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是一件折腾人的事情,但是正因为作者和编者的认真和较劲,才看出专业精神……
今天是农历七月半,上元节,也叫鬼节。祭奠亡魂,留守在故乡的人们,年年要认认真真办一回。
我身在外地,几天前就和母亲通电话说,多给父亲烧点钱,多给那边的老人们送点钱。其实,明明知道这是活人之间的把戏,但是人们普遍相信“信则灵”,讨个心理上的安慰也好吧。
最近很忙,忙着第二部散文集《回望故乡》的最后修改和三校工作。6月30日,我就从60多篇散文之中选好52篇,从头至尾认真修订一遍,半月后送中国三峡出版社了。
7月底,收到了出版社排好的一校稿。我看了看两位编辑的红笔和铅笔的痕迹,才惊悟很多地方的小小失误,甚至就是一贯的错别字都被挑了出来。
我在一校稿基础上,又进行了增删。考虑到篇幅不低于第一本散文集《留住乡愁》,我又将7月份写作的4篇读者较满意的散文收入。
认真推敲之后,果断地删除一篇《夜宿通州》,就成了55篇的书稿,加上自序和后记共57篇,再算上申小林兄写的序言,就是58篇,正文有13万字的样子。
前后大改一遍,真是很累。写作本来是个人的事情,表达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如果要写一本书,那就有点折磨人。你想呀,单篇的文字可以不考虑前后左右,但是收入书中,你就要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成为一本书稿的有机组成部分。
写作是快乐的事情,出版就未必了。因为你要出版的东西,必须要经得起社会大众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完全不是你个人自娱自乐的表达,是要进入整个出版体系的一件正正规规的出版物。
一校稿送出不过几天,很快我又收到了二校稿。出版社作了处理,我接着又审读。本来两天时间,我就完成了二校工作。但是,我还不放心。越是前面改得到位,后面出版就越顺利,留下的遗憾就更少一些。
于是,上周六和周日,刚好家人上学、出游都走了,我谢绝了几个饭局的邀请和诱惑,坚决留在安静的家中,正好全身心地投入校稿。一字一符,逼着自己从头到尾过一篇。
饿了,面包面条对付一下,一天两顿。累了,尤其是眼睛盯久了酸胀,就着沙发躺一会儿。其间,好多次想放下,偷懒放下算了。心想,十多万字的书稿,哪有不出错呢?但是,还是不想在白纸黑字上出丑丢人,咬牙坚持吧。
昏天黑地,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核对方言字词,查阅史料和诗作的出处,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删除一些干巴的口水话……
出版是一件折腾人的事情,但是正因为作者和编者的认真和较劲,才看出专业精神。校雠,古人造字的意思,就是两人之间如仇敌,见了错误就非要挑出来。
当我眼前把后记的最后一行字扫过,我就长舒了一口气:谢天谢地,终于搞完了!
写至此,我终于可以负责任地宣布:《回望故乡》就是《留住乡愁》的姊妹篇,而且书的质量更高,文字水平更高,包您满意!
不信,您就坐等新书吧!价格不贵,定价29.8元,我和出版社做的可是“良心工程”。屈指算来,《回望故乡》专心写书半年,修改三个月,难道不是很努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