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中国古代舍利地宫研究
基本信息:
作者:高继习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7月
印次:1
ISBN:9787030541482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编年排列与类型学分析,将已发表的中国古代舍利地宫分为竖穴类、横穴类及舍利孔类三种形制。南北朝时竖穴类地宫占据主流。隋仁寿三分舍利,为石函加筑了砖石护圹,地宫空间继续扩大。横穴类地宫滥觞于662年建成的法门寺地宫,并迅速被推广为全国统一模式。舍利孔类地宫在南北朝末期淡出中原,但传入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后却一度流行。自晚唐至辽宋,地宫形制南北分野,南方多回归竖穴类,北方多延续横穴类,而南北过渡的淮河流域则二者兼用。此后舍利地宫式微。中古时期地宫形制演变与帝王对转轮王思想、神圣空间的理解差异有关。舍利地宫总体上渐趋中国化、世俗化,但其间也有多次回归印度、中亚“原真性”的尝试。宋辽时期的残损佛教造像群瘞藏坑,属性是法舍利地宫。
目录
绪论
一、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二、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舍利地宫的编年与类型学研究
第一节 舍利地宫的编年
第二节 舍利地宫的类型学分析
一、竖穴类
二、横穴类
三、舍利孔类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竖穴土圹类、舍利孔类地宫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节 中国舍利瘞埋方式的传播路线
一、新疆地区舍利瘞埋与犍陀罗的关系
二、新疆地区舍利函样式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第二节 竖穴土圹类舍利地宫的起源与发展
一、魏晋十六国时期
二、南北朝时期
三、塔基建造技术视角下的南北朝舍利地宫
第三节 舍利孔类地宫的产生与传播——兼论舍利龛
一、舍利孔
二、舍利龛碑
第四节 南北朝佛教差异对舍利地宫的影响
第五节 南北朝舍利地宫与转轮王思想
第六节 隋仁寿之前的舍利地宫
第三章 竖穴石(砖)圹类舍利地宫的产生与意义
第一节 隋文帝分舍利的背景和经过
第二节 考古与古文献所见文帝分舍利遗存
第三节 隋仁寿分舍利的标准化
一、分送团队的配备
二、舍利塔选址与样式
三、石函外护墙
四、石函样式
五、塔铭、盖铭内容
第四节 隋文帝转轮王思想与竖穴石圹类地宫
一、建塔选址回避旧阿育王塔址
二、宣传舍利瑞应,强化个人崇拜
三、仁寿分舍利与转轮王葬法
四、弱化阿育王影响另造转轮王模式
第五节 竖穴石圹类舍利地宫的文化含义
第六节 隋末唐初的竖穴石圹类舍利地宫
一、仁寿年间其他舍利地宫
二、大业年间舍利地宫
三、唐初地宫延续仁寿模式
第七节 玄奘与”西域制度”舍利塔
第四章 横穴类舍利地宫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唐代帝王转轮王思想的实践
一、唐代佛教的兴盛
二、唐代的转轮王思想
第二节 横穴类地宫与法门寺
一、 法门寺的特殊性
二、石室地宫初建年代早于咸通年间
三、唐代帝王供养法门寺佛骨舍利分析
四、法门寺地宫初建于龙朔年间的证据
五、法门寺地宫的其他相关问题
第三节 横穴类舍利地宫的文化含义
一、金银棺椁舍利容器的佛经依据和意义
二、横穴类地宫的佛经依据和意义
三、法门寺舍利地宫与帝陵地宫
四、法门寺舍利地宫与长安宫殿
五、舍利地宫与世俗墓葬形制演变规律的相似性
第四节 横穴类舍利地宫的推广
一、仪凤二年分舍利事件及相关发现
二、考古发现的唐代横穴类舍利地宫
第五章 舍利地宫形制的多样化和南北分化
第一节 舍利地宫形制在中晚唐已趋分化
一、考古发现的中晚唐竖穴类舍利地宫
二、镇江甘露寺地宫回归竖穴类案例探析
三、唐代民众对舍利瘞埋仪轨的理解
第二节 唐代渤海国地宫形制的多样化
第三节 五代至辽宋时期的舍利地宫
一、五代十国时期的舍利地宫
二、北宋境内的横穴类地宫
三、北宋境内的竖穴类地宫
四、辽国的横穴类地宫
五、辽国的竖穴类地宫
六、西夏国地区的塔宫
第四节 辽宋时期地宫的形态及地域分布
一、辽代舍利地宫的形态
二、北宋舍利地宫的形态
三、辽宋时期地宫的地域特色
第五节 辽宋时期舍利信仰相关问题
一、宋辽皇室的转轮王思想与舍利地宫建设
二、宋辽时期舍利的来源
三、法舍利的广泛应用
四、“葬舍利”观念的普及
五、邑社与晚唐、辽宋舍利地宫
六、密檐式塔的普及与辽宋佛塔建造的泛滥
七、旧舍利塔重瘗活动常见
第六节 北宋圣感塔地宫形制的“古老性”原因探析
一、北宋之前长干寺塔与地宫
二、圆形竖穴土圹式地宫的形成过程推测
三、圣感塔地宫承袭南朝样式
四、晚唐至北宋时期地宫的江南模式
第七节 多重塔宫的设计理念
一、辽宋时期舍利天宫
二、舍利天宫与“西域制度”
三、舍利天宫与《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四、多重舍利塔与立体曼陀罗
第八节 塔幢合一趋势对地宫的影响
一、经幢形状来源于舍利塔
二、建幢功德对舍利地宫的影响
三、经幢式舍利地宫
第六章 舍利地宫的衰落
第一节 南宋与金代的舍利地宫
一、南宋的舍利地宫
二、金代的舍利地宫
三、小结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舍利地宫
一、 元代的舍利地宫
二、明代的舍利地宫
三、清代的舍利地宫
四、小结
第三节 舍利地宫衰落原因探析
一、南亚、中亚地区佛教式微导致舍利失去域外来源
二、临济、曹洞二宗解构圣物崇拜
三、全真教对舍利地宫的间接影响
四、其他原因
第七章 舍利地宫的变体样式:宋辽时期残损造像群瘗埋现象研究
第一节 佛教造像群的考古发现与分类
一、埋藏于单个或多个土圹
二、摆放于地宫内或上方地层
三、安置于毁弃后的地宫上方
四、殿宇倒塌导致的自然掩埋
五、弃置于废窑或坑洼处
六、佛教造像基本完整的“窖藏坑”
第二节 残像埋藏原因与背景
一、宋代佛教政策导致造像、 修像活动整体式微
二、残像积累削弱信徒造像热情
三、残像修缮业遭遇挫折
第三节 残像群埋藏的“明道寺模式”与“法舍利瘗埋”理念
第四节 残像群瘞埋坑本质为法舍利地宫
结语
参考资料
附表
后记
责编:荼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