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盘踞的血管像“小蚯蚓”一样,是啥病?本文告知您治疗及预防

很多人腿上青筋暴露,如同“小蚯蚓”一样迂曲在小腿上,不疼不痒,大多数人也没放在心上;但是严重到一定的程度,不但有疼痛等症状,还会严重影响您的生活质量。若不尽早及时治疗,恐怕后悔莫及!

这样的问题,在中老年人中非常多见,它在临床上称“静脉曲张”,是血管类型的疾病,本质就是静脉回流不通畅引起的。今日我和各位具体聊一聊,如何防治?

其实对于静脉曲张而言,相对比较好治疗,只是大家不太重视它,因为在早期出现时,不疼不痒,直到您能感觉到不适才会急着寻求治疗。但无论如何,只要您明白它生成的原理,那么后续采取什么样的治疗,具体要注意什么?就非常有把握啦!

静脉曲张是怎么形成的?

1.首先您得清楚在腿上走行的静脉血管,血管的管径最大、管壁最厚的是大隐静脉,它从脚背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向上行经内踝的前方,沿小腿内侧与隐神经伴行,后经膝关节内后方,到大腿内侧斜向前上方与股静脉相连。

还有走行于足背外踝伴行腓肠神经向上到脚后跟往小腿后外侧的小隐静脉。如上图中蓝色标记所示,即是静脉的走行。

2.静脉曲张,其实是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主干及分支的扩张性病变所致。

正常情况下,静脉血管内的血液会从脚的位置往上回流至心脏,若是因为血管壁变薄或是血管内的瓣膜关闭不全,就会使血液往远端脚的方向倒流回来。

倒流的血液,会在静脉内淤积、滞留,引发静脉内的压力上升;若是长时间这样,就会累及静脉壁发生扩张,膨出,甚至迂曲,如同“小蚯蚓”一般趴在腿的表面。

静脉曲张有哪些特征?

1.在刚开始早期时,并不会表现出不适的症状;

2.随着生活中,不断使用身体,不去顾及此问题,会逐渐出现腿的酸胀不适,久坐、久站或午后沉重无力,在平躺或抬高腿后症状减轻

3.若是病情比较长的,会出现腿部皮肤脱屑色素沉着、皮下有硬结、湿疹;严重一点还会出现肿胀、肌肉痉挛及溃疡

若您或是家人、朋友出现上图中所示的样子,毫无疑问是静脉曲张;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多数情况下,肉眼就能清晰可见;若是不放心的话,可以行静脉逆行造影检查。

为什么会发生静脉曲张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静脉曲张,与遗传有关,一般只要自己的老人有,那么下一辈发生的几率很高;与年龄有关;与个人的体质(肥胖)、工作姿势等息息相关。我们具体看一看:

1.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变化,中老年人的血管壁会逐渐变薄、变脆,容易造成静脉内的血液淤积、滞留。

2.怀孕的人

随着胎儿在盆腔内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与腿部大隐静脉相衔接的静脉血管,从而引起远端脚回流的障碍,出现下肢的肿胀,甚至出现静脉曲张。

3.久站人群

比如教师、医生、理发师等,在久站时,肌肉一直处于收缩的状态,下肢的血管承受的压力过大,特别是肥胖人群,血液的回流容易受到阻碍,易发生淤积。

患有静脉曲张后,该咋办呢?

一般静脉曲张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上来说,仅能减轻症状,延缓疾病的快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而真要从根本上解决曲张问题,还是得靠手术处理

  • 保守治疗

1.最推荐的就是压力治疗(挤压静脉,减轻淤血

在临床上有一种压力治疗仪,就像裤子一样穿在腿上进行治疗,还有就是穿弹力袜或是打弹力绷带。这些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治疗方式,但只适用于范围比较局限、程度较轻者;或是怀孕人群及老年人不耐受手术者。

2.注射治疗

采用硬化剂血管内注射,仅适用于很小面积的静脉曲张;若是深静脉有淤血或较严重的浅静脉都是禁忌。(不可轻易使用此法)

3.药物治疗

主要是采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来改善血液流通

  • 手术治疗

是处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办法,最成熟的手段就是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曲张的静脉切除);而重塑静脉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目前这项治疗技术暂不成熟,可以不必考虑。

有人可能会问,把血管都切除了,人体靠什么样的回血?这个不用担心,因为这些曲张的静脉已经是处于一种损坏的状态,没有无功能状态;即使切除之后,也并没有不良的反应,因为身体内部都会形成代偿,利用深层的静脉来加速回流。

  • 健康教育

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静脉管壁的弹性、保护浅静脉,具体措施有:

1.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是强体力劳动的人,宜穿弹力袜来保护,即使您没有静脉的曲张,都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应经常运动,特别是踝泵练习很有必要。

①规律的锻炼踝关节,可以促进小腿肌肉作用,有利于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以减轻浅静脉的压力。

踝泵运动

②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减少下肢淤血,降低下肢静脉压力,从而增加下肢血流量。

抬高患肢

3.若是已经发生下肢静脉曲张,一定要尽早就诊,在医生的知道下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免更严重的并发症。

总结

静脉曲张,是一种高发的疾病,但往往被很多人忽视;只要您有类似的症状,就得重视,根据自身表现,明确治疗。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是带您学习健康科普知识的孔医生,码字不容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说法,请帮忙点个赞或是点个关注;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转发分享给需要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