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集装箱起重机The first container crane

在上世纪50年代,集装箱革命开始时,大多数企业采用传统的船舶吊机或浮式起重机来装卸新的多式联运集装箱。当海陆服务公司(Sea-Land Service Inc.)原有的六艘“C-2”型船改造为集装箱船时,船上安装了轨道式甲板起重机,用以装卸35英尺长的集装箱。由于在很长的航程中要挂靠许多港口,所以船上自带起重机是合乎逻辑的。

与此不同的是西海岸两家活跃的集装箱航运公司,一家是总部设在西雅图的阿拉斯加轮船公司(Alaska Steamship Co.),另一家是总部设在旧金山的美森轮船公司(Matson Navigation)。这两家公司首选岸边式龙门起重机来装卸24英尺长的集装箱。虽然阿拉斯加轮船公司的船携带了40英尺长的“拖客货车”,但是它的车厢标准为24×8×8英尺。为了这条贸易航线,这家公司将五艘只有10节航速的小功率的“自由号”进行了改装。但是由于船舶速度慢,这项服务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上图为船上配备的起重机吊起集装箱,装卸船需要码头工人定位集装箱的位置,致使每小时平均只能处理10个集装箱。

美森一直保持着固定业务,挂靠三个港口:旧金山、洛杉矶和檀香山。雪纳码头是美森专门用于在海湾地区的集装箱作业。它位于奥克兰港的河口上,阿拉米达岛的西岸。这是一个很好的位置。因为旧金山的码头,即美森自1882年以来一直使用的码头不适合集装箱作业。另外,美森的货物有很大比例来源于此或者从这个海湾向东面的腹地运。

从加利福尼亚到夏威夷的航程只需要六天,只挂靠三个港口,所以拆掉船上的货物装卸设备而使用岸上起重机来装卸多式联运货物集装箱是合乎逻辑的做法。虽然有很多人投标,而在美森的工程人员却选择了也位于阿拉米达的太平洋海岸工程有限公司(PACECO)。

完成时,起重机的臂架长度为107英尺,高度为118英尺,足以满足六排集装箱的装卸作业需求。它在船上或码头上的集装箱位置有一个自动选择控制系统。这是一个显著的改善,它每小时平均可以处理20个集装箱。而用龙门式起重机或船舶的齿轮,装载的速度为每小时10个集装箱。

耗资35万美元的起重机于1959年1月7日投入服务,在该起重机中使用了一个特制的吊具去吊起24英尺×8英尺宽×8.5英尺高的集装箱。最终,起重机被改装处理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服务完美。直到1987,它被中国南京港购买,该起重机的服务一直毫无瑕疵,在今天仍然在使用。

上图为PACECO 起重机1号正在装运夏威夷炼油设备。

这种起重机作为历史性机械工程里程碑于1983年被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命名为“第一陆上集装箱起重机。”当时,在ASME的名单上,吊车的提名仅仅是第85名。有些包括1859年在德雷克油井的泰特斯维尔,1712纽科门发动机,1877年爱迪生的录音留声机,以及1939年的西科斯基直升机。今天,里程碑列表上只有258项。

198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也认定了PACECO的起重机1号的里程碑地位。

下图为PACECO 起重机1号正在将它第一个集装箱装上改装的C-3“夏威夷公民号”。

编译自:

Capt. James McNamara:The first containercrane, American Shippe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