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一定血虚,但血虚不一定贫血
“血虚”“贫血”两个名称,分属于中医学、西医学理论的不同概念。
贫血,必属血虚范畴。
血虚,大多血红蛋白下降归属贫血论治;但亦有血红蛋白正常者,并不等同贫血。
三甲天团
达美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引文】《黄帝内经》之《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注:中焦脾胃接受饮食,经过运化而产生红色的液质,这即称之为“血”……血虚者常见面色白,枯槁不润。
【引文】贫血概论:贫血,是指外周血液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都伴有相应红细胞数量或压积的减少。但亦有不一致,个别轻型缺铁性贫血或海洋性(即地中海性)贫血,可仅有血红蛋白减少而细胞数量或压积都在正常范围内……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伴有贫血……贫血在世界各地属常见病。
——《实用内科学》下册·第二十篇·第二章贫血
“血虚”与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
血虚,属于中医学“气血阴阳病辨证”之一。
气血阴阳,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及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而脏腑生理功能的维持,又必须依赖气血阴阳的营养和推动等作用。因此,血虚与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血是一种红色的液态物质,运行于脉管之中,有清浊之分。清血养料多,浊血含废料。
《灵枢·血络论》曰:“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清血能射,似指动脉血;浊血不能射,似指静脉血。
《侣山堂类辩》曰:“中焦蒸水谷之津液,化而为血。”故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景岳全书》曰:“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而灌溉一身。”
《医学体用》亦曰:“夫血藏于肝,生于心,统于脾,宣布于肺,根于肾,以灌溉一身者也。”食物经脾之运化,水谷精微转输心、肺,气化而充养肾精,涵养肝脏,归于心,终化赤为血。
《读医随笔》曰:“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故肾阳的温煦和推动与血的生成亦关系密切。肝藏血,肾藏精,故精血互生,精血同源。
“血”与“气”密切相关
血统于心,心气有推动和固摄作用,使血循经脉行于全身(脏腑、皮肉筋骨、五官七窍),循环运行,周流不息。血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其一,维持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若血液充足,则面色红润,筋骨强健,肌肉丰满,脏腑坚韧,皮毛润泽。若血液不足,则面色萎黄,筋骨疲软,肌肉消瘦,脏腑脆弱,皮毛枯黄。
其二,维持运动和感觉(视、步、握、摄)。若血液充足,则运动和感觉良好。若血液不足,则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四肢麻木乏力,筋骨拘挛。
其三,维持精神、思维、情志活动。若血充足,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神志清晰,感觉灵敏。若不足,则健忘失眠、多梦烦躁,精神衰退,神志恍惚,惊恐不安,甚则谵妄昏迷。
其四,输送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其五,肝肾精血充沛,妇女经血调畅;若不足则月经不调,甚则闭经。因此,血的推动太快或固摄不足,则可致出血;推动不足或固摄太过,则易血瘀。
由之,知血与气关系密切。血、气俱由脾胃水谷精气所化,故曰“气血同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气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气行血,血载气,运行全身;气、血相互影响较大,故易出现气虚血少、气随血脱、气滞血瘀、气热血溢等病理现象,临床治疗相对采取“补气生血”“固气摄血”“理气活血”“清气凉血”等治则。
介绍几个补血方
血虚之中医治疗,临床补血方略举如下。
1.四物汤
出自《和剂局方》,由当归、地黄、芍药、川芎组成,可补血、和血、调经。血虚而兼月经不调及胎前产后诸证,俱宜选用;对于神经性头痛属血虚者,效果亦甚好。
四物汤加人参、黄芪即成圣愈汤,可益气、补血、摄血,对于月经先期量多色淡、乏力体倦神疲者亦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即成桃红四物汤,可养血、活血、逐瘀,适宜月经不调属瘀血阻滞者,以及腹痛,经血见瘀块、色紫暗者。
若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成八珍汤,可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者宜服用。若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即成十全大补汤,可温补气血,宜适合气血两虚而兼阳虚偏寒(体质较弱,体型呈偏胖或适中,面色偏白,没有精神)者。
2.当归补血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黄芪剂量为当归五倍以上)组成,可补气生血。
血虚劳伤,低热面潮红,烦渴,脉洪大而虚,妇人经期产后血虚、烦热、头痛等人群,皆宜本方,可气旺血生。
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曾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本方还可用于疮疡久溃不愈,扶正托毒,生肌敛口。本方若加血余炭、甘草、仙鹤草,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归脾汤
出自《济生方》,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红枣组成,可益气健脾,补血养心。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盗汗虚热、面黄脉弱,及便血、崩漏、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眼疲劳、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人群,皆宜本方论治。本方若加熟地即成黑归脾丸,功用主治与归脾汤相同而血虚较甚者。
4.炙甘草汤
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人参、生地、麦冬、桂枝、阿胶、麻仁、生姜、大枣组成,可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气虚血少而心悸心慌,脉结代或虚数者尤宜服用本方,可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
临床多用本方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甲亢等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心悸气急等气血亏损者。本方加减还可治疗老年性危重患者的呃逆,收效亦佳。
5.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
出自《金匮要略》,由酸枣仁、茯苓、川芎、知母、甘草、小麦、大枣组成,可养血安神,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证。
6.小营煎
出自《景岳全书》,由当归、熟地、芍药、山药、枸杞子、炙甘草组成,可滋阴养血。心悸、失眠、健忘者宜服本方。
本方若加人参、白术、川楝子,可健脾生血,培土荣木。若加山萸肉、何首乌,可生精化血。
治疗贫血要强调病因
贫血,西医学诊断明确,故强调病因治疗,列举如下。
1.出血性贫血,尽快纠正出血。
2.药物性贫血,避免再次用药。
3.缺乏造血要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营养性贫血,应积极补充造血要素。
4.慢性肾衰、感染、恶性肿瘤所致贫血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补充刺激细胞生成的红细胞生成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用免疫抑制剂,如使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菌素A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可有改善。
6.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7.脾功能亢进性贫血及遗传性环形细胞增多症,可进行脾切除手术。
8.当大量、急性出血时,应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亦适用于难治性贫血。 西医学的论治在这里不再做进一步的叙述。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 End -