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篇赏析:《别离的故事》陶然

陶然,本名涂乃贤,祖籍是广东蕉岭,客家人,香港著名作家。


那时是何等的青春年少。异国那四季如春的山城,是我出生的地方;离开它的前几天,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大事。欢喜成天在我的眉间舞蹈,连走路,也轻飘飘地几乎要飞上天去了。

一天中午,妈妈带我上街,就在一家常去的面店,给我点了我最喜欢吃的饺子面汤。

“孩子,你离开家,最留恋的是什么?”看着我狼吞虎咽,妈妈忽然开口问道。

“我?”我一面吃,一面含糊地答道,“我留恋的是我的学校,我的同学们。”

“家呢?”妈妈的语调中微微有些失望。“你一点也不留恋吗?”

“家?”这个问题几乎从来没有在我的心中引起过注意,我怔了一下,才觉得有些愧意,连忙补充道,“家当然也留恋。”

妈妈大概听出这并不是我的真实想法,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便默然了。过了一会,她又抬起头来问我:“你离开的时候,会不会哭?”

“哭?”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男孩子,怎么可以哭!”

妈妈笑了一笑,但我觉得好像有点勉强。我不大明白,她实在是怎么想。

离去的那天上午,我仍在兴高采烈地向邻居道别。自己一边想着,午饭一吃,我便要出发,横过太平洋,远走高飞,留下惊异的他们,心中便觉得过瘾。刹那间,我便以为自己是引人瞩目的人物,一种莫名其妙的虚荣心便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

时间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身边滑走,这“最后的午餐”,一下就伸到我的面前,我突然觉得心沉了下去。全家围坐在一张桌子边,吃的是鸡粥。刚吃两口,妈妈突然掩面而去,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但却拼命地忍着,只顾低头一口口把粥往嘴里塞。突然呛住了,我抬起头来,正想咳一下,却瞥见爸爸一边吃着,泪水却无声地流了一脸。

我怎样都抑制不住了,“哇”的一声,便冲向洗脸间,在那里没命地哭了起来。就在这时候,我才有些意识到,我这一去,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再回头。但在这以前,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个错觉,以为这不过是一次远行,去了还会回来。

但,我就像只断线的风筝,永远也回不去了。

爸爸妈妈千里迢迢跑来探我的时候,已经是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一别,竟会如此长久,当初我怎么会想得到!

我只记得,那年,当我走向海关时,送行的人们被铁栅栏隔在一百米以外。我提着手袋,一步挨着一步地走,并且频频地回过头去,往人丛中寻找爸爸妈妈的踪影。

我终于见到,爸爸和妈妈正在那边挥舞着手。我的眼泪又涌了上来,我放下手袋,无力地举起手,招了一招,连再多看一眼也没有勇气,便回头顺着人群向前流去。等我想到再看他们一眼时,我的视野已经给建筑物挡住了。爸爸呢?妈妈呢?全都看不见了。

就这样,我便踏上人生的旅途。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心顿时好像给分隔成几片。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身边半步呀!

那时,我才十六岁。

一整夜,雪就下个不停。清早起来,映进眼帘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我的心,也像外头的气温一样,冷到零下二三十度。

她为我送行,我们漫步在雪地上,一脚踩下去,雪就几乎涌到膝头上。阴霾的天空中,雪片仍在不断地飞旋着飘飘而下,轻灵灵的,密麻麻的。走了一大段路,彼此仍旧一言不发;大家都不知该说什么好,惟恐一句不恰当的话,会掘开暂时还隐藏在地下的伤感的泉源。

竟然到了火车站。竟然到了开车时间。

“这就走了?”她裹着蓝白方格头巾,隔着车窗,问我。

我点了点头,不吭声。我知道,只要一开口,我的泪水就会汹涌而来。

“还会来吧?”她又怯怯地问。

我又点了点头,尽管心中十分茫然,因为我知道我要走得很远很远。

火车猛然颤抖了一下。好像给铁锤敲了一下,我的心一缩,我看见她急遽地背转身去,两滴泪水似乎滴在我冰凉的心中。

在我的印象中,仿佛有一种朦胧的什么。然而大家从来没有承诺过什么,既无言,也未曾示意。

在大雪纷飞中,彼此心里都明白,这大约是最后一面了。而我不远千里,来到这边塞,原也只为说声“再见”。

由南向北,再由北到南。

但,路线已经不尽相同了。人的一次来回踱步,想要准确到一厘不差地回到原地,本来就不可能;何况人生的变化!那五千个日日夜夜,堆积在我的生命中,为脸上皱纹的出现,开了道路。

古都的最后一晚,流泻着令人留恋的柔意。我缓缓地在大街上走着,多少心头的浪花,又重新在记忆的长河中跳出。

在情感上,他是我的兄长;在事业上,他是我的师长。当我去告别时,他无言地笑着,拿出一堆刚蒸熟的螃蟹,招呼我一起吃下。

淡黄的灯光照了下来,院子里寂静一片。我们似乎没有很多话说,也许,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也许,要说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书籍。”这是他对我的临别赠言,我一直记得一清二楚。它屡屡阻挡了偷懒和退却的想法,尽管历尽挫折,我总算还能够维持这份兴趣,直到今天。

今天经过码头,偶然见到小贩在那里摆卖螃蟹。我的心啊,不禁又飞到了那淡黄灯光下的屋子里,飞到五年半以前的那个沉默的晚上。

他留我住那古都的最后一晚,然而我不能,我还要回去收拾行装;因为,第二天一早,我便要南飞了。

他送我到大门口,缓缓说道:“再见。”

我知道他是个很洒脱的人,加上多年来惯于走南闯北,他说再见便再见,绝不拖泥带水;但我却仍听得出“再见”声中的伤感味道。

我们就这样分手了。巷子里灯光暗淡,街边没有青青的杨柳,只有一棵棵梧桐树。那些秋风吹送下的叶子,相互拍打着,怅然地在微带寒意的夜空中,“哗啦啦”地响动。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日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古今中外,关乎离别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别重情的国度,文学家对离情别绪更是情有独钟:《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状写分别时的不舍;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临别时对朋友的安慰;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描述别离后柔肠寸断、愁苦无以排遣的情怀……一直到现代,别离仍是作家心中那根最隐秘、最敏感的弦,轻轻拨动,就会流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或是如朱自清模糊泪眼中父亲蹒跚而去的背影,或是像冰心手里小弟弟匆忙写下的字迹稚嫩的纸片,都能谱写成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离别之歌。而香港作家陶然也拨响心弦,弹奏一曲人间至情的别离故事。

陶然曾经历过无数曲折的人生遭际,既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也获得了深切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这篇散文里,他既致力于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也注重表现自身情感。“他在描摹客观场景时,笔端饱含真挚的情感,他在抒发主体情思时,不脱离对客观外物的再现”(李元洛语)。“再现”和“表现”就像鸟的两张羽翼,频率统一,动作和谐,从而使这篇文章振翅而飞,达到一个较高的审美境界。

《别离的故事》里,作者叙写了三个别离场景:一是少年时离别“第二故乡”印度尼西亚万隆及父母;二是青年时不远千里去西北边疆和初恋情人相见复相别;三是离开生活多年的北京南下定居香港前夕,与亦师亦友的友人分袂。每次离别的叙写都各有特色:第一次时间跨度最长,从“离别的前几天”写到“最后的午餐”,人物对话、神情、动作、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次只截取车站送别的一个断面,既绘景也写人;第三次则主要采用叙述的笔法。

由于文章采取回忆视角,这些叙写又都带有追述性质。三次别离虽然顺序成文,但其间又有倒转与交错。如第一次别离,在描写了午餐的情形后,又接着写十五年后父母去探望“我”,然后再倒转回当年在海关挥别父母。写第三次别离时,也有类似的倒转。这些倒转交错,犹如不断切换的镜头,使再现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从而大大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

在叙述事件摹写现实场景的同时,作者又以此为媒介,流注真挚充沛的情思,充分表现自己的心理情感和生命体验:“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心顿时好像给分隔成几片”;“我的心,也像外头的气温一样,冷到零下二三十度”;“人的一次来回踱步,想要准确到一厘不差地回到原地,本来就不可能;何况人生的变化”。

陶然在表述自己的散文观时说:“就我个人的愿望来说,总是力求一篇散文写出来后,多多少少有点韵味。”因而,他在文章里总是精心营造诗的意境:

阴霾的天空中,雪片仍在不断地飞旋着飘飘而下,轻灵灵的,密麻麻的。

巷子里灯光暗淡,街边没有青青的杨柳,只有一棵棵梧桐树。那些秋风吹送下的叶子,相互拍打着,怅然地在微带寒意的夜空中,“哗啦啦”地响动。

这里,既是别时的场景绘写,又寓示着别时的心情,场景描绘里融和着浓浓的化解不开的情思。

(0)

相关推荐

  • 魔法灯(上)

    世界如此美妙!索菲亚渐渐长大,对万事万物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画画呀.读书呀.弹琴呀,这些爱好索菲亚都没丢下.当然,索菲亚更喜欢去森林里探险,去山谷中寻宝,和爸爸妈妈去旅行. 索菲亚似乎越来越坐不住了, ...

  • 老灯泡的故事

    老灯泡 俞益琳 昏黄的灯光照着,照在四周棕色的木屋上,照在孩子拿笔写字的手上,也照在这位苍老的父亲的脸上.         这是一个老式灯泡,虽然它只带给我们昏黄色的灯光,可父亲十分爱惜它,一见它沾上 ...

  • 【李茜原创】风沙情思

    ▲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风沙情思 文 | 李茜 春季沙尘暴来了.一连几天,漫天黄沙飞舞,到处是灰蒙蒙的,明媚的春天在沙尘中显现那么脆弱.天是灰蒙蒙的,心情不能也这般灰暗,脑海里迅速搜索 ...

  • 刘文凤 | 抉 择

    总第1457期 文 |刘文凤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远远地望见那扇还亮着灯光的窗,他的眼里涌出了泪水. 他让司机在村口等着,几步就走进了家门.家门永远为他留着,这是母亲几十年的习惯.已是深夜,母 ...

  • 随笔|童年的小伙伴玲玲,你在哪里?

    文字:赵颖 编辑:小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小河里的冰渐渐融化的时候,太阳的脸慢慢地红起来了,风也没有了原来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温暖,吹在脸上柔柔的,很舒服.但是我还不能甩下笨重的棉袄,因为我们大部分小 ...

  • 散文名篇赏析:《香港故事》小思

    小思,1939年出生于香港,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 香港,一个身世十分朦胧的城市! 身世朦胧,大概来自一股历史悲情.回避,是忘记悲情的 ...

  • 散文名篇赏析|阿兰:读书之乐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 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几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 ...

  • 中国散文名篇赏析:《保险柜里的人》林彧

    太阳消逝了,星星和月亮,所有的 发光体都不见了.我在黑黝黝的方 盒里,是我在冷冰冰的保险柜中-- 他们说,他躲在那只保险柜中--是自己躲进去的,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只有他知道. 一群人围着铁皮保险柜指指 ...

  • 散文名篇赏析:《溪涧的旅次》 刘克襄

    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赋予我强烈的安全感.连带的因了溪涧向下流出,最 ...

  • 散文名篇赏析:《小村即景》韩小蕙

    韩小蕙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 ...

  • 散文名篇赏析《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 ...

  • 散文名篇赏析:《静虚村记》贾平凹

    贾平凹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 ...

  • 散文名篇赏析:《光之四书》林清玄

    光之色 当塞尚把苹果画成蓝色以后,大家对颜色突然开始有了奇异的视野,更不要说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卡索鲜红色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了. 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绝对的真实,其实这种绝对往往不是一种常态. 我是 ...

  • 散文名篇赏析:《诗魂》赵丽宏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 又是萧瑟秋风,又是满地黄叶.这条静悄悄的林荫路,依然使人想起幽谧的梦境-- 到三角街心花园了.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