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干货!古代女子的妆容描写大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古代时的女子就开始格外注重妆容打扮。

她们对化妆的执着丝毫不亚于现代人,最早上溯到商朝时期,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化妆了。

对于古代女子,她们化妆也有一套体系,从最基本的洗面敷粉到贴花画眉,比现代人还要讲究。

# 妆粉 #

古代女子最早是用米粉敷面,在《说文解字》有记载:“粉,敷面者也,从米声分。”

《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米粉制作方法:将米磨成细粉加水成浆后发酵,再洗去酸气,然后沉淀晒干,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敷面。

在米粉敷面后,又出现了一种铅粉的化妆品。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写道:“夫铅华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

这里的铅华就是指铅粉。

铅经过处理后转化成粉,用于敷面具有强有力的美白效果,可以让皮肤看起来白皙粉嫩。

但铅是重金属,长期使用对皮肤的伤害非常大。

# 花钿 #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

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花钿的形状有很多,除了各种梅花状的,还有一些小鸟、小鱼等。

# 眉黛#

最早画眉的风气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画眉材料还没出现时,古代女子是把柳枝烧焦后涂抹在眉毛上。

直到“黛”的出现,才是用“黛”来画眉。

有古文记载“染青石谓之点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专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最终才能涂抹到眉毛上

“画眉”技术随朝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汉代时,流行远山眉,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的,像远山一样秀丽。

盛唐时期流行的眉形则阔而短,貌似桂叶或蛾翅。

在之后发展中又出现了许多种经典的眉形,如鸳鸯眉、垂珠眉、月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等等。

#唇脂 #

古代的口红被称为是“口脂”、“唇脂”,通常放于小盒内,供女性随身携带。

化妆的时候,女性用指尖挖起一点口脂,直接向嘴唇上施行“点”、“注”、“匀”三步法。

先秦时期的唇妆比较单一,一般为“点唇”,即只在下唇中间部位涂一个大圆点,其余部位用粉妆遮掩;

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唇妆样式则开始以扇形居多,嘴角轮廓线开始清晰可见,上唇中央凹陷明显;

到了隋唐时期,就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唇妆样式,如点成娇小浓艳的樱桃小口,或是娇艳妩媚的花朵样式。

# 额黄 #

额黄,是一种我国妇女的古老美容妆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

古代妇女额部涂黄的风习,大约同花钿一样,起源于南北朝或更早些。

据文献记载,妇女额部涂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染画,一种为粘贴。

染画是用毛笔蘸黄色染画在额上。

其具体染画方法又分两种:一种为平涂法,如唐裴虔余《咏篙水溅妓衣》诗描述:“满额鹅黄 金缕衣”。

一种为 半涂法,在额部涂一半,或上或下,然后以清水过渡,由深而浅,呈晕染之状。

粘贴法就是将这种额黄是用黄色材料剪制成薄片状饰物,使用时以胶水粘贴于额上,类似于花钿。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了

下期内容更精彩

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