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极简主义为圭臬,收拾好房间,整理好心情走上人生精进之路
极简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设计风格,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简单到极致,给人感官的简约整洁享受的同时,更反映主人优雅的思想品位和内心渴望素简质朴的生活态度。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是如此,物品本身并无所谓美好与否,真正有意义的是以物品为载体的情感联系。大道至简,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物质极简,精神至盈。
有空的时候,总喜欢收拾家里。似乎收拾整理物品和房间有神奇魔力,收拾整理就是清扫内心。外放几首喜欢的音乐,收拾干净房间,累到躺在床上,心里却无限满足。禅宗推崇居所无赘物,环境一尘不染。打扫房间,丢弃不需要物品,内心才能重新接纳新事物。整洁的环境,帮助清晰的思考。保持整洁给人一种有能力实现目标的感觉,这是成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井然有序的空间会增强自信心。对我而言,一次全面清理给生活带来新的秩序感。一切富有条理,内心和谐,灵魂从粗俗零碎中解放。放弃无益的阅读,无意义社交,炫耀性消费,回归生命和生活本真的状态。
有段时期,迷信“断舍离”疯狂扔东西,扔完以后却没有让自己感到快乐,反而感到空虚。渐渐明白断舍离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整理以后,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物品,从“零持有”开始选出生活必须物品,卖艺物,减一物原则,保持物品数量恒定。买错了及时处置,营造被自己爱的人和物包围的环境。物品有气场,在心动物品环绕下生活,解决好了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以物至心,心意相通。
我们的生命原本是单纯的,人却越过越复杂。为了欲望,野心,财富、地位在活,而不是为生命本身。人类基因进化速度远远跟不上当下环境的变化,现代人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件物品,此外还有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同样占据着我们的大脑空间。时间和生命都变得碎片化,以处理应接不暇的事务和信息,我们正成为物品和信息的奴隶。
生活和生命本质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不为物欲所困,幸福感反而更强。衣服维持体温,房屋遮风挡雨,这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简单的人,懂得以简驭繁,在日益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安宁。做最简单的人,吃最简单的三餐,过最简单的日子。生活的本质在诗酒田园间,生活的智慧在守住本心,回归本心。
对于人而言,过多拥有的物品和操心的事情都在消耗我们。在杂乱的环境下,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暴涨。整理让人感到精力充沛和内心满足,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这是大脑中让人感到愉悦和快乐的因子。当一件事情没有完成,大脑会持续发送信号,提醒我们直至完成,这就是焦虑和烦躁的来源。为了防止我们遗失物品,大脑也进化出类似的提醒机制。任何我们占有的,同时也在占有和消耗我们的心智。拥有的数量越多,越杂乱,被占据的心智空间就越大。生命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要让多余的物品占据自己。舍弃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时间和空间。舍弃曾经的执着,沉溺过去,担忧未来,不如活在当下。
要做一个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对生活美好不放弃,对内心深处的渴望不放弃。理想主义是看未来的眼睛,是不愿同流合污,被庸俗淹没,而愿意风雨兼程再出发,走向远方。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鉴证了人心。时间淘汰的都是应该放下的,时间留下的才是最好的。这短短的一生,一切终将逝去。大胆去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如果都做不好,就珍惜眼前人,做好手头事。身上无病,心里无事,春鸟便是笙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真正的闲情逸致是身心和灵魂的自由辽阔。心无旁骛做喜欢做的事情。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静心冥想,喜心退藏。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幸福与否核心在内心安宁。当拥有的一切化为乌有,仍然感受到安宁的处在。节制欲望不执著于人与事,接受万物皆无常。
对于普通人而言,手头做的事情越少,就越专注,越出色。对多余说“不”,把少量的事情做到极致,是成就不平凡一生的开始。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又三种生活:享受的生活(七情六欲),政治的生活(权力荣誉),沉思的生活(理性追求)。简单生活,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然后努力创造一个非物质意义上的富足生活。以看戏的心态冷眼看世界,看人心,是最好的生活状态。人来到这个世界一无所有,离开时带不走一切。但面对生活中的一点点得失,却难以释怀,根本上讲是人生智慧无法满足内心欲念罢了。真正对人和物保持新鲜感的方法,不是同不同人做不同的事,而是和同一个人做所有的事。
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