善,孩子的情况也自然而然获得好转。

NO.6

雨墨香:

孩子习得逃避模式,

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家庭中不愿意面对。

孩子沉溺游戏的原因有:

1、本能的逃避,孩子喜欢在游戏中有自由,可以想删除就删除,想说话也可以说话

2、自我存在感低,家中三元关系被破坏,孩子找不准父母之间的轻重和自己的位置;

3、孩子习得逃避模式,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家庭中不愿意面对。

NO.7

英子:

自我存在感低,

家中三元关系被破坏

孩子沉溺游戏的原因有:

1、本能的逃避,喜欢在游戏中可控,可添删;

2、自我存在感低,家中三元关系被破坏,孩子不被支持;

3、孩子习得逃避模式,从父母交往中习得如何面对冲突。

NO.8

翠花:

好好聊一聊,

孩子就会学到如何面对冲突。

孩子沉溺游戏,和家庭中父母关系糟糕有关。

面对冲突,不是删了能解决的,好好聊一聊,孩子就会学到如何面对冲突。

三方面原因:

1.本能的逃避,孩子不喜欢争吵的氛围,就选择了游戏,舒服自在。

2.孩子认为自己不重要,找不到自己位置,就去游戏里找位置。

3.孩子习得了家长逃避模式,沉迷游戏是一种表现。

NO.9

然然:

和谐的夫妻关系,

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孩子沉溺游戏,与家长关系糟糕有关

感悟: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成年人应该学会自我负责,情绪疏导,一致性沟通,经营好家庭关系。

NO.10

欧阳:

总要求孩子,

没反思自己的行为

孩子沉溺游戏,是现在许多孩子的问题,家长非常着急。各种说教,甚至…,很少想会不会是自己出了问题。

游戏:可放松可自由可控可重来可随意说话…。

  1. 家庭氛围不好,父母指责,抱怨,冷战…孩子觉得压抑,恐惧…逃到游戏中

  2. 家庭中,孩子没有位置,大人因为自己关系处理不好,无暇顾及和支持孩子,孩子很孤独无力。

  3. 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处理问题矛盾困难的方式。任何沉溺都是逃避的方式。

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看重家长怎么做,家长怎么说对孩子影响力量小。家长严以律孩子,宽以律己,要求孩子的事自己都做不到。

我自己做得也不够好,总要求孩子,没反思自己的行为,我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以这三点,时时反省,争取进步,律己严,改变自己,孩子也许跟着改变了。

更 多 内 容

如果你对以上内容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高效亲子沟通课】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晓雯老师 ,

获取听课详情

👉虐哭上亿人的贾玲,凭的是什么本事?
👉父母的情绪,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饭局上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家长群事件之后,汪涵一个举动,让全网爸妈炸了!
👉每一个磨蹭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催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