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浑源:文庙
离开平型关我们就告别了忻州市域,到浑源就是大同市了,130多公里我们走了2个多小时(含用中餐时间),下午2:30到达预定的宾馆,办妥入住手续,稍事修整即出发前往栗毓美墓。
栗毓美墓位于浑源县城东门外,通往303省道的天峰北路西侧,陵墓占地99324平方米,大门外两侧各有一碑亭,亭内各立着一通高达五米的汉白玉巨碑,分别是谥法碑、谕祭碑。从南启门始,进入前院,中轴线上有迎泽桥、泮池、石牌坊,两侧有华表、碑亭,碑亭内刻有御制祭文,前后园中有一墙相隔,经过殿进入后院,神道两侧有五对石像生,神道通享殿“永怀堂”,再北即坟茔,坟高一丈六尺,台高二尺五寸,全部用汉白玉围砌,整个墓园是清代墓葬的一个典型范例,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栗毓美(1778-1840年),字韩辉,号朴园,山西浑源人,清嘉庆七年(1802)以拔贡出仕,历任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清道光十五年(1835)任山东河南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河务。他在河道总督任上政绩卓然,尤其他首创的“抛砖筑坝法”,既高效省力,又节省费用。任上五年,听凭洪水肆虐,堤坝安然无恙,深得朝野上下褒扬嘉许。道光二十年(1840)二月十七日,在巡视郑州胡家屯河段堤防时,因积劳成疾猝然病倒,次日不治身亡,享年63岁。灵柩返乡途中,沿途百姓设供路祭、跪泣恩公,千里不绝。道光帝亦甚为痛惜,不仅敕赠“太子太保”、谥“恭勤”,还下谕为其在原籍修墓厚葬。时任两广总督林则徐为其书墓志铭(可惜没见到,据说在墓室中)。
回到城内,浑源县曾经是州治所在地,因此也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仅在县城内的就有四处,而且相距也不远,可惜我们到时正在大搞基建和全面修整,不是不让进,就是进了也无法入内,文庙就是如此。
33.国保碑(国七),据资料介绍,文庙始建于辽,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
继续在浑源县城内寻访。。。。。。待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