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我回来啦!

过去十几天都在欧洲旅行,所以没有写东西。很多人在后台问:作者哪去了,是不是跑路了?

当然没有,承诺要写10年10000小时来的。恢复每周至少一篇。

说说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几周前我在公司说明会上分享的一个问题:

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1、先揭自己老底

在一年前那篇《25岁,放弃年入50万的工作》里,我其实讲过自己对职业的一些思考,但还是经常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工作呀?

今天要说的,是以前没提到过的一点,也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之前外派的时候,我所在的赞比亚属于公司的“6类艰苦国家”——也就是最艰苦的级别。条件艰苦,所以补助也就高,每天光“艰苦补助”就100美金。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只要我待在赞比亚这个地方,每天睁眼闭眼100美金;只要我待在赞比亚这个地方,每年光补助就有20万。

实话实说,这钱来得容易,真好。

但是,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我赚这20万,跟民工兄弟进城搬砖有区别吗?

答案是:本质上,在收入的“模式”上,没什么区别——我们都是靠出售自己的“苦力”赚钱。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无论我工作干得好还是不好,无论我是不是创造价值,只要我待在这个条件艰苦的地方,一年就有20万。

你看,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我获得财富的方式。

我称之为「苦力模式」。

当然,这里不是要说对民工兄弟的职业偏见,也不是要说对“补助”的偏见,只是探讨“模式”的问题。

实际上,我这钱拿得应该并没有“进城搬砖”有技术含量。在我50万的年收入里,其中30万是靠工作赚来的,而这剩余20万呢?

我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在艰苦国家待着。

2、有什么问题?

以前说过,在非洲的时候,除了工作忙,生活上的条件真的不错,号称“在家有保姆,出门有司机,吃饭有厨师”——当然,还有刚才说的每天“睁眼闭眼100美金”。

如果说有个人有“商业模式”一说,那这种模式多爽啊,给我来一打。

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就在于:这钱来得太简单了,简单到它都不是我创造价值换来的。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赚了几毛钱开始装X,难道钱来得容易还不好吗?

我的回答是:钱来得容易当然好,如果能一辈子都容易最好!如果有这种操作,麻烦告诉我,我一定选。

但是,我们要避免选择那些暂时看起来很爽,但着眼长期会让人“细思极恐”的模式。

话说回来,我这种“苦力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就在前面那句话:只要我待在赞比亚这个地方,每年光补助就有20万。

换个说法是什么?

——只要我一离开赞比亚这个地方,收入马上少20万!

事实上,我2017年回到国内总部,马上就少了20万。

所以,这20万,我称之为「模式泡沫」——我赚的只是泡沫钱。

我创造的价值并不值这些钱,这些钱只是我在华为这家公司,在“外派艰苦国家”这种特定条件下的个人收入泡沫。而这个泡沫有多容易破?太容易了,容易到我只要一回国它就破。

什么叫没有安全感?这就叫没有安全感。

换句话说,虽然我的年收入50万,但其实靠自己作为“知识工作者”的“知识”或者“技能”赚的,或者说我实际值的价钱,只有30万。

这还不敢仔细再往下问,我干那点事是不是真值30万。

敢不敢把自己放在市场上检验一下?

3、职业焦虑的根源

所以,我有很多前同事、也有很多其他公司的朋友,他们跟我聊到职业发展的时候,说自己很焦虑。

年收入10万的,跟我说焦虑;年收入100万的,他们也跟我说焦虑。

很多人和我说,自己在公司做的事情,其实没多少价值;如果离开现在的公司,就很难再拿到现在的收入了。所以自己很焦虑。

行了,知足吧。

我还见过离开非洲就拿不到现在收入的呢ಥ_ಥ

你看,我们对于职业发展深层次的焦虑,不是来源自收入的绝对值,而是来自「收入模式」。

说白了,还是对自身价值的深层次的不自信,以及拿不出能在市场上检验的真正资本。所以我们离不开一个城市;所以我们离不开一个公司;所以我们离不开一个部门;所以我们离不开一个领导;所以我们离不开一个职位。

所以我们没有真正的自由。

所以很多年以后,我们就真离不开了。而到真离不开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人让我们离开了。

Shit,我才不要这样。

4、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回到“商业模式”的问题。

刚开始看到标题,有人可能会说:我又不是“做生意”的,有什么“商业模式”可言呢?

答案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你选择的模式,天然地会带有其特点或者说属性。

不妨认真想一想: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当然了,大多数人的模式,还是在一家公司工作,也就是“打工”。但即使这样,也会有很多差异。

我认为尤其关键的,是下面三点:

1)从长远看,你的工作是不是有「积累性」?

具体来说,你的工作能让你积累越来越多的人脉吗?能让你积累真正有价值的技能吗?能让你在市场上越来越值钱吗?能让你越来越自由吗?你每天做的事情,是在为以后打下基础吗?

或者,

你是不是每天只是重复做着一些看起来像脑力劳动、实际上是体力劳动的事情?你是不是每天想的不是“我该怎么把事情做好”,而是“这样下去我以后怎么办”?你是不是又花了一个星期做了一份PPT,最终只是为了某个领导扫一眼?你是不是经常用各种高大上的词汇描述自己的工作,但其实心里知道自己分分钟可以被替代?

不焦虑才怪,有安全感才怪。

大家老是说“贩卖焦虑”,贩卖什么焦虑,焦虑需要贩卖吗?焦虑就在那里。

自作聪明地指责有用吗,抱怨有用吗,否认有用吗?

你要么解决焦虑,要么忍受焦虑。

2)从长远看,你的工作是不是有「破坏性」?

简单来说,你是在卖命吗?

你是每天都得加班到12点,没时间培养爱好,没时间运动健身,没时间社交,没时间陪伴家人,没时间做个真正的“人”吗?

最关键的是:这种情况是暂时的,还是长远看不到改善希望的?

如果是暂时的,比如说你在创业初期,那叫阶段特点;如果是长期的,那叫「模式缺陷」

如果一个模式本身存在问题,那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这叫「系统性风险」。

如果是模式缺陷,你要考虑的就是尽快改变模式,而不是在这种模式下怎么改变自己。

前几天辉哥发了一条朋友圈:

忙=穷,穷=悲惨命运

我自己又补充了一点:

3)从长远看,你的工作会让你越来越开放,还是越来越「闭塞」?

这也是我2017年坚决要回国的原因。

在国外工作时,我感觉像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远离国内信息的封闭小环境里。在这个小环境里,生活无忧,甚至还可以经常在非洲当当土豪,不用考虑国内的很多问题。

于是我发现,在国外待得越久,我对回国越恐惧。

去年我认识了好几个在国外工作的小伙伴,他们都提到了相同的感觉。

我再次细思极恐:为了通过「苦力模式」赚快钱,我失去的是什么?

我无法参与国内同辈人的正常竞争,无法积累自己在各行各业的人脉资源,无法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无法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开阔,而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闭塞——甚至只是想象一下离开当前的小圈子,都会觉得恐惧,都会觉得两眼一抹黑。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当下过得更容易。

所以,在面对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很多人选择的是容易的路,而不是正确的路。

5、我的商业模式

最后,又一个很多人问我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现在的工作?

同样说说之前没提到的原因,对应上面我看重的三点。

1)积累性和开放性

因为工作需要,我现在每个月都要见各行各业的很多人,很多原本都不认识。

其中很多人,成为了我的客户。

客户常常会介绍更多的客户;同时,很多客户现在关注的问题是疾病风险,未来思考的会是养老、教育、资产保全、财富传承……

所以,只要我提供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就不会是一锤子买卖;我在做的事情,是和绝大多数客户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人生不同阶段给他们解决财务保障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现在每天做的事情,都在为以后打下基础。

这就是积累性。

当然,也有很多人没有成为客户。但是,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和每一个人交流的过程中,我总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总能得到新的信息。

于是,到北京短短半年,我认识了各行各业的很多新朋友,我发现自己开始变成了一个小的资源结点。甚至有时候遇到在换工作的小伙伴,我经常会说:你在考虑什么行业?不妨和我说说,也许我有小伙伴在那边,能帮你推个简历呢。

因为这种工作模式的特点,我总是可以结交新朋友,不断获取新信息,我每天见的每一个人都不白见;每多见一个人,我就建立起了一份新的连接,而人际连接带来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和机会。

这就是开放性。

2)非破坏性

这里要说的,也就是现在工作的良性状态。

我刚刚从欧洲旅行回来;因为达成了MDRT(百万圆桌会员资格),所以年中会去美国参加一年一度的MDRT大会;再晚些时候,我还会去摩洛哥,公司今年举办的高峰赛活动。

事情多的时候,我也很忙,但这种忙有了充分的自主性——我可以为自己做决定,我可以自主选择一段时间的目标是什么,选择要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有选择。

这就是我自己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当然,世界上不只一条路,所以每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就好。

但千万别不选择。更别骗自己说没有选择。


相关推荐:

收入和情怀,不必二择一

从年入50万到无底薪

选工作的逻辑

现在的工作很痛苦,怎么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