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鬼谷子医经(例言)
一,中西汇通
清末西学东渐,中西汇通条件成熟,有作品问世之中西汇通者如唐宗海之《中西汇通医经讲义》,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
唐宗海提出“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吸取西医解剖学生理学之知识,实为中西汇通之先驱。
张锡纯提出“衷中者,根本也,不背叛祖宗,同道无异也,是立业之基;参西者,辅助也,借鉴有益的,师门无厚非,为发展之翼”,其以中药四气五味为准绳,将当时常用之西药予以中药之性能分类之,开西药中用之先河,实为中西汇通之壮举!诚可效也!
二,西为中用
中药:以中药理论体系之术语表达药物之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包括四气五味,归经等。如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西药:以西药理论体系之术语表达药物之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西为中用:将西药以中药理论体系之术语表达其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使之成为仅仅是具有西药药名的中药。如阿司匹林,酸,苦,少用则寒,多用则热,归心,肺经。功效:发汗散风,清热,利关节,止痛,通心脉。
三,中西医对病理认识的物质基础
中医对痛,疼,酸,麻(木),胀,痒的认识:
1,痛:不通则痛,即气血不通则为痛;不荣则痛,即气血少而无以濡养肌体而空痛。
2,疼:冬为寒,寒则气血凝滞而不畅,此为疼。
3,酸:夋意为行走迟缓,经络通而气血行走迟缓则为酸。
4,麻:肝主木,双木为林,肝主血,故血行不畅而气畅乃为麻。气血都不畅,即气血都未过者为木。
5,胀:月为肉旁,气有余而积聚于肉体或者气行过快为胀。
6,痒:羊为慢也,气血正缓缓过来即为痒。
综上所述,气血为中医对病理认识的物质基础,内容简单,成分抽象,有大道至简的味道。
西医对痛,疼,酸,麻(木),胀,痒的认识:
疼痛:损伤的组织向细胞外液中释放一些能引起疼痛的内源性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分解酶、激活γ球蛋白,兴奋伤害感受器的介质,引起疼痛,如无机盐类的钾、氢、钙离子,胺类的5-羟色胺(5-HT)、组胺、肽类的缓激肽(BK)、P物质(SP)、前列腺素(PG)、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可直接兴奋伤害感受器;而有些还能改变生理环境,间接提高伤害性感受器的兴奋性产生疼痛。上述物质统称为致痛物质。因某种原因,这些物质在组织中升高到一定浓度时,即可刺激游离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或使伤害性感受器的敏感性增高。如在皮肤水泡底层给以含10~15mmol的K+或pH为5.3的溶液,就可引起疼痛。
而酸,麻(木),胀,痒机理与疼痛类似,只是介质刺激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综上所述,西医对病理认识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内各种微观的物质,内容广,成分多,具体而明确。
分别看看中西医对疼痛的治疗:
对于淤血引起的疼痛,中医可以选用丹参活血化瘀而止痛;
对于有前列腺素参与的疼痛,西药可选用阿司匹林阻断PG在全身组织中的合成而止痛。
如何将抽象的中医与具体的西医联系起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如何将有明确适应症的西药用中药性能归类,使之成为能为中医服务的中药,又如何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为我所用,将是本书讨论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