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工匠精神
书法家李建先生题字。
闲话工匠精神
我的一件老旧但耐穿的防风外套,穿了四五年了,前胸左侧的口袋拉链终于出问题了,怎么拉都合不上,别别扭扭的。其他地方大都是好的,又舍不得扔掉,就想着找个裁缝店换一条拉链,将就再穿两年。
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种节俭的生活,对我是一种习惯,无所谓穷和富。毕竟,浪费是可耻的。对我这样的读书人而言,摆阔是没有资本的,也是没有任何必要的。
于是,我找到单位周边一家商场内的裁缝店,人家一看就说:这不是拉链的问题,是锁头出问题了,你找附近的修鞋师傅吧。
按照她的指引, 我们很快就找到某小区门口摆摊的修鞋师傅,摊位前挂满了一串串大小不一的钥匙,颇像国外旅游时看到景区挂满的“同心锁”。
师傅正在忙着修理手里的皮鞋,边上还有等候着顾客。看我站在他摊位前,他边忙边问,修啥子嘛?我一听这话,心想是四川口音。答道,修一下衣服拉链。他说,好嘛,等一哈哈。
我说,师傅是四川人嘛?他说,重庆人。我故意模仿着带有麻辣味的重庆腔调说,好嘛,我也是重庆的嘛……
调侃之间,他说,把衣服脱下来嘛。我递过去衣服,观察他如何处理。同时,我赶紧打开手机的镜头,对着他调整拍摄角度。
“拍不成了,好啰,快拿去。”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真还没有来得及拍下一张照片,他只用钳子一夹拉锁头,随后再拉一下拉链,马上严丝合缝地锁好了,前后不到一分钟。
我问,多少钱嘛?他说,没用材料,不收钱。
我心里不知道多感动。不罢休,我趁着他为下一位顾客修理的机会,抓拍了几张现场照片,也是锻炼我的抓拍能力。
接着,我边穿外套边说,师傅,您还真有两下子!他笑一笑,从17岁到北京来混,玩了一辈子修理,现在都45岁了,把最好的年华都“修”没啦……
这就是坦率的手艺人,靠本事吃饭。近30年,他就只干一件事情——修理,在北京城扎下了根,满足了城市居民的过日子的需求,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是啊,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乏踏实肯干的劳动人民。除了锦衣玉食的公子哥阔小姐之外,大多数人是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的。如果没有点真功夫,是难以糊口度日的,更别说养家了。
联想到上周日,我陪家人攀登上慕田峪长城。当我走过一座座巍峨的烽火台,顺手抚摸着城墙上刻着岁月风雨痕迹的灰黑色砖块,以及砖石之间起粘合作用的的白色糯米石灰层,心生无限感慨。
据查,慕田峪长城主要是早期的北齐长城遗址,以及在此基础上徐达、戚继光等人督修的明长城。
长城,它们何尝不是向全世界人民宣示伟大的中国工匠精神的物质载体呢?那些登上长城的外国游客,他们该是多么惊叹和羡慕呀!
今天的中国,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要有研发创新的科学家群体,也要有化蓝图于现实的优秀工匠群体,决不可偏废。因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不言而喻了。
慕田峪长城烽火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