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做中层,千万别想为下属谋求福利,这是一条死路

古代的官场就如同现在的职场,要想混得如鱼得水,就要步步为营,一步都不能走错。职场也如同官场一样等级鲜明,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在这里面,最难做的就是中层领导,处于不高不低的位置,起到沟通衔接的作用,因此很容易得罪人。

中层领导为了搞好和下属的关系,常常都会想尽办法为下属谋求福利,殊不知这是条死路。我都说了,官场如职场,《资治通鉴》这部史书就已经揭晓答案。与其说它时“帝王之书”,不如说它是一部研究人的史书。要知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可以从古人的经历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与经验。

从《资治通鉴》看中层领导

做到中层其实是处于一个很不好协调人际关系的位置,就像是“夹心饼”,处于上级和下属中间,稍有不慎就会里外不讨好。对下属而言,会在意中层是否了解他们的情况和诉求,是否装有“民生”。

而对上级而言,在意的是中层是否能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也会注意是否存在照顾关系、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假公济私等嫌疑。我们来看《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唐中期的政治改革家王叔文与太子的故事:

公元805年,顺宗继位,但因为中风无法开口讲话,为了皇权能够延续,于是就立李淳为太子,当时正发生旱情,太子李淳就想给皇帝进言,免除百姓的赋税,为了能增加自己的可信度,于是他就找了一大帮人,一起商量,并且想告诉皇帝是大多数人一起意见,但被王叔文阻止。

太子很不明白,这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而且还能增加自己的威望,为何不能提起。王叔文表示,皇帝才是一国之君,而且皇帝这时候中风,在病危边缘,内心正是最敏感的时候,而且真的皇帝不知道这些事情吗?你现在过去“提点”皇帝,为百姓谋福利,这会让皇帝怎么去想?他会认为你就这么着急吗?这刚到手的太子位置可能就不保了。

这太子的位置和中层领导的处境差不多,能比一般人要好一点,但没有最大的实权。你不能光顾底层员工的感受,还要思考上层领导想要什么!

避免灾祸来袭,可以从“藏拙”起步!

《资治通鉴》中的很多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不好下场悲惨的中层干部典型,却也不乏在权力场上成功的例子。

王翦是秦始皇身边的一员老将,年近古稀。在秦始皇灭亡了、韩国、赵国、燕国、魏国等中小国家后,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南方大国——楚国。

但与上述各国不同,楚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加之民风蛮悍,上至国王和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好斗见长,是一个很不好惹的对手。因此民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兆。

当青年大将李信的20万秦军被楚军全歼以后,老练的王翦马上认识到,要灭楚国,非出动60万人马以上不可。王翦的要兵请求虽然得到了嬴政的批准,但他比谁都清楚,秦始皇此刻已将手握重兵的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于是在南下伐楚的征途中,他一再给秦始皇写信,打完这一仗我必须退休,同时尽可能多要养老用的金银、良田、美池和桑竹,显露出一副很没出息的样子。这样一来,王翦一点点打破了秦始皇的质疑,并得以善终。

总结:

从古至今,夹在权力中层的领导,想要干得好,是非常的艰难的。他们因为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两边都要顾得来。拿捏好对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不然,就很容易让自己的位置不稳,被人拖下去。

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这本《资治通鉴》还原了千百年的帝王之术,司马光历经20年打造,将所有的王朝制度还原在我们面前。

对我们来说,这本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书中蕴含的智慧可以启迪我们的认知,世界的规则都在其中。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轻松,在困难面前不再浮躁。

在闲暇时刻读一读,可以让你对人生有一个新的认识,你会豁然开朗。这套书现在只需一顿饭钱,你就能学到古人的智慧。而且,封面非常精美,无论是送礼还是自读,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东西不是天生的,我们需要在后期继续学习和提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来学习,而《资治通鉴》是上上之选,这样一本拥有很多沟通技巧和领导技巧的好书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