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器的鉴定及评估
康熙青花瓷受欢迎是无可厚非的,就算之后的雍正和乾隆在青花瓷上仍有所创新,但其模式只是继承了康熙时期的特点。
“康乾盛世”时期的瓷器被现在收藏家们成为“清三代”瓷器,从而闻名中外。康熙时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所以在康熙十九年,康熙皇帝恢复景德镇“御窑厂”之后,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变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分水皴”的技法(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种,最多能分八九种色阶)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次分明。运笔时勾、染、皴、擦、点各种绘画手法并用,这全靠画工手笔工夫来完成,其难度非常大。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早期款识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如:碧云堂制、兴裕堂制等, 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也有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荷花、如意、杂宝、银锭等。
清瓷器一直是藏家追捧的重头戏。近年来,康熙青花瓷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一路走高。清代后期的人认为清朝的青花瓷里,康熙朝的是最 好的。它们继承明代遗风并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这跟康熙皇帝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康熙坐稳江山以后开始注重官窑瓷器的烧造,派遣督陶官亲自到景德镇,于是青花在这时候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下子就跃上了清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高峰。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以胎釉精纯,发色青翠,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这是清代历朝青花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正是如此,自清朝末年便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崇尚康熙青花瓷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