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阴险的武帝粉

东汉有个人,叫孔僖,是鲁国鲁县人,孔子的后裔,家中世传《古文尚书》、《毛诗》。他有个好朋友叫崔骃,汉章帝时代,两人一起在洛阳太学读书,同住一个寝室,专门研究《春秋》。有一次,读到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执意宽恕越王勾践,最后被勾践反杀。孔僖就放下书,叹气道:“像夫差这样的人,就是那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人啊。”
崔骃附和:“是啊。当年汉武帝刚即位为帝的时候,才十八岁,青春勃发,意气洋洋,有澄清宇内之志,一连下几道求贤诏书,希望士大夫举荐高才,辅佐自己治理天下。开头五六年,国家确实气象一新,号称超过文景之治。谁知他后来骄横恣肆,为所欲为,导致国家每况愈下,人口减半,终于不可收拾。”
孔僖说:“是啊,古书上这类人太多了。”
他们正谈得高兴,谁知隔壁寝室一个同学叫梁郁的,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串门,插嘴道:“什么画虎不成反类狗?按你们这么说,汉武帝他老人家也是狗吗?”
孔僖和崔骃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当时虽然是东汉了,但皇帝毕竟还姓刘,这种事属于政治问题,讲理是没有地方讲的,闹大了明显对自己不利,最好装傻糊弄过去就算了,以为梁郁也不会追究。
谁知梁郁大概是个狂热的武帝粉,做梦都想早生一百多年,回到武帝时代,响应武帝的号召,现出家产,自备鞍马,去边塞投军。见孔僖、崔骃两人不道歉,不悔罪,心中气愤难平,当即回宿舍,偷偷写了一封告密信,寄到了皇宫,说崔骃、孔僖两人仇恨先帝,仇恨祖国,竟然借古讽今,讥刺当今皇帝陛下,思想整个有问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皇宫办事人员看到这类举报,当然不敢怠慢,立刻批复立案侦查。孔僖虽然是案件发起人,但他只说了夫差,没有提武帝,所以崔骃首先被逮捕,但孔僖知道事情一定会牵连到自己,公安干警上门查氺婊是迟早的事,于是赶紧也写了一封信,向当时的皇帝汉章帝刘炟自辩讼冤。
书信写得很激动,也很有分寸:
臣以为所谓诽谤,是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向人泼脏水。但汉武帝的各项政治举措,书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我们谈的都是实情,恐怕不能叫做诽谤。皇帝这个位置不好坐啊,做得好,天下人都夸奖;做得不好,所有的罪恶都会归在他头上。所以皇帝要做的,就是尽量把国家治理好,否则根本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武帝的政绩那么差,怎么可能不被人批评呢?
至于说我们借古讽今,根本就是诬陷。陛下即位以来,没颁布什么过分的政策,对百姓也很仁慈,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我们有什么可以讥刺的呢?况且作为皇帝,心胸应该宽广,如果我们说您说对了,陛下就该改正错误;如果我们说错了,陛下也该优容,怎么能够以言论治罪呢?假使陛下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杀人立威,以舒私怨,以快恩仇,那么我们就算死了,也没什么。但天下人就会明白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从今之后,就算陛下做了坏事,也不敢说什么了。那后果是什么,想必陛下也知道。
我们之所以冒死也要说话,其实是为陛下爱惜陛下先祖打下的锦绣江山,倘若陛下自己都不爱惜,我们替陛下爱惜,又有什么用呢?当年齐桓公不惜暴露先君的罪恶,以唱和管仲,才让齐国群臣敢于直言,齐国因此成为霸主。如今陛下却想因为差不多有十世血缘之远的武帝,打杀敢于说真话的人,这简直比齐桓公都不如啊。臣担心后世人因此嘲笑陛下,才写这封信,陛下这么聪明,一定知道其中的道理。
书信竟然顺利转到了皇帝手中,说来幸运,汉章帝是东汉少有的好皇帝,笃好儒学,个性宽容,在位期间废除了很多严酷法律,本来也不想因为涉及武帝的言论,就对孔僖和崔骃大开杀戒,接到这封信,立刻下令解散专案组,并下诏拜孔僖为兰台令史。
至于那个叫梁郁的武帝粉,到底得到了什么好处,史书上没有记载,估计汉章帝不会给他什么好处,但也不会怪他什么,毕竟章帝再仁慈宽容,也还是皇帝,政权的稳定还是需要梁郁这种人渣。只是为了避免多事,避免影响经济建设,有时需要暂时放弃这类意识形态的争论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