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河图、洛书”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易经新论》连载(187)

《易经新论》连载(187)

“河图、洛书”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中国的一些传统认识中,将“河图、洛书”赋予了极高的地位,有人说它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人说《易经》的八卦都是从它推导出来的;有人说它来自天命,里面隐藏了无穷的秘密,而且这些秘密是任何人类都不能破解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是说它高深莫测,代表天意,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事实并非如此,从它的发现就可以知道,它没有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础、没有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表述、没有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底蕴。

先从发现说起,在宋代之前,“河图、洛书”已经失传了,虽然在古籍中有它的记载,但具体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内容、出处是哪里等等都没有具体记录,有的只是“河图、洛书”的名称而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它的存在。

到了宋代,一个叫陈抟的道士忽然发现了“河图、洛书”,并且具体展示了它们的图形,至于他是怎样发现的,给出的是虚幻的过程和无所追寻的踪迹,并不是发现了古籍文献,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而只是凭他一人所言,后人对这个发现一直持有极大的争议,这里所说的“河图、洛书”与历史记载的“河图、洛书”是不是一回事也无法确定,这样无法确定出处的内容没有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基础。

再说它的内容和表述,陈抟发现的“河图、洛书”是我们现在仅有的依据,也就是本文中展示的两幅图形,可以看出,它没有文字表述,除了马与龟的图案就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黑白点,这样的形式更像是数字游戏,或者是数学矩阵,它表示的内容应该是数学的内涵,似乎可以在它们的排列中找出一些数学规律,也确实有一些人在此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得到一些所谓的成果,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世人公认的,可以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内容。

由于它没有文字的表述,所以它的内容很难与社会活动和人类文化联系起来。事实上没有文字表述客观上是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总结出适合人类文明的规律、哲理、文化、文明等等内容,即使个别人硬性地给它添加了一些自认正确的意思,也始终不能得到社会多数人的认可。如果单从黑白点的分布来看,所谓的“河图、洛书”更像是两幅星象图,而星象图距离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比较远了,因此,这样没有文字表述、无法与社会活动链接的图形不能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

最后说一下它的底蕴,这两幅图像从图形学的角度研究,它们是比较简单的,只是黑白点的排列问题,顶多可以加上方位的表示;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是十以内数字的排列组合问题,由于有十的局限,所以它们就没有更多的研究空间;从天文学的角度研究,人们认为它们对应天上的星象,由于有对应关系,也就没有了更多的变化;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一个没有文字,只有黑白点的图像很难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发展结合起来,更不能体现文化、文明等表征人类智慧的内涵。

从上面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两幅图形都没有多少可以研究和发挥的空间,也因此可以看出它们没有多少内涵,这在它存在和被人们研究上千年而最终无所得就已经得到证明。或者有人从另外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最后的结果也是微不足道的;或者有人说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只是人们没有揭示出来而已,这种说法也不能自圆其说,在经过上千年和无数智者进行研究之后仍然不能认识它的涵义,它又怎么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呢?所以“河图、洛书”没有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底蕴。

“河图、洛书”的具体内容在宋以前的古籍文献中一直没有记载,宋以后出现的“河图、洛书”出处虚无缥缈、无法考证,内容无法解释且极具局限性,更没有适应社会的哲理性、社会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伟大的中华文化和光辉的华夏文明不可能从这样的虚幻来源和简陋图形中起源!

从“河图、洛书”的起源无法追踪,到它的图形简单粗陋,再到其内涵浅薄稀少,可以知道它不应该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另外,从“河图、洛书”失传已久却突然在一个朝代、由一个人发掘出来,使人不能不有突兀的感觉。同时,河中出神马和神龟这本身就是一种神话,是人们并未真实所见的现象,这样的传说不能作为一种文化和文明的依据。再说,它们又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马对龟,图对书,十对九,黑点对白点等等,使人不能不联想是不是有人类的智慧在里面,并且,经过数学方法可以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

历史上有许多事例,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或者巩固自己的地位,将刻好的石碑埋入地下,再“偶然”的发掘出来,以此证明天命所归,天赐全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抬高自己的身价。“河图、洛书”的图形最早见诸于宋代的道家学者陈抟,他被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清虚处士" 等,他有许多道家和易学的著作,后人又把他尊为陈抟老祖。在他的论述中有“易者,希微玄虚凝寂之称也。及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 "这样的字句,这些内容与“河图、洛书”中的黑白点和排列有非常接近的关系,人们不妨可以想象“河图、洛书”的图形是他在总结前人思想,经过自己的研究和发挥之后形成的,这可以是他的成果,是他深入感悟的精华,也证明他在这方面确实有自己的功绩和地位。

据说在他的著作中只有“河图、洛书”的图形,而没有这一名称,这个名称大约是在几百年之后被人们加上去的。若果真如此,他就没有伪造或者哗众取宠之嫌,只是发表自己的成果而已;如果是他自己把此图称为“河图、洛书”,那在没有出处可以寻找,没有坚实的历史证据的情况下,就难免有拉大旗作虎皮、借此抬高自己身份、巩固自己地位之嫌了。

“河图、洛书”没有真实的存在,现有的图形没有确切的意义,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注意,这里是说“河图洛书传说”,而不是“河图、洛书”!什么是传说?1、传说是神话演变而来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的名称;2、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过去事迹的一整套传闻。总之,传说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虚无缥缈的传闻。

国家认定“河图、洛书”是传说,就是确定它没有历史依据可考,没有坚实的事实存在,神马河龟、河出图洛出书作为神话流传无可厚非,民间的许多美好愿望都是经过神话来传播的,上天通过“河图、洛书”给人类以文化的启迪,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猜测,但“河图、洛书”的作用也仅限于此。

将“河图、洛书”传说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方面,是说中华文明是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得来的。“河图、洛书”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图案,但任何人不可能说清楚它的内涵,永远不能明白的事物当然不能作为中华文化的起源;

“河图、洛书”是天命的出现,是神仙、上帝或者什么天外人的杰作,如果靠此可以得到人类的文明,那就不需要人类的智慧了,人类只要等待再出现什么“书”或“图”,文化就又进步了,将中华文化的起源依附在这些天命神授上是极其荒谬的!

将“河图、洛书”传说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间接宣布:“河图、洛书”不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所以社会上的有关争议或者崇拜可以结束了,有关“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论调可以停止了。

------

作者:于雁鸣,工作单位:原黑龙江省科委分析测试中心,任重要领导职务,后下海创办个体研究所,继而专心研究哲学与《易经》,著有《辩证唯物主义新论》哲学专著,45万字,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所著《中华经典文化哲理阐析——易经内涵透辟诠释》一书共74万字,分上下两册,是当今绝无仅有的用科学与哲学方法诠释的《易经》,其具体内容现在今日头条与天涯社区发布着连载。

------

版权声明:本书已经得到黑龙江省版权局的授权,欢迎引用或者转载,但注明出处为好。

------

彩图来自于网络,因为不知道出处也可能触及版权问题,这里先表示歉意,如作者有所发现请立即通知以便修改。

------

在今日头条上键入于雁鸣或者《易经新论》可以收看全部的连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