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使命篇》第三十一讲 用蓝领去定义白领?别开玩笑了

20
虽然德鲁克早在1954年就已经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但是直到如今,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仍然是全球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各路企业都在为招贤纳士激烈拼杀,常常会聘来上千名管理人员。然而好景不长,一旦这些员工的贡献与他们的高收入不匹配,管理层就会为削减成本大幅裁员,经济形势不佳时更是如此。不久之后,又将故态复萌,开始新一轮人才争夺战。

这种恶性循环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害。且不论为此付出的人力和社会成本,在人才早已被公认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当代,这种资源管理方式本身就极其低效。尤其让人不解的是,一些备受推崇的美国标杆公司同样未能幸免。

为什么这些公司用不好人才这种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资产?根本原因是,相比体力劳动,我们对知识型工作仍然知之甚少,对二者的异同也有很大误解。具体来说,大部分公司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有两类常见错误。其一,参照体力劳动,为每一位知识型员工设置日复一日的工作结构。这类错误部分导致了第二类错误,即认为知识和经验只是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财富,不像体力劳动技能可以归纳总结、传授给他人。
这两种看法有其合理因素,但又很明显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呢?答案是科学管理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在弗雷德里克·泰勒之后,体力劳动者明白,为实现效率最大化,管理者正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然而这套做法对知识型员工却行不通,因为他们的工作只在大脑中进行。企业管理者感到他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知识工人,却找不出冗员的原因。当企业面临销售业绩下滑等短期困难时,管理者常常盲目裁掉一部分知识型员工,认为这能在不损害企业经营的前提下改善冗员状况。
是的,我们正在用定义体力工作者的方式定义着知识工作者,却不知道他们根本完全就是两类人,这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表述过了。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我们无法对绝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做出真正的定义,更别说是评量生产力了。我们可以定义档案整理人员或百货店售货员的生产力,但是,一家企业业务员的生产力却是模糊不清的名词,他是指总销售额?总销售额中获得的利润?留住老客户的能力还是他开发新客户的能力呢?这些问题远比定义与评量最高水准技术的劳工的生产力更加复杂,我们可以用产量来定义与评量劳工的生产力,例如每小时、每天或每周生产高于最低品质水准的鞋子数量。但这种方法却绝对不可能应用在任何一个知识工作者的身上,比如设计工程师、服务工程师、教师、从事研究的科学家、经理人等。
因为难以定义,所以我们通常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照搬体力工人的方式。这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体力工作者的定义需要由生产力专家或者流水线的工程师来进行定义,但是知识工作者不是这样的,他们本人就是自己工作的专家。可以说,除了知识工作者本人以外,没有人比他更可以理解到底什么是他的工作、他的绩效以及他的贡献和价值。
另外一点,恐吓与威胁是管理体力工作者常用的方式,体力工作者因为担心失去工作而获得生产力的提升,但知识工作者不会因为畏惧而变得有生产力,但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唯有自我激励与自我命令,才能拥有他们有生产力。
综上所述,知识工作者必须改变定义规则的主体,能够对他的工作进行定义的只有知识工作者本人。
《管理:使命篇》
本书浓缩了德鲁克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管理思考,以其简洁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责任和实务。被誉为“管理的圣经”。
彭信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骐冀资本联合创始人、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国家开放大学特聘专家与客座教授,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顾问。
长期从事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培训真诚感人,语言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
(0)

相关推荐

  • 每日智识分享丨三次生产力革命

    第三次生产力革命 第一次生产力革命:泰勒"科学管理"--催生了知识社会.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大幅提升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体力工作者收入大幅增加,其 ...

  • 【连载】《学习的浪潮》:学习就是生活(42)

    为了跟上生活的节奏,提高生活质量,人们不得不行动起来,为自己充电.加油.过去的休闲.娱乐,渐渐被现在紧张的学习生活所代替,在社区.在学校.在家中,在各种培训班上,到处是人们为学习奔忙的身影. 无论过去 ...

  • 《管理:使命篇》第二十一讲:创新的目标

    23 创新目标是一家公司对「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的经营定义. 基本上,每个企业有三种创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市场通路.消费者行为与价值的创新:生产产品与服务,并把它们递送到市场上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 ...

  • 《管理:使命篇》第十一讲:我们的业务是什么(下)

    13 1993年,郭士纳刚刚接手IBM时,这家超大型企业因为机构臃肿和孤立封闭的企业文化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亿美元,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将其描述为"一只脚已经迈进坟墓&qu ...

  • 《管理:实务篇》第三十一讲:管理者的目标

    管理者的目标 管理者应该负责让自己所管辖的单位对所属的部门有所贡献,并且最后对整个组织有所贡献.他的绩效目标应该是向上负责,而非向下负责.也就是说,每位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必须根据他对上级单位的成功所做的 ...

  • 《管理:责任篇》第三十一讲:规模最适点

    规模最适点 最适点(optimum point)指的是,当组织规模超过此点时,规模若再扩大,其绩效能力将不升反降.换言之,最理想的规模很可能远小于最大规模的限度.它们应慎重考虑自我分割. 已有数十年历 ...

  • 《为成果而管理》第三十一讲:知识就是生意

    阅读: 企业是一个人为的组织,其成败取决于人的素质.只有到了完全实现自动化的那一日,人力才可能最终被机器替代.然而知识是人类独有的资源,在书本中是找不到的.书本中的是信息,而知识是在具体工作和行动中运 ...

  • 《管理:实务篇》第二十一讲:人生下半场

    人生下半场 经理人及专业工作者的优点(同时也是弱点),就是期望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及刺激.就这些来看,知识工作者在早年的工作经验中可说是被宠坏了.工人(不论是资深或资浅)并不会期望工作有挑战性,能激发他 ...

  • 《管理:责任篇》第二十一讲:失去干劲的企业

    失去干劲的企业 各个自主经营的企业当然也需要成立高阶经营团队,不过人数不应过多.一方面他们对独立经营的业务单元负全部的责任,另一方面,他们也应该是总公司高阶经营层的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和德鲁克先生学习 ...

  • 《管理:责任篇》第十一讲:规模与策略

    正确理解授权 规模或复杂性超出某一定程度时,数量便要求来一次"量子跳跃"(quantum jump).这种转型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的转变.用凯文.凯利的话来说,这个东西叫做& ...

  • 《管理:使命篇》第二十七讲:有计划的放弃

    29 计划必须始于企业的目标,在每个领域的目标上, 思考"我们现在必须做什么以达成未来的目标". 为达成未来,我们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舍弃昨天",大多数计划只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