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学校富了,教育却距离学校远了
虹野:学校富了,教育却距离学校越来越远了
这两天,一条网传消息刷爆微博。11月20日,温州苍南县树人中学在高一家长会上,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800万元奖学金。奖学金按中考成绩分为10万、5万、4万、3万和2万五个级别,共239位同学获得。校方回应,发放奖学金为吸收更好生源、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本人的第一直觉是觉得不可思议,这种明显的拜金主义的宣扬怎么可能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进入到校园的呢?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却又释然了,现实中《民办教育促进法》并没有禁止民办高中学校盈利,通过高额奖学金来争夺好的生源也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是生意毕竟是生意,今天发出去的800万一定会在明天从其他学生身上收回来的。不仅仅民办高中如此,公办高中也是如此,从生意的角度来看中学通过利用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吸引生源,进而助长拜金主义是一件非常“合理”、“合法”的事情。
至于学校的拜金行为对学生是否有不好的影响,这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似乎并不重要。教育,这个在学校中几乎成为“理想”的东西,已经被变换成“金钱”。无法换成“银子”的教育活动在学校里面几乎是无法存在的。学校需要通过高分学生来提高升学率,通过升学率来吸引更多的学生,通过更多的学生来收取更多的学费,这么一个妇孺皆知的逻辑使得学校的一切“收益”都通过“分数”来变现。如是,教育变成了教学,教学变成了灌输,灌输变成了监狱式强化。学校并不在乎北大心理学教师所谓的有四成北大新生有“空心病”的调研,这些“空心”的学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和“利益”才是他们最看重的。去了北大,学生有什么问题都是北大的事情了,和中小学似乎无关了。所以有作者撰文呼吁北大开展“生命教育”来挽救这些“空心病”学生,似乎学生的生命真的是可以随时间肆意变迁,似乎中学就可以没有生命教育,似乎学生是进了北大才“空心”的。
当我们呼吁教育是成长的时候,学校则告诉学生“生命教育”可以在北大开展;当我们呼吁学校不能封闭而应试的时候,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学校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是“金钱至上”要为“金钱”而努力; 当我们希望学生建立科学学习的兴趣时候,学校又告诉学生这个社会的现实是“科举”,只有往上爬才有希望;当教师为理想而努力的时候,学校告诉教师想有体面的收入就好好“应试“……
教育产业化短期内使得人们似乎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蓦然回首却发现,学生却只有两个个选择——要么是学校盈利的工具,要么是学校盈利的道具。
学校发展了,教育却距离学校越来越远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