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三不”乃 修养之境界
(转载)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
意思就是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做不留余地的事情;不过分浪费财力物力。
一个人远离了这三点,便能立于天地之间,成为坦坦荡荡的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并非只是圣人、伟人的境界,作为普通人同样可以践行。
当一个人来到世上,除了追求衣暖食饱,应该还想做成某一些事,成为某一种人;继而给身边的人以积极影响,在社会上承担一份责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人能够克制自己就没有灾祸,做事不昧着良心就能安睡。良心是为人处世的基础,一个有良心的人,守得住底线,耐得住诱惑,明得了得舍;安心,才是最大的幸福。人活于世,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就是一件值得宽慰灵魂的事。越是生命旅程中发生的不经意的事,生活中的身边小事,越不能够蒙蔽自己的良心。
比如,平时和亲朋好友,工作伙伴,伴侣家人的相处,你每天做的各种各样的事,都要真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像孟子说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不愧对天地,不愧对自己的良心,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身体的累可以避免,但是灵魂的不安将会伴随你度过漫长的一生,那种违背良知的煎熬才是最痛苦的。
这里所说的“不尽人情”,专指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事不能做尽、势不能用尽、福不能享尽、话不能说尽。
《周易》中也说:“亢龙有悔。”做事不留余地,人生必多有后悔。生活中,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工作、婚姻、生活,都要适度而行。正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之可极,极之则衰。”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不必步步紧逼,即便做个点头之交,见面以礼相待,未尝没有另一番雅趣。就如曹操曾礼待关羽,后来曹操败逃时,关羽也能放他一马;凡事留有余地,也是在给自己以回转的机会,这份余地,既有对人,也有对己。
事不做尽,话不说绝,福不享尽。花半开,酒半醉,懂得适可而止,才能享受人生的乐趣。
《淮南子》中说:“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意思是:不要排尽湖中的水来捕鱼,不要焚烧山林来狩猎。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类向自然索取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生态规律,如果一味索取,竭尽物力,等待我们的必然是大自然的惩罚。
《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家书中也说:“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
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几个字。
历史上多少朝代的衰亡都离不开奢侈浪费,商朝时期,纣王送给妲己一双象牙做的筷子,贤臣箕子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商朝气数已尽了。
一个国家奢侈必亡,一个家庭奢侈也是如此。尽管我们生活在物质富足的年代,但几千年的美德却不应该丢舍。
我们可以尽量避免或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外出办差或出门旅行,自带洗漱用具;平时聚餐吃饭,量力而点;办公室的灯,家里的空调,不用时也可以关掉。浪费是消耗福气最大的一种行为,古语说“惜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不过分铺张浪费,懂得珍惜福缘的人,福缘也能常在你身边。
(旭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