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功五法中的京剧程式
什么是京剧程式
程式,就是规范。京剧程式就是根据京剧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后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它是京剧表演中用来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如果没有了京剧程式,也就没有了京剧艺术。京剧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许许多多老艺人演出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口传心授、继承发展而来的一套规范化动作。它凝结了无数先辈的毕生心血,经过上百年的继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京剧程式。这种程式化的表演风格为一代代艺人所共同遵循、也为观众所熟悉和理解。它一般包括“唱念程式”、“动作程式”、“翻打程式”、“服装程式”、“化妆程式”、“音乐程式”、“舞台程式”等。
四功五法中的京剧程式
京剧的程式化首先表现在京剧的四功五法上,它是京剧演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程式化技艺。四功即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京剧强调唱、念、做、打、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并且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法、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同时它们又各有各的程式。
京剧的“唱”由唱腔和唱词两部分组成,唱词一般是对偶句,京剧中习称“上下句”。京剧的唱腔即是京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同时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和其他地方戏。这些声腔被吸收到京剧中后逐渐向皮黄腔靠拢,成为京剧声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皮”唱腔一般明快高亢、刚劲挺拔,用于表达欢乐、激越、奔放的感情。“二黄”一般较为沉着稳重、凝练严肃。“西皮”、“二黄”又可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包括慢板、原板、快板和散板等。不同的行当唱腔上有相通但又有不同的程式。如老旦二黄原板与老生原板的旋律、结构基本相同,但老旦的唱腔一般要高,这样才能表现出老年妇女的苍老、深沉又挺拔刚劲的特点。
“念”包括韵白、京白、小白,不同的行当就有不同的念法。一般彩旦、花旦和丑行念“京白”,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使其节奏化、韵律化后,语调清脆、活泼、流畅,一般通俗易懂。老生、武生、小生、花脸、老旦和青衣一般念“韵白”,它主要靠语言的四声高低变化,形成抑扬顿挫、韵律很强的念白。“小白”主要是为了突出地方特点和人物的性格而使用的念白。
在四功五法中,许多形体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既不能乱用,也不能乱做。这些都属于程式化了的规范动作。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其程式动作的组合顺序几乎是一样的,但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用不同的程式动作来表现。比如“单人起霸”,是由一位剧中主要角色单独登台表演起霸,用以显示剧中人物的重要性。在京剧《铁笼山》中姜维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还有“反霸”,演员由下场门登台表演的起霸称为“反霸”。再说说“蝴蝶霸”,演员上场后先起一遍正霸,然后回到下场门再起一遍霸,这种由单人连续完成正霸和反霸两套程式的表演,称为“蝴蝶霸”。还有一个是长靠武生都要下功夫练的,叫“大霸”,它综合了全部起霸的程式动作,一气呵成,又称为“整霸”,多为剧中主要角色所用。像《挑滑车》中的高宠,上场时都起整霸。这些“起霸”都是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表演的。再如京剧程式表演中的“走边”,它常用于夜行、巡营、秘密侦察等行动。它的特点是要求身手轻捷矫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常用云手、踢腿、飞脚、旋子、蹦子及各种“小排头”穿插组合而成,以配合行动以前的整袖、勒胸、结带、系鞋等一套准备动作。“走边”大多应用于短打武生,如《夜奔》中的林冲(跨宝剑)就是单人走边。多人集体走边的表,称为“多人走边”,例如《四杰村》中的鲍赐安等人的走边就是多人走边。
还有京剧程式表演技艺“打出手”,又称“踢出手”,表演中以一个角色为中心,称“上把”,另有几个抛扔武器者为“下把”,他们相互配合,作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如拍枪、挑枪、踢枪、虎跳踢枪、前后桥踢枪、乌龙绞柱踢枪以及连续起跳踢枪等。根据剧情需要和演员的技术水平,可由多人来表演,所用枪也可有二至十余杆不等。打出手有专用的出手枪,有专用的出手锣鼓伴奏,以烘托气氛。常用于以武旦、刀马旦为主角的神怪斗法的剧目,如《金山寺》、《盗仙草》等。有时也用以表现武将力拒众敌,或乱军中抡奇兵器的情节,如《杨排风》、《闹天宫》、《铁笼山》等剧中就有打出手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