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体验:第2次(下)

2、自评与他评

你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还是他人的评价,来得出对自己的认知?

实际上,我们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

在谈到怎样看待“别人的评价”时,医生说,人通常可以分成两类:

1)自评为主

这类人对自己的认知,主要依据是自己的判断。很容易理解,这类人通常有自己相对稳固的价值观,所以不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较大影响。

医生说,我就应该是一个自评体系比较完整的人,但依旧在受着他评的影响。

2)他评为主

这类人对自己的认知,主要依据是他人的评价。

在理性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说:我可不是这样的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不应该主要受他人看法的左右啊。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并非如此。医生向我提及了她曾治疗过的两个人。

第一个人,在和医生交流“他评”这个问题时,问医生:难道我们每个人的好坏,不应该是由周围人的评价来决定吗?

其实有相当多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只是其中一些人,他们的理性意识知道不该这样认为,但实际行为却时刻受到他人的巨大影响。回想一下,我们有多少次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潜意识里是在考虑“别人会怎么看”,而不是“自己怎么看”?

于是医生反问道: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怎么会是由他人的评价来决定的呢?

第二个人,他的问题与婚姻有关,而这是一种典型的困境。

他和自己的妻子已经感情不和有七八年了,而妻子不断地出轨,情人换了一个又一个。他其实内心早就有了答案,知道应该离婚,但却很多年始终没有做出决断。

医生问:你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做出决断呢?

他说:如果我离婚了,那我的孩子会怎么我,他们是会不会觉得我不是一个好父亲呢?

你看,这是一种典型的“他评为主”。他正是在把别人的评价作为评判自己的依据,只不过这个“别人”是孩子。

也许有的人会说,考虑孩子的感受是应该的呀。

没错。但由于这种“他评”的禁锢,让自己、妻子以及孩子常年处于一个名存实亡的、已经没有爱的家庭里,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吗?

“他评”的影响,可能在“婚姻”相关的决策中尤其普遍。有很多人,他们让自己长久地留在一份无法满足的感情关系中,宁愿埋葬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而不敢选择改变。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无法正视自己内心的判断,而选择屈服于“他人评价”的压力。

那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

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我倾向于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评为主”,这样才有勇气和决断力去坚持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但同时,要具备充分自省的能力,学会保留对“他评”的客观接纳,这样才不至于变成只看得见自己的人。

自评为主的人,你要记得,不要吝啬给出自己的夸赞。因为你的夸赞可能会给一些重视“他评”的人带来巨大的鼓舞。

他评为主的人,你要记得,永远是你自己才真正有资格评判自己。

3、破拆与建设

最近面临着一个对我一生来说都非常关键的决策。但由于一些原因,我并不能写出来或者和别人做过多交流。这件事情给我的内心带来极大的影响,也正是我这次心理咨询的一个触发点。

我对医生说,其实自己也有摇摆,也有犹豫,也有痛苦。

医生说:我还不清楚你内心真实的判断。但你为什么会犹豫和痛苦呢?因为可能在你的潜意识里,觉得这件事情是在“破拆”,而不是在“建设”。这件事情本身并不一定是错的,但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在进行“破拆”,所以你会害怕面对。

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如此。比如,在决定结束一段感情关系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往往倾向于认为,这是在进行“破拆”。

但实际上,有没有可能是在“建设”呢?有没有可能,这一段关系确实应该结束,而结束正是给双方机会,去各自重建更加美好的生活呢?

在做出冷静的判断之后,我们还要学会去调整自己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把“破拆”转换为一种“建设”,这会给我们带来宝贵的勇气。

4、自己的恐惧,他人的恐惧

同样是关于最近这个关键的决策。我对医生说,我还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因为觉得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冲击”。

医生:你为什么觉得对他们会是一种“冲击”呢?

我: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啊。

医生:不。如果你耐心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你是在努力重建自己想要的、更幸福的生活,你的父母还会认为这件事情是一种“冲击”吗?

我:那应该不会。从小到大,我的父母一直都很开明。他们会理解我,也会支持我。

医生:那你为什么觉得会给他们带来“冲击”呢?因为这是你内心的恐惧,而你自己默认它也会给别人带来恐惧。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束缚,不敢做出选择。但实际上,如果勇敢迈出一步,你会发现其实并不会给别人带来多么重大的影响;只是你自己在心里假想出了很多恐惧。

而往往就是这些假想中的恐惧,让你在面对现实选择时畏惧不前。


上一篇:心理咨询体验:第2次(上)

(0)

相关推荐

  • 阿苏精分小组成员感受分享

    注:这是以前和阿苏学习精神分析前行者的心得体会分享,和每个人都沟通过,征得同意后引用,精神分析的学习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通过理论体会感受,了解潜意识层面的自己,遇见一直和你在一起却你从不知道的自己, ...

  • 阿苏:心理咨询师北漂日记连载9:在深夜惊醒,在白天紧绷

    来北京四个多月了,回首走过的日子,有迷茫.有痛苦.有挣扎.有伤感.有孤独.有寂寞.有自卑.有脆弱:在自己最脆弱的时候,你才能发现真正的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自卑,多么的敏感,多么的容易受伤:当你看 ...

  • 心理咨询流派解析 — 认知疗法

    cutemi2心理咨询师53 人赞同了该文章一.概念梳理所谓认知,用日常语言来说,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与动机.认知可以影响 ...

  • 声音丨2020年末地面心理剧成长体验分享

    2020年末地面易术心理剧 成长体验概况 带领者:林信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心理剧受训时数近千小时) 成员:两期,每期各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温州市心理服务志愿者协会优秀志愿者 ...

  • 我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写给来访者的一封信

    文/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休息和娱乐: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很多人不同的生活,产生大量的社交互动. 然而,很多人发觉自己被躁动的时 ...

  • 从一个强迫症案例说起,过度自律与心理疾病,你可以多元化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不自律,他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一个人过度自律,让自己变得固执和死板,让自己只听道理而忘记了自己身心的感受.一个人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自己只能活成别人眼中的好人.长时间压抑自己真 ...

  • 总是强迫自己变强,好能够去保护更多的人,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有人问我,总是强迫自己变强,好能够去保护更多的人,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总是强迫自己,强迫自己努力,强迫自己变强.变好.总是告诉自己,身边有太多的家人朋友兄弟需要自己去保护.其实自己也喜欢安逸的生活,也想 ...

  • 心理咨询效果如何评价?花了钱真的能治好心病吗?

    心理文摘 作者:曾妍 会有很多的来访者,包括身旁的熟人问我:"如果找你付费咨询,怎么样才能够知道我咨询的效果怎么样?花钱找咨询师咨询不就是和朋友聊天吗?找你付费咨询和找朋友免费聊天,到底高端 ...

  • 强迫症背后总会有一个高要求的家长,你一定要比别人优秀当人上人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我们不但要解决他自己的问题,我们也要解决他的家庭问题.特别对一些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家长的行为不改变,即使他们的孩子的症状暂时消失了.还会复发?因为家长内在的驱动力没有变,家长的潜意 ...

  • 爱上你治愈我

    2019-5-12  母亲节 天晴 昨日无意中看到了一部电视剧叫<爱上你治愈我>.对于我这种几乎不看电视剧的人来说,第一集能吸引我往下看的电视剧真不多. 仅仅一集的剧情就让我感同身受,该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