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线公园为什么两夺asla大奖?【NO.55】
通过本文可以一窥高线最典型的设计手法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次给大家扒了高线公园背后的故事,大家是不是还没听过瘾呢?这次我们来分析高线的设计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这个项目曾获得2010年ASLA专业奖,综合设计荣誉奖,评委会的评语如下:“这个项目被大众广泛熟知和喜爱,它的获奖实至名归。”
ASLA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相当于景观界中的奥斯卡~(不了解的小伙伴不要捉急,小蚂哥之后会深扒)
但在剖析之前,小蚂哥想让大家明白,一个公园的好坏,设计只是一方面,对于高线公园来说,它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地处曼哈顿、公众主导、周边环境的先期控制、活动策划运营等~
而我们今天讲的设计,只是它成功的一个方面。那么既然设计的影响度没有那么高,为什么还值得花一期时间来讲呢?
原因就是,高线公园是一个由景观师为主导的建设项目。(建筑师和园艺师,结构师什么的都要听我们的啊)而这种景观师主导的设计项目,必然会用景观的思维去塑造空间,听上去有点意思吧~
那么好,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高线公园的设计的最大特色。
“植——筑"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是高大上啊,通过种植技术将植物和构筑结合,厉害了吧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植筑”是怎么样的?
看上去不就是把铺装切了几道,减掉了路牙子吗?对,没错!但这背后却没有表象这么简单。别急我们慢慢扒~
负责设计高线公园的詹姆斯·科纳也是美国当代景观界响当当的人物,至于他的设计手法,理念,我们可以之后单独来说,但大家对他在武汉园博会上设计的“月之园”一定有印象吧。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詹姆斯·科纳设计的“月之园”
在月之园中,科纳用水泥管子营造了丰富的光影变幻,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熟悉的配方不一样的味道,科纳的设计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小蚂哥提他是因为他曾经说过一段不得了的话
他曾经说过:
我认为可以说建一个建筑就像和妓女一夜情:非常的热辣、非常的性感,但是那只是一夜。一个好的景观应该象婚姻:那是深层的、意义深远但是永远难以达到巅峰的体验。人们总是希望景观师作一些标志性的东西,那除了非常的傻还非常的困难。当景观师想尝试做有标志性的东西时,他们就真正变傻了。
—— James Corner
看完这段话,所有建筑师脸上都火辣辣的啊。不过这也说明好的景观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持久的(不要想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而这种理念,正是典型的景观都市主义!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科纳也是麦克哈格的学生,景观都市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高线公园又是一个棕地项目,原项目中有很多铁轨,混凝土构架等工业遗址。
所以詹姆斯在设计高线时,在混合,混合人与自然,混合建筑与植物。
好作为高线的核心设计思想,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植筑”
由于高线本身就是线性的,保留的工业特征都是线性的,那么用线做设计就是顺理成章的,科纳将线变成了条状的混凝土板
它们之间留有开放式接口,接缝被特别设计成锥形,植物可以从坚硬的混凝土板之间生长出来。铺装系统的设计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
植被的选择和设置不同于传统的修剪式园林,呈现出一种野性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场地本身极端的环境特点和浅根植物的特性。
所以“植筑”就是一种处理铺装和绿地的系统
植——植物体系——丰富野性的栽植环境——适应不同的环境
筑——地面铺装——条状混凝土基本单元——创造不同的空间
通过比例的调控,就把平面分成了不同的空间,还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灵活的变换。可以说科纳成功的找到了最适合高线的设计语言~
科纳成功了!~~
植筑所营造的植物和活动空间无缝的转换,让人和环境也融为一体。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多数资料都会给出高线的另外两个设计特色:
一个是比例尺度的精心处理。一个是节奏舒缓。
小蚂哥认为,这两个特色纯碎是滥竽充数,不能称之为特色,为什么?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是比例尺度的精心处理,这是资料中的原话:“尽量避免当前追求大而醒目的趋势,而采用一种更加微妙灵活的手段。公共空间层叠交替,沿着一条简洁有致的路线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让人沿途领略到了曼哈顿和哈德逊河的旖旎景色。”
先不说站在高线公园上能不能看到哈德逊河,即使看到了景色怎么样。
高线公园距离哈德逊河最远有近300多m,周围建筑环绕。
我们单来看看尺度,在我们设计任何项目的时候,都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和人对空间的感受,人体工学的常用尺寸想必大家已经太过熟悉了~
单人,单人侧身,双人的过道最小距离
由于高线公园最窄处不足10米,空间极为有限,所以在这个项目中,尺度的处理就极为重要了,因为在曼哈顿建公园真的是寸土寸金啊,根本不允许粗放的设计啊。
高线公园可能是世界上地价最高的社区公园。
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多变的视觉环境,这是高线必须做到的硬性要求。
比如高线中座椅小品的设计就考虑到了各类人群的使用
然后是节凑舒缓。资料上的原话是这样的:“策略是让一切放缓,营造出一种时空无限延展的轻松氛围。悠长的楼梯、蜿蜒的小路、幽深的环境,使人放缓脚步流连其间。”
听上去很合理吧,但这种线性公园如果不做节点,那么就会真的变成跑道。而我们去公园就是为了放松身心,让节奏慢下来,所以通过节点让人慢下来也并不能算得上特色。
目前在各个城市火的一塌糊涂的绿道就是一种线性的跑道。
但不得不说高线公园的节奏很有趣,在每段不同的节点中,有着不同的设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用各种姿势停下来。我们下面看图说话
(节点顺序为从第一期到第三期)
1.一期入口广场,突然截断的高线像一件装置艺术品竖立在街道中央
2.阳光甲板,可移动的宽大座椅和远处的哈德逊河相得益彰
3.阶梯观景台,利用高线分叉部位做成一个下沉的观景台(虽然观的只是街景)
4.切尔西灌木丛,是一期和二期的过渡带,种满了美国本土的观赏草和小灌木
5.草坪阶梯,这里原本是个备用站点,所以面积比较宽大,观景台将人的视线抬升到几英尺的空中实在是个聪明的做法。
6.林地公交桥,这块小蚂哥非常喜欢。高线平面被拆掉,上面架起了一座高于高线路面8英尺的金属桥,人们像在森林顶端漫步。
7.野花种植区,本区两侧没有建筑,阳光丰富,花从盛开
8.光景框,为了纪念挂在高线上的广告牌,观景框成为一个窗口,从哪边看都各成一景。
9.弧形长凳,顺着高线弯出一道完美的弧度
10.30街观景台,拿掉了路面
11.儿童活动区,3期专门为孩子设计了活动区域
以上是高线的大部分节点,小蚂哥认为尊重场地的自身特色:它的单一性和线性,它简单明了的实用性,它与草地、灌木丛、藤蔓、苔藓和花卉等野生植被以及与道碴、钢铁和混凝土的融合性,都是在所以棕地项目中数一数二的。
总结一下,高线公园设计亮点主要在于“植筑”,它改变了行人与植物之间参与和互动的方式。
在“植筑”的领导下,我们看到了
“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景观设施的一体化”
“各具特色的节点”
“神秘野趣的空间”
“线性的景观”
小蚂哥觉得设计未来的模块化和工业化不可避免,也是一个趋势吧,那么作为景观师何如平衡好艺术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留给我们的问题。
高线公园中随处可见的艺术品和艺术活动
最后我来聊聊为什么高线公园两次获得asla大奖,asla作为一个工会组织,意在鼓励那些为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其实高线公园的概念并不新颖,早在1993年,巴黎就把4.5米的废旧铁轨改成了绿荫步道,但包括建成的没建成的,没有一个公园的影响力能盖过高线公园,究其原因,高线所在的纽约曼哈顿,成就了高线的明星光环。
建设模式的创新,超强的社会影响力,优质的设计手段,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综合起来,使得高线两次获得asla大奖,所以你明白了吗,单靠一个极品设计是走不远的~
最后附上两张高线三期的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