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小麦怎么来的?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口气搞懂小麦的前世今生

又到了收麦的季节,很多农村人对收麦一定都有着深刻的印象。以前的收麦需要持续半月到二十天,每天很累,还要提心吊胆的担心会下雨。现在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把麦子收完,人也完全不用动,直接拿着家里口袋去,在田间地头等着,收割机一个小时内收割完。

作为一种北方主食,小麦不只是在现代受重视,在古代也是非常受重视,在古代一些文献里有不少记载,比如在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里记载着收麦的方法和重要性:

凡农家所种宿麦早熟,最宜早收,故韩氏直说云,五六月麦熟,带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候齐熟,恐被暴风急雨所摧,必至抛费,每日至晚即便载麦上场堆积,用苫密覆以防雨作,如搬载不及即于地内苫积……大抵农家之忙,无似蚕麦,古语云,收麦如救火。

从这段记载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明朝人对于收麦和现代人的心情是一模一样的。那么,麦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起源于什么地方?在我国古代有什么发展呢?

一、远古时期,从新月沃地到古代中国

尽管早早的被我国先民列为五谷之一,可这不是我国古代原有的作物。大约一万多年前,野生小麦在一片叫“新月沃地”的位置被采集,大约在五千年前流入古代中国。

1955年,在安徽亳州钓鱼台遗址出土了一个陶鬲,里面的谷粒已经炭化,经过学者们严肃论证,证明是小麦。而陶鬲的形状应该属于西周。

关于记载,最早出现在商代象形文字甲骨文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中关于“”是有两个字的,一个代表大麦,跟现在的麦字很相近,而另一个却转变成了“”字。《广雅》中有过解释:来,小麦也。

于之对应的文献记载出现在《诗经》中,在《诗经·周颂·清庙之什·思文》中这样写: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

这里称小麦来,牟是大麦,整句话的意思是: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苍。安定天下众百姓,无人不受你恩赏。你把麦种赐我们,天命用它来供养。不分彼此和疆界……

所以,最开始的字出现在商代,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经》中。当然了,跟《诗经》同时期成书的那些古籍里也有不少关于“麦”的记载,比如在成书于春秋末年的《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隐公三年,夏,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但我们要知道,那时候的称的“麦”是大麦,并不是小麦。而且,虽然传入得很早,但在汉朝以前,因为需要特殊的种植环境和条件,种植面积并不大,主要原因是因为灌溉不利,一直到汉朝以后,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水利工程,自身也重视于水利,才真正开始普及。

二、汉到唐朝,全面流通

到了汉朝时,有了统一称呼为“”。汉朝关于麦的栽培记载在《汜胜之书》中,里面是这样说的:

凡田有六道,麦为首种。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复锄之,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

这里的“宿麦”意思是越冬的小麦。《汜胜之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农书,之所以引用这么多,是因为后面从种植到管理都有了系统的阐述。说明汉朝时,小麦种植已经普及,而且人们已经总结出了栽培方法。

而同时,从这个时候开始,小麦开始一跃成为北方人的主食,以前主要是谷子和大豆,而从春秋战国到汉朝,小麦完成了逆袭,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流,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大豆,而这个时候的麦食统称为“饼”,是当时的主要食物。

到了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这样记载:

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唯穬,早晚无常。正月,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

唐朝时,北方地区,主要有粟和小麦,粟也就是小米,产量超过南方的稻,到唐朝后期时,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得到提升。但作为一种外来物种,这个时候的小麦已经完全站稳了脚跟,并且经过了多少代的培育,将要超越传统本土粮食粟。

三、宋明到以后,成为北方主流

宋朝时,小麦正式超过小米,成为北方主流,也成为北方粮食中的巨无霸。而且这时候的收成达到了空前高度,这从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共同编撰的《太平御览》中可以看到一些线索,他们在里面记载了贮麦法,是这样说的:

麦之为蝶繇湿也,万物之变皆有化也,止麦之化,区之以灰法,于伏天晒极乾,乘熟覆以石灰则不生虫,又以蚕沙和之,辟蠹,苍耳或艾曝乾剉碎同收亦不蛀,若稍湿必生虫。

既然开始储藏,则说明产量有富余,如果是吃都不够吃,或者大灾无收,要什么储藏方法啊?只怕尚没收起来就已经被吃完了。

元朝时,鲁明善在自己的农书《农桑辑要》里记述了保护麦子的方法:

防露伤麦,但有沙雾,将苘麻散拴长绳上,侵晨令两人对持其绳,于麦上牵拽,抹去沙雾,则不伤麦。

明朝时,王象晋《群芳谱·五谷部》中系统介绍了小麦的由来和种植,算是结合前人的一个总结,他在里面是这样说的:

小麦:一名来,苗生如韭,成似稻,高二三尺,实居壳中,芒生壳上,生青,熟黄,秋种,夏熟,具四时中和之气,兼寒热温凉之性,继绝续乏,为利甚普,故为五谷之贵,亦可春种,至夏便收,然不及秋种者,性有南北之异,北地燥,冬多雪,春少雨,麦昼花,薄皮多面,食之宜人,南方卑湿,冬无雪,春多雨,麦受卑湿之气,又夜花,食之生热,腹痛难消,亦地气使然也,北麦固佳,陈者更良。

至此,小麦种植和培育已经完全成熟。从最开始的流入我国而小面积种植,到汉唐时的全面发展,再到宋明的彻底完善,现代的屡屡高产。这不止是一种作物的发展史,也是我国一代代农业人员的努力拼搏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