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清代“梅痴”童钰的《梅花图》,苍老古朴、墨气雄厚!
梅为“岁寒三友”之一,寒梅傲雪凌霜,有着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精神。梅花在万花凋零的寒冬中“凌寒独自开”(北宋王安石句)。“无意苦中春,一任群芳妒”(南宋陆游句)就是梅花的写照。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梅花图》为清代画家童钰所作。童钰(1721-1782),字璞严,又字二如,号二树、札严、借庵子、梅痴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少年时主攻诗词和古文,后放弃举子业,与同郡刘文蔚、沈翼天、姚大源、刘鸣玉、茅逸、陈芝图结文学社,称“越中七子”。他善绘山水,以草隶法写兰、竹、木、石,尤善绘梅,宗南宋扬无咎法又独有特色,“使气入墨,齐风怒云,奔赴毫端”(清袁枚语)。他一生创造了大量诗画作品,故有“万幅梅花万首诗”小印,所画梅花苍老古朴、墨气雄厚。
童钰的《梅花图》(见上图)为纸本墨笔,纵132厘米、横68厘米。画家在画面左上方题款:“春风初度清香流,树上迷离烟欲收。淡扫精神堪一弋,飞弓玉笛谱江头。二树童钰。”下钤“童钰二树”白文印,“琴书雅趣”“卓荦观群书”“越国公孙”朱文印。此作描述的事冬天一株寒梅独自绽放的景象。画家运用剪裁构图法截图一株粗硕而枝条稀疏的老梅树,表现了山间野梅荒寒清绝的韵致。
此作构图大胆新奇。在花鸟画中,主枝直上的构图十分少见;而辅枝和主枝平行而出的画法,由于平行线过于整齐容易导致画面呆板,在构图中也比较忌讳。但童钰通过巧妙的穿插手法,以枝头的方向处理和辅枝枝头的相交来调和这种矛盾,从另一角度表现出寒梅的铮铮傲骨。画面布局宾主分明、下重上轻,具稳重之态,左上方的题跋也解决了画面的平衡问题。斜出的粗硕古梅树干以大写意手法绘成,轮廓以厚重、润泽的笔墨表现,皴擦则以淡墨表现。画家以气行笔写古梅树干,使其虬曲如龙,表现出古梅的苍老劲健和蓬勃生机。主枝直上而出,顶部迂回转折而上,生发于左右的小枝斜上虚交,老枝苍劲屈曲,新枝瘦挺,从枝简洁有力,枝不繁而具清逸之气。画家用笔苍润、灵动、洒脱,具有一气呵成之感。劲拔的梅枝俯昂有致、神理具足,体现出清癯雅致的格调。嫩枝遵循了宜枝勿弯的表现手法呈直角状,梅花和枝头的 分布以虚求实、疏疏落落。梅花运用扬无咎开创的圈梅法,这也是画梅的常用技法。画家以淡墨圈花,令花瓣勾线劲而急,体现出梅花的骨感和圣洁之气。他用浓墨点蕊,重墨点花蒂,通过位置得宜的点苍起到平衡画面轻重、疏密的作用。梅花有偃、仰、反、正的变化,姿态自然而有聚有散。花的用笔与苍劲的枝干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梅的桀骜精神和盎然生机。
纵观整幅《梅花图》,造型准确,布局疏空,具有舒展的观感,品之赏心悦目。画家通过枝头的走向和花的正侧俯昂来表现空间感,使画面奇巧生动。画面点花少而精,有着“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明代韩冕句)的寓意,虽寥寥数笔却表现出梅花的清雅,及童钰师造化的能力和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追求。
童钰笔下之梅苍老古朴,具挺拔之姿,力显坚强的性格。《梅花图》结构精练,格调纯洁雅逸。画家不泥古法,用笔洒脱、畅快淋漓。他借梅写自己之心性,表现出象外之意和浩然清雅之气,从中可见其对梅怀有浓浓的情感。在摹古之风盛行的清代,童钰犹如一枝寒梅。他个性张扬,有着极强的独创精神。他的《梅花图》展现出强烈的艺术特色,不仅丰富了清代画史的内容,还具有很高的学习鉴赏价值。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